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聋协:聚力各方资源 拓展残疾人就业渠道
发布时间:2022-12-19 16:15:0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彭建丽 | 责任编辑:乔沐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实现稳定就业是广大残疾人的迫切愿望。近年来,萍乡市聋协深入贯彻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江西省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在萍乡市残联的指导及支持下,多途径促进残疾人稳定就业、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让广大残疾人在自食其力基础上更加自信自强、逐梦人生精彩。
打通就业屏障
“谢谢聋协的帮助,电池补贴申请的材料已经交上去了。”日前,湘东区一位聋人家长高兴地打电话给聋协,感谢他们提供的帮助。
聋人朋友正在开展装修业务
听得到不等于听得好。一直以来,沟通问题是制约聋人群体就业的最大问题,解决好沟通问题对于推动聋人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21年,针对聋人朋友使用听力辅助用具每年需产生1000余元电池使用费问题,萍乡市聋协将这一情况层层向上反映,积极奔走争取政策,最终,在市残联与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卫健委等单位联合下发的《萍乡市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补贴实施办法(试行)》中,在全国范围内首创将助听器、人工耳蜗电池纳入补贴范围,近万聋人受益。
同时,萍乡市聋协积极推广语音转文字软件,推动政务服务大厅增配语音转文字系统,参与市检察院无障碍环境建设调研等等一系列务实有效的工作举措,使聋人群体无障碍沟通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厚,聋人在融入社会、就业创业过程中存在的“卡脖子”问题得到大为缓解。
开发就业岗位
“聋协不但给了我孩子不错的康复效果,也让我在这里得到了成长。”家住经开区的曹丽,是一名神经性极重度耳聋儿童的家长,在抚育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她持之以恒,不抛弃不放弃,不但孩子康复效果良好,自己也不断成长,从开始的“半个文盲”到现在康复、主持、后勤样样在行,去年底甚至还从聋协获得了一个杂志校对的岗位。
聋人家属曹丽(右一)在聋协获得公益性岗位
2021年,在市残联的支持下,萍乡聋协创办《萍乡残疾人》期刊,并将之与市残联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整合,构建起期刊、公众号、网站的全媒体互通互享宣传平台。利用这个平台,聋协设置了编辑、校对等适合残疾人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了6名具有相应技能的残疾人,为他们增加了收入来源;同时,市聋协聘请1名残疾人亲属担任专门协会办公楼保洁员;以协会办公地点搬迁为契机,自力更生、组织有技术能力的聋人自主对办公室进行清理、装修,累计用工近40余人次。
培育就业平台
“我们公司在市聋协指导下成立,由市聋协引入市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我们公司已在市聋协帮助下承接了部分装潢改造施工业务,目前正在注册之中”……在萍乡市聋协办公室里,残疾人创业明星周珍海、龚力军侃侃而谈。
从事家政服务的聋人朋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帮助更多残疾人实现就业梦想,萍乡市聋协着力拓展孵化培育功能,支持并指导有技术、有经验的残疾人组建公司、开展经营,从而帮助更多残疾人稳定就业。今年5月,萍乡市残联成立萍乡市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由萍乡市聋协与萍乡市神力假肢矫形康复中心共管,基地以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为目标,将房屋装修、家政服务、盲人按摩、美容美发等残疾人力所能及的创业就业资源进行整合,为有意愿的残疾人提供就业培训、就业岗位,让他们得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和平台。
“感谢聋协,我现在每月收入最少有2000多元。”43岁的聋人苏清梅,今年3月起在聋协扶持的家政服务公司得到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整个人精神状态焕然一新。
残疾人事业是一项春天的事业,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在市残联的领导下,萍乡市聋协将继续聚力各方资源,拓展残疾人就业渠道,让更多残疾人家庭实现“就业一人、幸福全家”的梦想。(图文:彭建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