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
发布时间:2022-09-16 11:04:16 | 来源:法治日报 | 作者:张维 | 责任编辑:乔沐近日生态环境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聚焦流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统筹补短板、防风险、强生态、提能力、抓示范,着力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国家发展大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然而,九曲连环、浩浩荡荡的黄河,又是全世界治理难度最大的河流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系统部署。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将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确定为标志性战役。
如何打好这场攻坚战,在近日生态环境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的《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中得以全面而具体的部署。据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行动方案》聚焦流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统筹补短板、防风险、强生态、提能力、抓示范,着力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十年间绿进沙退
“长江病了,黄河病更重”,这句话生动描述了黄河生态环境一度面临的突出问题。
长久以来,由于流经沙漠沙地等生态脆弱区,黄河一直体弱多病、水患频繁;受大规模、高强度人类开发建设活动影响,流域整体性、系统性生态退化问题突出。
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尤其在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一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十年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修复良好、绿进沙退,黄河的生态状况发生了历史性、根本性的变化。
近日央视公布的一组黄河沿岸生态画面,即是显证。研究人员连续数年监测,结合大数据还原了黄河沿岸的生态状况变化,从卫星视角拍摄到的黄河画面可以清晰看到,十年间绿进沙退,黄河生态绿线最宽处向前推进了约150公里。
据了解,不断增长的生态绿线,锁住了黄河流域更多的水土,排放到黄河里的泥沙量平均每年减少3到5亿吨。十年间,黄河流域治理水土流失2.6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4个多上海的面积。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给了老百姓很强的获得感。近来,家住甘肃省兰州市的张女士每天傍晚都会到邻近的河边散步,“这里的风景真是越来越美了,很让人享受,也很让人骄傲”。
打造十大特色沿河景观节点,实现黄河兰州城区段新生态、新游憩、新文化、新乡愁的黄河之滨新气象,正是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委会为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给出的答卷之一。
毋庸置疑,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黄河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但同时也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党委书记陆军将其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城镇生活、农业面源和尾矿库污染,加之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开发强度高,农业用水效率不高,使得部分地区污染问题突出,部分支流生态流量不足,水环境质量总体差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也正是《行动方案》出台的背景之一。“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难点痛点深入攻坚,《行动方案》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陆军说。
加强水生态监管
《行动方案》堪称“十四五”时期黄河生态保护治理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
《行动方案》以维护黄河生态安全为目标,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明确了到2025年黄河流域森林覆盖率、水土保持率、退化天然林修复面积、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面积、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地表水劣Ⅴ类水体比例、黄河干流上中游(花园口以上)水质、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等目标要求。
《行动方案》提出了5大重点攻坚行动:一是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行动。推动河湖水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污染水体消劣达标,保障生态流量,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强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严格环境风险防控。二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快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强化固体废物协同控制与污染防治,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三是城镇环境治理设施补短板行动。推进城镇污水收集管网补短板,加强污水污泥处理处置,综合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四是农业农村环境治理行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强化养殖污染防治,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五是生态保护修复行动。维护上游水源涵养功能,加强中游水土流失治理,强化下游及河口综合治理和保护修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尾矿库污染治理。
强化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是贯彻落实好《行动方案》的一个重要保障。为此,生态环境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分党组书记、局长连煜表示,将推动水污染治理,推进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严格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核与监督管理;加强水生态监管,推进流域综合规划环评跟踪监管,探索发布流域水生态调查评估工作报告;推进生态流量保障,探索生态流量联合监管机制,严格控制人工湖建设;强化环境风险防范,编制实施《黄河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加强流域重点能源化工基地的环境风险监督;健全工作制度,严格重大政策、规划与重点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源头管控,探索建立“监管+督察”模式,建立流域生态环境调查评估制度。
多个省份在行动
目前,《行动方案》所涉及的多个省份也已在积极行动中。
有着“三江之源”“中华水塔”之称的青海,既是黄河源头区,也是干流区,在黄河流域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汤宛峰表示,将切实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推动青海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治理各项工作。力争到2025年,青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阶段性进展,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两屏护水、三区联治、一群驱动、一廊融通”战略格局初步建立。
汤宛峰说,在加强源头保护方面,青海将率先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打造生态优美“绿河谷”,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升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稳固提升黄河流域上游水源涵养功能,举全省之力维护好母亲河的健康,确保一河清水向东流。
有着“九曲黄河第一湾”的四川,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国家重要湿地生态功能区,也正在推进《行动方案》的目标任务落实落地。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李岳东表示,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坚持以草定牧、草畜平衡,严格落实禁牧、休牧、轮牧措施。推进以若尔盖湿地等为主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加快推进沙化土地、水土流失治理。加强保护区与栖息地建设,科学防控草地鼠害、虫害。实施森林资源保护工程,继续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开展生态综合补偿试点,探索开展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
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内蒙古则将坚持“四水四定”,推进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精准治理,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内蒙古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劼表示,将打好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黄河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对于内蒙古极度缺水地区,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用途管制,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动态监测预警,提高用水效率、优化节水能力是实现黄河休养生息、还水于河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