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陕西:践行央企责任 融入陕西发展大局
发布时间:2023-02-01 10:44:0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辛文 | 责任编辑:乔沐新冠疫情防控“新十条”的出台,为经济复苏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抗疫攻坚三年来,国网陕西电力积极践行央企社会责任担当,主动融入陕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持续提高供电能力、不断优化服务质量。
2022年,国网陕西电力立足“一盘棋”“一张网”,圆满完成原地电760万用户、2100万群众的信息融合工作。以营销信息系统融合为契机,一手抓融合发展,一手抓数字转型,以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为己任,以更快速的服务响应、更便捷的服务体验、更可靠的供电服务,将“两网融合”的改革成果惠及全省人民,架起了党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持续强化电网建设提振经济发展动力
陕西是我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和“西电东送”的重要枢纽,“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将在陕西投资1000亿元,加快电力重点项目建设,推进陕西电网全面升级。2022年,国网陕西电力贯彻落实陕西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各项决策部署,电力外送取得历史性突破,陕北—湖北特高压输电工程正式投运,陕北—安徽、陕西—河南两条外送通道工程已启动预可研设计工作。750千伏陕北—关中第三通道、西安东、汉中等骨干网架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为全省新能源消纳和关中负荷中心保供了提供坚强保障。
正值入夏时节,西安西郊33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运,有效缓解了西安西郊8座330千伏变电站重过载现象,可解决莲湖区、高新区、雁塔区、未央区、沣东新城迎峰度夏25万千瓦的电力负荷缺口问题。近期,榆能杨伙盘煤电一体化电厂750千伏送出工程跨越330千伏线路作业顺利完成,建成后将扩大陕北地区能源消纳,促进陕北矿产资源开发,对陕北地区乡村振兴、经济发展以及中部地区电力供给、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110千伏航东变电站正式投运,为加快建设西安国际航空枢纽提供了稳定的动力能源,可提高机场航空运输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满足地区航空业务量不断增长的需要。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赋能地方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电力先行。国网陕西电力始终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充分发挥央企大国重器顶梁柱的作用,以专业优势作为切入点,将助力特色产业提档升级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大力实施农村电网改造,促进乡村电力设施补强和保供服务提升。
柿子收获的季节,渭南供电公司在富平县柿子主产区开展电力线路专项改造,改造老旧线路、增容配变容量,有力解决了部分柿农用电低电压的问题。在安康,绞股蓝产业发展如火如荼,订单的不断增多带来了用电量的激增,当地供电公司主动延伸服务触角,通过开展低电压综合治理、配网改造升级、制订针对性改造方案等措施,更好地满足了茶园的用电需求。2022年,国网陕西电力全口径农网投资25.96亿元,竣工1478项、开工2667项,为乡村产业建设、运营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电力保障基础。
不仅促生产,还要畅销路,国网陕西电力发挥汉中合力团团长带头作用,联合成员单位共同成立产业扶贫开发公司,在国网“慧农帮”等电商平台开设专区,经营茶、畜、菌、药、果、粮油等汉中“6+X”主导农产品,实施产业帮扶项目22个,累计帮扶企业600余家、帮扶销售商品2000余种、完成营业额5500余万元,直接帮扶农户1万余人实现增收。
积极践行双碳行动倡导绿色电力消费
2022年6月,国网陕西电力与陕西省发改委共同签署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合作框架协议,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开展碳数字平台建设及优化迭代、构建低碳高效综合能源服务体系、支持能源电力低碳技术创新发展等方面开展合作。以此次合作为契机,国网陕西电力进一步加快构建多元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全力服务各类电源“能并尽并、能发尽发”;推动终端能源消费升级,开发建设省级“双碳”数字化平台,深入开展碳中和相关技术研究。
在刚刚过去的10月,陕西首场大规模绿色电力交易顺利完成,标志着陕西开启绿电消费新模式。此次交易是国网陕西电力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促成14家省内平价光伏发电企业与13家售电公司和其代理的53家电力用户达成双边协商交易,成交电量1亿千瓦时,远超年度指标。几乎与此同时,国网陕西电科院“电力看双碳”大数据应用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该平台以电力大数据为基础,发挥电力大数据时效性强、覆盖面广、精确度高等优势,同时融合煤、油、气等多元化数据,打通“电-能-碳”数据链条,推动大数据应用在双碳实践方面不断创新,辅助相关部门把握陕西双碳发展脉络。
全力打赢保电攻坚 牢筑民生保障底线
近期陕西迎来大范围寒潮降温,断崖式降温导致用电负荷迅猛增长,同时受国际国内能源供应形势、国内经济回升、疫情防控措施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预计今冬明春用电负荷仍将保持增长趋势,电力保供任务艰巨。2022年以来,面对极端高温天气、汉江来水遇枯、多轮疫情考验,国网陕西电力扛牢电力保供责任,有力应对各种超预期因素冲击,用责任和担当打赢了全年电力保供“遭遇战”和“攻坚战。
年初,国网陕西电力迅速反应、积极行动,发布支持疫情防控及保供“八项服务”举措,统筹调配省内各种保电资源力量,突出保障生产安全和百姓民生,全力支援涉疫城市和重点部位,有序、有力、有效地推进各项保障措施落实落地,及时满足了客户不间断的供电需求。迎峰度夏期间,陕西遭遇1961年以来最强高温天气,来得早、持续长、强度大,全省最大负荷达3976万千瓦,10次刷新历史记录。国网陕西电力严格执行迎峰度夏电力保供36项举措,按照“一小区、一预案”原则编制应急预案,组建12.3万个用户“微服务”群,全省2万余名电力员工奋战在保电一线,全力以赴保安全、保供电、保民生,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兑现三零三省承诺助力企业复苏回暖
从客户跑腿到“上门服务”,从柜台办电到“指尖办电”,从一套资料到“一证办电”,国网陕西电力不断优化供电服务模式,持续刷新客户办电体验。尤其是融合发展以来,国网陕西电力建立全省统一供电服务体系并覆盖全省城乡各地,全面实现“五统一”供电服务,努力兑现“三零三省”服务承诺,大力开展不停电作业,供电能力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
在“用得上”方面,积极打造“阳光业扩”,全面推行小微企业“三零”(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大中型企业“三省”(省力、省时、省钱)办电服务,对全省160千瓦及以下小微企业实行接电“零成本”服务。通过“网上国网”APP线上服务平台,推动服务事项“网上办、指尖办”,省市县三级全面推行企业客户“一证办电”,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
在“用得好”方面,优化转变供电服务模式,建立“微服务”网格化服务,深化“三先三后”(先接收、后改造,先转供、后检修,先复电、后抢修)模式和“先算后停”时户数预算管理,针对客户反映强烈的低电压、频繁停电等问题逐步实现“动态清零”,供电可靠性持续提升。
加速实施数字转型夯实国企服务能力
去年年底以来,国网陕西电力紧密围绕“五个一”(电网一张图、数据一个源、业务一条线、指挥一平台、作业一终端)建设目标,按照“两年、三梯队、四阶段”工作计划,协同推进5个专业20项数字化转型任务。
“电网一张图”方面,按照“一台区一终端”的原则,实现智能融合终端、配电自动化开关、营销感知设备100%安装覆盖,可迅速研判停电区段、精确定位故障、下达调度指令,切实解决了基层配网调度的难点问题。“数据一个源”方面,坚持“一源采集、一源录入、一源多用”的理念,将数据的智能采集、同源维护、中台应用有机结合,确保核心数据完整准确,实现数据异动闭环管控。“一条线、一平台、一终端”方面,建立全业务工单池运行模式,采用RPA流程机器人、AI+技术实现多个系统工单的自动汇集、融合分理和智能派发,合并成一条作业工单通过“全能办APP”下派至台区经理,最大程度上实现基层减负,同时解决了业务数据分散、人力资源不足、容错成本高昂等问题。
随着各项任务的有序落实和紧密衔接,国网陕西电力电网感知能力明显提升,数据倍增效应有效释放,基层供电服务减负增效,工单推进由“被动”转向“主动”,用户办电体验感和用电获得感持续改善。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今冬,疫情的阴霾正逐渐散去,全国经济复苏回暖趋势已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网陕西电力将始终贯彻落实陕西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各项决策部署,以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为己任,以满足百姓高品质生活为目标,在即将到来的2023年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