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农商文旅体深度融合——黄龙溪放大古镇龙头效应 聚合高质新兴业态
发布时间:2022-12-06 15:16:4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周亚茹 | 责任编辑:乔沐随着国内古镇游日渐火热,黄龙溪古镇乘势而上,在全省乃至全国古镇旅游版图中占据了重要的份额。为推动景区提档升级、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近年来,黄龙溪镇抢抓乡村振兴重大历史机遇,加快统筹功能布局、加劲集聚发展要素、加速转变工作范式,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疫情前实现年接待游客超700万人次、旅游收入破10亿。
优化发展思路,夯实产业基础。黄龙溪镇一是做优顶层设计。充分考量黄龙溪区位、交通、生态本底等综合优势,坚持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抓好古镇景区和乡村区域2个板块。古镇景区坚持同其他古镇差异化发展思路,着力抓好运营机制创新、消费场景营造2个重点,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引领极核作用。乡村区域坚持发展“农业+”思路,完善生产场景、生活场景、消费场景,通过引流游客将资金、信息、技术、管理等市场要素导入乡村。二是重塑功能布局。高标准编制《黄龙溪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黄龙溪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等规划,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结合交通干道、河道水系、生态肌理等实际,坚持错位竞争、协同发展,乡村区域布局生态康养、田园度假、现代农业3个产业发展分区,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三是完善基础配套。优化路网布局,建成剑南大道延伸线、景区旅游环线,按照“四好农村路”标准完成23.65km“白+黑”镇村道路建设。健全生活配套,建成自来水加压站1处,积极推动天然气管网改建,引入各类商家60余家,以嘉禾新市场为核心打造新的商贸集聚区。
推动景区转型,增强极核引力。黄龙溪镇一是推动文化复兴。启动古镇“文化复兴”计划,打造提升三国点将台、复兴号酒楼、黄龙溪×言几又共享阅读空间等13个文化场景,完成古榕树、东寨门码头等历史地标风貌改造。围绕打响黄龙溪龙狮文化品牌,升级打造“火龙灯舞”2.0版本,2021年春节期间在东门大桥、温江幸福村、怡心湖等地演出17场,吸引5万人次现场观看,受到央视、人民日报等媒体关注报道。二是健全共治机制。建立管理局、华侨城、商会三方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日常事务沟通协调。持续壮大商会组织,分街区、分行业细化建立自治联盟,引导参与古镇建设发展议事决策。协商出台《古镇景区业态控制性管理准则》,针对店铺业态、店招形象、经营秩序等形成鼓励清单和负面清单,逐步限制、消减低端业态。三是跃迁产业能级。实施古镇业态“腾笼换鸟”计划,裁汰臭豆腐、打气球等低端业态46家,推动星巴克、肯德基等3家全球知名企业入住黄龙溪,引入下一站江湖剧本杀项目、龙见茶社等优质业态7家。与YOU成都、荒野召唤等“耍圈”知名文创公司开展深度合作,举办线下创意竞赛、主题市集等“爆点”活动10余场。
招引文旅项目,释放集聚活力。黄龙溪镇一是大力引进农旅综合体。坚持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依托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本底,有效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加快山水原乡、五根松等农旅综合体项目落地建设,发展田园商务、森林康养、精品民宿、文艺创作等业态,与古镇景区、欢乐田园共同构建“抱团发展、错位竞争、多点开花”格局。二是保护修复川西林盘。坚持整田、护林、理水、改院、植业、联绿,通过原址流转集体建设用地方式,完成温家山、周家粉房等3个精品林盘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平开展陈家水碾、桅杆山等2个林盘保护修复,打造高品质旅游型、产业型、生态型林盘。三是整治提升散居院落。依托农村人居环境散居院落林盘整治项目,探索引进社会资金参与9个散居院落整治,重点围绕“田、林、水、院”4大核心要素,着眼亮化、美化,因地制宜建设文化墙、植景、植绿等,打造具有川西民居风格、丘区乡土风味的院落林盘新景观,植入民宿、文创、休闲等业态,实现游客可进入、可游览、可参与。
激发群众活力,探索“农业+”模式。黄龙溪镇一是大力培育主体。积极引导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人才成立农业公司、组建专业合作社、建立家庭农场,全镇有农业公司12个、合作社39个、家庭农场241个,成功创建区级以上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27个。持续开展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年均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20人次以上,全镇有农业职业经理人81名。二是建设生产基地。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全镇保持粮食种植面积19344亩。积极探索“基地+”“产业+”模式,因地制宜建设蔬菜、葡萄、蓝莓、杂柑等生产基地6158亩、草莓种苗繁育基地60亩,植入农业科普、生态采摘、休闲观光等业态,针对景区游客拓宽生鲜销售渠道,丰富农业经营组织方式。三是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农药化肥减量控害,2021年化肥农药施用量同比下降23 %。严格农产品质量监管,健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建立“镇+村+基地”三级农残检测点13个,农产品整体检测合格率99%以上。重启镇域品牌塑造,持续提升双流冬草莓、双流二荆条辣椒、牧马山地瓜籽等特色品牌影响力。
黄龙溪古镇的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近三年,黄龙溪古镇获得巴蜀文化旅游新地标、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镇、省级旅游度假区、天府旅游名镇等省级以上荣誉11项,多次获得中央省市领导高度肯定。二是进一步构建了城乡协同发展格局。近三年,全镇路网布局进一步优化、生活旅游配套进一步完善,广大农村地区通过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叠加民宿美食产业、发展“农业+”等方式,有效承接古镇客流,原本割裂的古镇与乡村区域融合起来,全镇发展更加平衡。三是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途径。近三年,通过大力推动黄龙溪居民以直接就业、出租房屋、提供旅游配套产品等方式,推动全镇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全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1%、达到3474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增长8%、达到55866元。(作者:周亚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