村企共建激活力 乡村振兴添动力
发布时间:2022-09-07 15:06:4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辛文 | 责任编辑:乔沐今年来,湘阴县三塘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村企结对共建机制,动员企业广泛参与乡镇振兴事业,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共建”模式,以推动“单打独斗”向“整体作战”为导向,通过结对共建,共铸党建红色引擎,为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促进农民致富增收开辟新的路径,努力实现强企富村、村企共赢,高质快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支部共联激发“红色效应”。
坚持以产业对接、共赢发展为目的,制订行动方案,建立“党建引领、政府引导、部门牵头、村企联建”帮扶机制,采取“一企多村、多企一村”等村企共建方式,按照村企自愿的原则,引导村企之间通过阵地共建、党员共管、活动共办等形式,实现凝心聚力。
一是党建阵地同建设。村企签署党建共建协议,成立功能性党组织,打造高标准村企合作实训基地,推进“互动式”“体验式”“沉浸式”教育。坚持阵地共用、资源共享,依托三塘镇800㎡党员教育基地建立村企党员活动阵地,组织党员、员工实地参观学习,开展党性教育,以联合学习讨论、联手服务群众、联心共同发展为内容,定期开展党员教育活动,增强村企党建活力和动力。
二是组织生活同开展。村企党支部定期组织党员开展活动,共同研究解决村企双方在组织建设、共同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邀请各结对企业到村(社区)参加党员一小时活动,共同开展党建活动,同时,村(社区)也组织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和后备人才赴企业参观学习,转变思路、更新观念、提升能力,通过组织凝聚,拉近村企距离,真正把村企的“心”聚在一起,形成强大的联建合力。
三是农业人才同培育。双向制定村企“资源、资金、人才”三张清单,采取“一村一员、一月一会”的方式,企业选派1名专员到村(社区)开展工作,每月开展一次技能培训会,依托村企联建平台,最大限度地将优势资源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推进村企人才双向流动、共同培养、互相学习。组织企业开展“村企党员一帮一”活动,帮扶企业每名党员结对一名流入党员或贫困户,从政策理论、党务知识、致富技能、企业管理等各方面为他们提供帮助,助推形成村企之间党内互帮互助新格局。
产业共育培育“增收动能”。
综合村企地域、资产、资源等实际,建立联建任务清单,推动村企在土地整合、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方面深度融合。
一是项目合作促发展。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企业为依托,以合作社为桥梁,积极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发展“订单农业”,把千家万户小规模、大群体的分散种植、养殖、加工联系起来,带领农户共同走向大市场。增加了农户收益,也提高了企业效益,实现了村级土地、劳动力资源优势与企业技术、经营管理优势强强联合。目前全镇有8个村(社区)、10家粗加工厂、1253农户与龙头企业签订共建协议。
二是劳务合作促增收。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企业在农村投资建立生产基地,负责生产经营和产品销售,村集体用土地入股即享收益还可到基地就业,目前,全镇已形成了蜜柚、黄桃、脐橙、稻藠种植、特色水产养殖等10余个生产基地,并带动3000余户农民走上了致富道路。
三是产业融合强经济。各村(社区)以党支部联建为切口,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依托传统种植优势,发展“稻藠”产业,让村企共建成为撬动农民富裕、农村发展、农业腾飞的杠杆。通过“党支部+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把企业、村集体、群众的利益紧紧拧在一起,实现企业做大,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三赢”局面。今年,2个村通过发展藠头产业,实现集体经济增收26万余元,解决了全镇160户286人就业问题,带动了163户群众年度增收近4万元。
治理共享会就“同心乡村”。
通过党建引领,支部带头,企业帮扶,群众参与的原则,整合乡镇、村社、企业资源形成治理合力。
一是聚焦治理强村。以“四亮”创建活动为契机,依托“党建+网格+协会”治理模式,企业参与协会组织,参与网格活动,参与群众议事活动,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助力基层社会治理,进一步凝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二是聚焦环境美村。镇党委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党组织,帮助提升人居环境水平,建设美丽乡村。通过村民代表参观企业生产车间和污水处理系统,有效提升群众对环保、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认识。通过村企文化设施共享、文化活动联欢,大力丰富了村民、企业职工的精神生活,同时有效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互助。
三是聚焦公益暖村。为更好地发挥企业的社会责任,借助村企共建的平台,整合村企现有资源,企业到村定期开展助老助困、捐资助学等形式多样的文明志愿活动,营造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