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智治”黄龙溪镇全力打造景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样板
发布时间:2022-12-06 15:15:2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周亚茹 | 责任编辑:乔沐近年来,黄龙溪镇始终坚持把推动古镇景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紧密围绕市、区两级中心工作,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特点出发,大力推动“自治+智治”双系互动,以问题治理为导向、补短板强弱项,全力打造景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样板。
党建引领聚力,形成古镇共治、居旅同建的良性互动认识。黄龙溪一是建强基层组织队伍。健全景区党总支—下设党支部—网格党小组三级党的组织架构体系,将各行各业17名党员纳入组织管理,督促其发挥垂范引领作用。组建景区维修服务、游客矛盾纠纷调解2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帮助居民商家游客解决问题60余个。二是打造开放共享空间。建成有心会客厅、言筑阅读空间、复兴老茶馆等开放共享新空间共600m2,打造集分享交流、矛盾化解等功能于一体的互动场景,辐射景区700余家市场主体,年均服务居民游客商家3000余人次,有效增进了情感、提升了素养、融洽了关系。三是创新开展特色活动。定期召开商家代表会+居民议事会、市民茶话吧+党员议事吧“两会两吧”,实现党群、政企面对面“群聊”,为市场主体、居民游客解忧纾困50余件。
政府企业同心,夯实智慧高效、多方参与的刚性安全底线。黄龙溪一是政府主导,建立智慧治理立体体系。投入300余万元,建成指挥中心1个,火情监测预警监控系统端口3个,“雪亮工程+天网”智慧监控系统端口287个,实现突发情况信息实时接入大联动指挥中心,确保安全风险隐患第一时间发现解决。二是企业运营,提供精准治理专业方案。景区物业安保设置两个管理层级、四个专业组,实行街长联合管理制统筹负责区域工作,健全完善21项日常管理相关制度及三层监督管理机制,推动工作落实落细。三是多维参与,构建社会治理全域格局。与永安、籍田、普兴、锦江共建边界协作制度,针对交界地区空白盲点强化重点区域联巡联防、矛盾纠纷联调联处和应急联动管理联动整治,进一步织密跨区域、立体化安全防护网络。
协会网格共治,构建活力开放、良序善治的柔性治理格局。黄龙溪一是就地转网,推动景区网格实体化。古镇科学划分5个片区、22个微网格,21名街长,建立“片长+微网格长+街长”“三长”模式,实现地域、人员、事物三个全覆盖。以街区划分,十户为一单元划分91个联防网格,在采集基础信息、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排查安全隐患、宣传政策法规等方面依托“一专多能”全科网格员一网覆盖,今年来发现解决问题50个,真正做到人在格中走、题在格中解、事在网中办。二是协会牵头,推动行业管理自治化。健全“一会引领、双系自治、N项行动”管理机制,搭建景区总商会,分8条街区和7种业态特色,建立“街区自治协会+监督合伙人”双系管理团,开展街区文化、商家业态、景点类别、休闲体验等多元特色的主题品牌活动50余场,持续提高商家自治意识。三是群防群治,推动区域共治多元化。按照“政府统筹、群众参与”的思路,积极发动网格粉丝、治安积极分子、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围绕重点部位、高发案区域、背街小巷加强巡逻防控,多方位开展防疫、防火、防盗、防诈宣传、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维护景区社会治安稳定。
通过健全完善景区人脸识别、火灾探测系统等智能化设施设备,依托大数据信息技术,及时发现古镇中发生或即将发生的风险隐患,黄龙溪镇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据统计,近四年来景区内治安案件发案率下降21.17%,多年来无重大刑事案件和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在建立“街区网格+商会协会”双系自治体系方面,黄龙溪镇打造可感可及的党群政企“面对面”议事载体,做到矛盾纠纷在一线化解、风险隐患在一线消除、群众诉求在一线解决,群众获得感进一步提升。据统计,近四年来景区内游客投诉量下降50.12%,游客满意度提升9.61%。
同时,通过健全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和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广泛发动商家居民游客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格局基本形成,辖区群众幸福感大幅提升。据统计,近四年公共服务满意度测评满意率较上升11.20%。
下一步,黄龙溪镇将继续遵循“线上为线下服务·线下为线上兜底”总体思路,切实做强基层一线工作力量,不断提高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作者:周亚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