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个一”工作法推进基层治理“四联四转”
发布时间:2023-02-09 16:21:5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辛文 | 责任编辑:乔沐——打造党建引领“微网实格”现代化治理的黄龙溪样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区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及网格化服务管理决策部署,成都市双流区黄龙溪镇着眼构建党建引领、全域覆盖、专群联动、多元共治基层治理新格局,坚持定好一个架构、建好一支队伍、制好一组清单、抓好一套机制、用好一批抓手“五个一”工作法,探索构建“四联四转”“微网实格”治理体系,实现了治理责任具体化、治理力量联合化、治理信息畅通化和治理机制常态化。
一、具体做法
(一)致力组织架构层层联建,实现治理责任由“虚化宽泛”向“细化具体”转变。按照全区“微网实格”工作部署,成立黄龙溪镇“微网实格”治理工作工作领导小组,通过深入走访、座谈调研、征求意见等方式,制定《黄龙溪镇党建引领社区“微网实格”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等2个行动方案,并根据“全域覆盖、分类划分、规模适度、动态调整”原则,把全镇划分为村(社区)总网格、一般网格(专属网格)、微网格三级管理网格单元,建立7+(26+3)+171+N四级网格党组织体系。着眼把网格管理服务做深、做实、做细,按照微网格员、一般网格员、总网格长递进方式,将每个层级、每个单元格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同时,为有效解决以往网格治理中网格员职责不清的问题,实施工作职责、联系群众、志愿服务三张清单管理,在安全巡查、环境保护等共性职责的基础上,根据网格实际情况制定网格员个性化职责清单,促进工作开展;规定总网格长每周深入村(社区)总网格不少于1次,走访群众不少于3次,一般网格员每年走访群众户数不低于50%、微网格员实现入户走访全覆盖;建立派单制、预约制,依托一般网格开展药品代购、上门看护等志愿服务。
(二)致力资源配置统筹联动,实现治理力量由“分散独立”向“整合互补”转变。在“微网实格”推进过程中,我镇重点从人力资源、硬件设备两个方面,推动实现治理力量有机整合。在人力资源整合方面:任命7名驻村领导担任总网格长、7名社区民警担任总网格指导员、14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驻村科室负责人担任副总网格长;通过两轮考试将26名优秀人才聘用为一般网格员,选派26名镇机关优秀年轻干部担任一般网格党建指导员;推动173名“两委”干部、下设党支部委员及党小组长、居民小组长、后备人才下沉微网格,配齐配强网格力量。在硬件资源整合方面:将公安“天网”“电子警察”、企事业单位及小区安防系统等融入“微网实格”指挥平台,针对农村地域广、农户相对散居的实际情况,支持网格员利用移动电子设备,有效弥补“视角盲区”实现全域覆盖,特别是对古镇景区、主要街区的全方位监督管理。同时,统筹调动消防、卫生、公安、水电气相关部门专业设备,共同支撑服务“微网实格”工作高效运转。
(三)致力社情民意开放联享,实现治理信息由“被动滞后”向“主动实时”转变。着眼改变过去信息闭塞,群众有怨言、干部“两眼黑”的问题,大力推进网格信息互联互通、开放共享。一方面,加强信息载体建设。画好网格地图,制发总网格、一般网格、微网格三张地图,标注小区、道路、水文等要素精确坐标,便于工作开展;录好基础台账,建立一账通管基础台账,动态保持人口信息、山水林塘等情况数据,夯实工作基本盘;建好线上系统,实行网格事件“大联动”“蓉E报”双向报送,“大联动”第一时间派件处理,便民小程序实现新生儿上户等民生小事网上办理,提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加强信息收集处理。通过网格及时主动发现解决问题,基层政府工作由脱离实际的一厢情愿代民作主向以民为主转变,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热情。比如过去民生工程项目的确定,政府“想当然”、群众“不以为然”。推动“微网实格”工作以来,2023年全镇确定的10项民生工程,全部在群众提出的261条意见中精选产生,改变了过去政府办事“费力不讨好”局面,实现了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
(四)致力监督问效考核联促,实现治理机制由“随意弹性”向“常态长效”转变。按照“奖惩结合、长效治理”原则,探索构建了“上下协调、左右配合、无缝衔接”监督长效机制。建立多方互联的协调机制:强化综合研判,微网格每日报告大小事务,一般网格每周报告工作情况,总网格每月向镇党委报告,镇党委每季度召开工作调度会,及时开展工作研判;抓实问题处理,将网格问题分为18类业务范畴、3级急难程度,实施线上线下双派件,做到小问题网格随手处置、难问题科室现场出招、大问题领导挂帅出征高效解决。完善及时问效的跟踪机制:实行红黄灯预警机制,根据问题分类定级标准规定办理时限,及时约谈提醒无故拖延办理等情况相关责任人;推进事后回访,办结后24小时内就问题办理情况进行现场回访,确保工作真落实、问题真处理。健全奖勤罚懒的考核机制:健全微网格员考核激励制度,每年按30%比例评选优秀微网格员;制发约谈提醒等4类26项网格员负面清单,规范网格员日常工作;推行网格员年度民主评议制度,邀请辖区内居民群众、企业商家围绕网格工作开展民主测评,坚决清退不合格网格员。
二、具体成效
(一)构建了和谐宜居的生活共同体,助力实现“邻里暖心环境怡心”
通过健全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和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创新“社区+小区”机制,广泛发动居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格局基本形成,辖区群众幸福感大幅提升。广泛收集社区居民需求,开展家门口“微改造”,让“荒地”变“游园”、“烂路”变“坦途”,实施剑南大道延伸线沿线风貌改造等工程、精雕细琢开展陈家水碾等2个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建成10.87km乡村旅游道路、1.7km旅游环线,据统计,2022年稳控不稳定因素7个、群众满意率在镇级公众满意度调研中较同期上升12%,嘉禾社区被评为全双流唯一的市级儿童友好优秀社区。
(二)打造了商居联盟的发展共同体,助力实现“服务贴心政企同心”
通过建成社区发展治理+乡村振兴“两轮驱动”,探索出了服务共给、产业共创、文化共建的协作式社区发展治理新路径,辖区内目前黄龙、嘉禾2家社区公司实现年入百万的发展目标,全镇城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增幅6%、7.5%;凭借网格员熟悉情况和需求的优势,在守卫群众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疫情期间走访成都储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帮助辖区内成都融海粮油有限公司申请闭环生产,稳定经济指标,经统计,全年共新增市场主体目标1300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12%,黄龙溪镇党委被市委评为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先进集体。
(三)深化了双区联动的社治共同体,助力实现“景区舒心安全放心”
通过建立“属地社区+古镇景区”的双区联动机制,推动网格为旅游服务。整合文旅安全隐患排查、游客消费体验观察等职责,借助景区商会及黄龙社区公司力量,在景区寻找黄龙故事,帮助推出推出“龙情农意”助农产品、为“龙见于野”旅游服务小程序提供详实支撑,推动开放式景区与在地社区、商家互融互促发展。双区联动治理模式将社治力量覆盖至华侨城实际管理0.66平方公里区域外的1.4平方公里,切实保障了游客从进入景区到游玩完毕的全过程体验,据统计,2022年景区内游客投诉件8个,同比下降50.12%,游客满意度提升9.61%,景区治安案件发案率下降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