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历练开眼界,投身实践长才干
发布时间:2022-09-26 11:23:2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崔冰倩 | 责任编辑:乔沐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建功新时代,助力乡村振兴,黑大青年围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的活动主题,结合学校优势,开展了教育关爱、乡村振兴、理论普及、党史学习、普法宣传等形式多样的集中组队社会实践活动。
30余支团队、500余名学生参与集中社会实践,42名指导教师随队指导;实践地点涉及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7个市(县)。
从朝阳初升,到夕阳日暮,回望此次实践之旅,倍感充实而意义非凡。黑大学子通过“三下乡”实践活动,了解社情民情,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黑大青年在重庆,奋斗实践砥前行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黑大青年在重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远赴重庆,开展为期半个月的“七彩假期”暑期公益课堂主题实践活动。
以史为鉴,在涪陵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实践团队举行了纪念七七事变主题队课。团队成员以歌曲《孤勇者》为切入点,通过还原历史,起因经过的方式将七七事变进行了详细的讲述。孩子们纷纷拿起手中的笔在纸上郑重的写下自己的梦想。此次主题团课使小朋友们受到了爱国教育的洗礼,更好的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
为增强小朋友们的安全意识和消防意识,实践团队开展了消防安全教育专题活动,共50多个青少年家庭参加。实践团队邀请专业人员开展知识讲座,结合案例教授大家自救知识,在楼梯间带领大家进行逃生演练,带领小朋友们在消防教育科普体验中心进行一系列消防游戏,让小朋友们在娱乐中掌握消防知识和安全技能。
在此期间,实践团队在活动中心举行“喜迎二十大争做好队员”主题少先队队课,共有40余名青少年参加活动。主题队课通过党史教育、爱心实践、诗歌朗诵等环节,培养青少年的爱党、爱国情怀,教育引导广大少先队员坚定理想信念。参与的少先队员们在课后纷纷表示,要牢记党史知识,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
此外,“黑大青年在重庆”黑龙江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工作交流会暨研究生支教团见面会顺利举行。实践团队成员分别对马鞍街道盘龙社区和涪陵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工作进行总结;我校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依次进行自我介绍并向老师们表明工作决心;成员们依次分享自己的工作感想与负责授课的内容。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共举办3次大型活动,所讲授课程150节,覆盖6个年级200余名学生。在活动期间推出宣传推送4篇,视频2条;10名队员参与共青团涪陵区委推出的“百年团史·青春讲述”百名青少年朗读团史活动,推出宣传音频推送10篇,引发广泛关注。
总之,在本次主题实践活动中,队员们始终秉持着黑大精神,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为党的二十大献礼。
传承红色基因,宣讲党史知识
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黑龙江大学开展了2022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在建团百年之际,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创新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落实校团委要求,成立“望来路踏新程”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赴鸡西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实践队师生于鸡西集合完毕,赴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开展党史学习活动。
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赓续党员精神血脉,砥砺革命意志,政府管理学院“政管恰风华,寻梦井冈山”江西井冈山社会实践团队在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始了第一天的学习。成员们在今天的学习中深刻领悟了井冈山精神的蓬勃伟力,从红色基因中汲取了信仰力量。相信团队成员一定会在接下来的参观学习中牢记青春使命,赓续红色血脉,以奋发进取的实际行动贡献青春力量,努力在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水利电力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三下乡”实践队于7月4日在罕头村开展第三天的考察调研,按照原定计划的项目开展顺序,实践队今天开展的项目“推普助力乡村行——水利知识相伴行”科普活动,为村民们上一堂特别的“思政课”与“理论课”。
助力乡村振兴,服务三农发展
为传播新思想,助力乡村工作,教育科学研究院开展了“建团十秩正风华,热血青春教先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科学研究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于2022年7月1日在共和村开展务农活动。志愿者们积极投身于平凡的劳动,和农民婆婆一同躬耕于共和村这片土地,感受务农的艰辛与快乐。在务农过程中,志愿者们认真向农民婆婆学习,悉心聆听农民婆婆讲述植物种植与培育的经验。
7月28日,研究生院“逐梦青春振兴乡村”在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团县委副书记徐丽泰的带领下,前往盖洋乡前湖村进行走访学习。感受乡村特色企业创新发展的活力与魅力,了解“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的理念,认识到乡村振兴离不开对乡村特色农产品的品牌赋能。感受到依山而居、耕植为生、礼敬天地的盖洋人代代传承的对这片山林的热爱。
抵达梧桐镇春光村后,队员们在梧桐镇党政办干部张林钰的引领下进行了走访。
艺术学院的同学在黑龙江省北安木雕艺术馆,亲身体验、体会传统手工艺雕刻,领略非遗文化的魅力;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基地——北安乌鱼绣传承展示馆,队员们与乌鱼绣第四代传承人王春艳进行了深入交流学习。在传承人的耐心指导下,实践队员细心的学习乌鱼绣的分线方法、配色原则和刺绣技巧,并积极的动手实践,感受乌鱼绣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领悟匠人精神;在北安政协书画院里,实践队员充分感受到书法作品的魅力所在;在北安市文化艺术基地,实践队员们参观了“众志成城、‘艺’心抗疫”文艺创作展。
生命科学学院赴勃利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队于6月30下午13点在指导教师初磊的带领下到达勃利县大四站镇天护木耳种植。队员们走进田间地头,观察学习黑木耳的基本形态和特点并帮助当地农户采摘木耳。
电子工程学院认真落实校团委对三下乡相关工作部署,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下,组建“青春献礼二十大,振兴有我新征程”社会实践服务队,前往黑龙江省五常市开展为期五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期间为切实引领青年学生服务基层,投身乡村振兴,服务队先后到五常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五常市崇仁二社区进行走访。
为让学生在研学实践中感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农村的新面貌、新变化,新闻传播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团队深入农民群众,感受民生魅力,了解乡村发展过程,于2022年7月3日在杜蒙县江湾乡继续开展实地参观、素材收集工作。大家了解了江湾乡水稻经济的发展状况,了解了“稻蟹共生”的原理及养殖优势,又来到了江湾乡绿源米业有限公司参观。
在“三下乡”的第二天,队员们通过镜头记录了新农人的生活状态,更感受到了新农村的变化。在未来的几天中,队员们会继续深入基层,用心记录,用专业所学,展现江湾乡的独特风貌。
手拉手关爱,温暖童心世界
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青年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
普法进校园,知法暖校园。在大庆市第四中学,法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线上”普法形式开展“学法懂法以明道,知法用法暖校园”普法进校园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围绕校园欺凌,校园安全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互动交流,围绕民法典深入浅出的为同学们讲解重婚,及婚姻财产分割等问题。丰富了同学们的法制生活,增强同学们的法治理念。
特教不特殊,童心也同心。在大庆市某特殊教育学院,计算机软件科学院开展了一系列志愿实践活动。队员们分为两组,一组同学在老师的辅助下对同学们进行了感统、拼音、识字等方面的学习。同时另一组同学正积极为学校制作教具,队员们通过准备简单的黑白画,方便让同学们在日后用彩笔填充上美丽的色彩。在佳木斯某特殊教育中心,政府管理学院的实践团队深入学校,开展调研活动。在活动中,队员们不仅为孩子们开展红色党课和爱心陪伴活动,还围绕思想引领、健康生活、身心成长、艺术素养、文化传承等精品课程内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新时代召唤新担当,新征程催生新作为。暑期“三下乡”活动虽告一段落,但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仍需要我们汲取实践经验,学好知识本领,赓续精神血脉,把“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斗新征程”作为核心纲领,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工作中。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图文:通讯员 崔冰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