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特殊的时空对话:在“西畴精神”发源地汲取奋进力量
发布时间:2023-02-08 17:53:4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张克丹、郑舒予 | 责任编辑:林木笔者按:摸石谷,是“西畴精神”的发源地,顾名思义,指的是一摸遍地是石头的地方。上世纪90年代,生活在这里的西畴人民为了在石旮旯里求生存,决定“炸石”拼出一条活路,因此炸响了“西畴精神”的第一炮。经过105天的埋头苦干,他们硬生生在乱石嶙峋的石漠堆里刨出了660余亩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台地。
近年来,西畴县致力于建设“西畴精神”实践创新高地,“摸石谷”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自然争创在先。县乡村三级党组织立足“党建引领、文化为先、精神助力”的思路,积极开拓创新,创建“西畴精神”摸石谷现场教学基地,探索出“听一次战天斗地的故事,点响第一炮,走一次初心路,种一次石窝窝地,垒一段石埂,吃一次忆苦思甜餐”的“六个一”现场教学方式。
听一次战天斗地的故事,接受“西畴精神”的洗礼。通过听故事的方式,了解摸石谷从石破惊天开启生存之路,到苦干实干踏上温饱之路,再到决战贫困迈进小康之路的发展历程。在感受摸石谷前世今生的沧桑巨变中坚定发展的信心,汲取奋进的力量,深刻体会“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核心要义。
点响第一炮,体会炸石造地的惊天气魄。石破天惊,希望涌现。1990年12月3日,王廷位、刘登荣、赵文和等六名党员干部带领木者村300多名群众,在摸石谷的山梁上点响了炸石造地的第一炮。这一炮,奏响了“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时代最强音,1995年12月17日,全省扶贫开发现场会议在摸石谷召开,从此“西畴精神”传遍云岭大地。如今,“西畴精神”更是一步步走向了全国。置身于“摸石谷”这片开启“西畴精神”壮丽史诗的阵地之上,谁能不震撼?
(西畴县政府办提供)
走一次初心路,激发奋勇向前的动力。在一条未经硬化的普通机耕路两旁,展示着两片不同的天。一边是没有经过改造的石旮旯地,生动地将“地球癌症”的可恶和可怕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另一边,一块块“三保台地”规整排列,远远看去,围出这平整肥沃土地的一道道石埂就像一道道坚固的“小长城”,向人们展示着老一辈坚强的奋斗意志。此路命名为“初心路”。在初心路的指引下,重温“西畴精神”的起源,重悟初心,体会奋斗的意义,激发奋斗的动力。
(蚌谷乡党委提供)
种一次石窝窝地,体验艰难困苦的生活。通过亲手在石窝窝地里种粮食,深刻体会先辈们在石旮旯里求生存的艰难困苦,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将“踏平坎坷成大道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意志深深根植进体验者心中,培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优良作风。
垒一段石埂,培养苦干实干的作风。数十年前先辈们在摸石谷山梁上炸响第一炮时垒下的一条条的石埂,现已作为文物来进行保护。它们见证了老一辈艰苦奋斗的历史,在时间的长河中,虽历经风雨洗礼仍屹立不倒且越显刚强坚固、弥足珍贵。正所谓实践出真知,让体验者跟着先辈们的足迹在摸石谷的乱石堆里亲手垒上一段石埂,在实干中获取前进的动力。
(张克丹摄)
吃一次忆苦思甜餐,品尝幸福来之不易的味道。走完初心路、种完石窝窝地、垒完一段石埂之后,可以吃上一顿“忆苦思甜餐。”菜单上,取名为“扎根边疆”的凉拌折耳根、“拥护核心的”五彩花米饭、“炸响一方”的油炸豆腐、“石漠花开”的本地老豆子、“绿水青山”的水煮青菜、“三保台地”的三线腊肉、“蒸蒸日上”的蒸南瓜、“香椿振兴”的香椿炒鸡蛋等菜品不禁让人眼前一亮、胃口大开。在体会了艰难困苦后,享受一顿原汁原味、有滋有味的家常菜盛宴,品尝幸福生活的味道,更能深刻感悟“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虽困于石,却也立于石,更要兴于石。摸石谷的石漠堆里涵养了“西畴精神”的雏形,“六个一”现场教学模式的推出恰逢其时,让参观者通过视觉、触觉、味觉的“沉浸式”体验,与30余年前“西畴精神”的诞生展开一场特别的时空对话,在回顾其“觉醒”的历程中汲取奋进力量,让党员干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涵养自强不息、奋斗拼搏、不等不靠、苦干实干的精神品质……(云南省西畴县委组织部 张克丹、郑舒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