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九江市永修县供电公司:大湖池畔荻花开 东方白鹳归巢来
发布时间:2022-12-05 11:04:1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唐伟瑄 | 责任编辑:乔沐12月2日,国网永修县供电公司员工背着数公斤重的监测设备,淌过湿地、爬上水泥杆,在大湖池水域百米高的输电杆塔顶端东方白鹳鸟巢旁进行安装,为珍惜候鸟越冬回迁繁殖开展科学观测做好准备。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永修县北临的大湖池作为鄱阳湖众多卫星湖之一,共同构建起亚洲最大的候鸟越冬地。
“我们今天分了两队,分别对83号杆和158号杆上的鸟巢进行观察和加固,并加装太阳能视频监控设备。”国网永修县供电公司生产技术部主任周安是这次志愿活动安装作业的负责人,并且也是国网永修县供电公司推进的吴城镇第二电源“生命线”项目的始拥着。
自2020年初,班员们在此处巡视输电线路,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以来,2年时间已有近600只东方白鹳幼鸟在该水域附近输电杆塔成功孵化。
在这期间,为保障珍惜候鸟与电网安全的和谐共存,电力工人动了不少脑筋,他们定期开展特殊巡视,在杆塔遭受损坏的鸟窝旁,对其重新编织加固鸟巢,及时了解东方白鹳的繁殖情况,并将记录的信息反馈给地方生态保护组织,协助开展科学检测保护。
此前,输电班组已在塔上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对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组织开展研究观察起到了一定帮助,但由于雷击损毁已无法正常使用。这次在国网九江市供电公司的支持下,我公司又购置了近2万元的新设备进行安装,待东方白鹳上巢后,可进行24小时远程监测保护。
为提升吴城35千伏红吴线供电可靠性,助力候鸟保护区发展,10月28日,在国网九江市供电公司的支持下,国网九江市永修县供电公司生产技术部组织输电检修班针对35千伏红吴线开展为期三天的全线“大改造”,工作主要是更换全线的拉线、绝缘子以及防震锤,并对91号杆和93号杆更换为18米电杆。据悉,35千伏红吴线始建于1995年,全线161基电杆,线路总长25.409公里,所处地貌复杂多变,线路运行工况较差,且担负着面积4.5万亩候鸟保护区和吴城镇1.6万居民用电任务。
为保证工作顺利开展,且尽量减少停电时数,生产技术部积极对接当地政府,争取到了三天的检修工期。时间短、任务紧,且又要保证不破坏候鸟现有栖息环境,对有鸟筑巢的电杆更换绝缘子时,尽量不破坏鸟巢、在绿洲草丛深处,也经常有候鸟在此筑巢,尤其在更换拉线的时候,很容易就不小心就踩散鸟窝。因此,这对输电检修班的同志们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为了保证国际观鸟节的顺利开展,宣传候鸟保护文化,带动吴城镇人员旅游发展,永修县投资700余万元,重新改造升级35千伏吴城变。
35千伏吴城变是湿地保护区内吴城镇唯一的供电电源,为保障候鸟正常迁徙,仅建设了一回电源供电,居民用电的可靠性不高,为了优化吴城镇用电的可靠性问题,公司原计划从110千伏恒丰变电站建设第二回输电线路,逐步建立35千伏吴城变第二回电源。施工期间考虑会造成局部微环境改变,不利于候鸟的迁徙和定居,在多次研讨后决定取消该方案,改由更昂贵和复杂的方案——从吉山风力电厂选取第二电源点,该方案投资将比原先方案造价高出135万元。为了准时完成电源保障任务,永修县公司马不停蹄,加班加点追赶工期,在仅二个月的时间,完成预计4个月的改造任务。
据悉,随着鄱阳湖水系生态的持续向好,越来越多的珍惜候鸟在此“安家”繁衍。目前初步统计,已有近1700只东方白鹳抵达鄱阳湖越冬。(图文:唐伟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