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县板江乡流江村:创特色、打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2-12-09 16:40:2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周晓 | 责任编辑:乔沐

平江县板江乡流江村是较为偏远的贫困村,区域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32亩,山林面积22866亩,森林覆盖率达87.3%,有“万亩楠竹基地”“湘北竹海”之称。以前的流江村人均耕地少、人地矛盾突出。主要经济来源是竹木粗加工和中药材种植等,虽然发展项目多,但都未成规模,没有打造成品牌和特色,经济效益难以提升。

板江乡党委政府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充分发挥村组一级的党建引领作用,抓住流江村竹扇加工、中药材种植、家禽养殖这几个传统。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打出“特色牌”、做响“林文章”、念好“山字经”。

由板江乡党委政府指导流江村支部牵头本村致富能手成立了“平江县乾隆山竹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湖竹扇业有限公司”。形成了“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经济模式和“林+药+禽”的立体生态产业。积极探索竹深加工发展新路子,深挖产品附加值,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格局,走出了助力产业振兴的新路子。

一、经济效益显著

今年,由合作社牵头承包了116户农民的竹山形成楠竹生产基地,抚育间伐楠竹2280亩,收购农户楠竹3186吨,为农户直接创收146.5万元。

湖竹扇业深加工车间在今疫情影响下,仍完成产值567万元,安排贫困户稳岗就业60余人,已发放工资150余万元。生产的竹扇不但行销各大旅游景区,还获得了来自日本和韩国的订单。目前流江村生产的竹扇逐渐转向以中高档工艺扇为主。

依托竹林散养土鸡8000多只,产值80余万元,利润15万元。林下种植中药材黄精200余亩,预计明后年毛收益能达到20余万元。

二、生态改善明显

以前由于流江村生产结构单一、土地产值低下、生产方式初级,同时人地矛盾又十分突出,出现大量的人口流失,导致部分村组出现了山荒了,地贫了,水臭了,人走了的不良局面。

近年来,流江村通过对楠竹基地进行提质改造,推进楠竹标准化种植和管护,以乾隆林场为点带动全乡周边几个村2000多农户参与楠竹林提质改造,楠竹抚育面积将扩大到3000余亩。流江村充分利用了荒山、荒地种植楠竹,在竹林下进行养殖家禽和种植中药材。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土地资源,切实提高了收益,很好地解决了人地矛盾。同时还在一定程度实现了水土保持和提升土地肥力。做到了山绿了、水清了、景美了、人富了的和谐共赢。(图文:周晓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