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见 | 中央一号文件再提乡村振兴,科技下沉还在继续

发布时间:2023-03-03 16:17:0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辛文 | 责任编辑:乔沐

近日,通过科普如何坐公交车、坐地铁、坐飞机、去医院看病等等,短视频博主小张火了,这一流量现象让人们意识到,在大城市之外,有一个极为庞大的群体从未体验过城里人的日常。从这一侧面,亦可窥见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伴随着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村里人逐渐有了走出去的多种途径,科技的力量正在改变着乡镇的模样,也在改变着人们的认知和思维。

通过直播电商和网络传播等形式,我国近70万个乡村里的无数个农产品飞了出去,无数个新商品飞了进来。可以说,“要想富先修路”完成了地区经济发展的第一步,而数字化的网络线路正在为人们打通一条更便捷的发展快道。

借助新技术萌发出的新产业,这片广袤的土地焕发出各有特色的新样貌,重返家乡的人们可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座座迷你型的产销一体的电商基地拔地而起。

在打响家乡品牌的同时,人们不仅摆脱了贫困圆了富裕梦,城乡的数字鸿沟也在慢慢被填补,乡村振兴的大旗实实在在的插在了各大阵地上,也落到了具体实处。

可以设想一下,倘若没有数字技术的加持,如今的乡村振兴会是怎样一幅面貌?

乡村振兴不是梦

2月1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公布,作为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其根本依旧是“三农”;再看九大重点工作中排在首位的“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毕竟这是制造、交通、网络、数字等包括农业在内的强国建设的基础。

换个角度来观察,大家都知道,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国家也在通过各种手段扩大内需、带动全社会投资,高达5亿的农村人口自然是不可忽略的庞大市场,其所在的农业体系也可借助新兴技术进行产业迭代和优化升级,包括其中民营企业的发展等等,这些,都是潜力巨大的内需市场,同时,这也是“三农”走向时代大舞台的契机。

近些年,许多高精尖企业也在谈下沉,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此次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的乡村振兴推进途径,可以说给政企民用等多方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一举多得。

历史的必然

去年9月,国家发改委曾在介绍《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实施进展情况时表示,全国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我们既端稳了中国饭碗,也攥紧了中国种子,实现了种业的自立自强和种源自研,让农产品都穿上了科技创新的外衣。

此外,据统计,各类涉农电商已超过3万家,还建设了近2200多个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带动了返乡就业潮,“数商兴农”和“一县一业”强县富民工程均已取得良好进展。

而今年,作为新一个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自当有开局之势和关键之为,在聚焦“三农”这一共识的引领下,势必要进一步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让诸多乡村变得更智能。

目前,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而具备数字化领先技术的企业自然是开展数字乡村建设的利器,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集团便是代表之一,其始终坚持以社会责任为发展重任,以数智之力全方位的赋能数字乡村建设。“数字乡村2.0战略”“乡村数字大脑”“数据一座桥、服务一终端、治理一张图”“成立商业BG”等均是佐证。以商业BG为例,其秉持着“大平台、小前端、携伙伴、耕网格”的发展理念和“厂商一体、平台赋能、产品突破”三大策略,增加了广大民营企业的内生发展动力,这也和一号文件中的“注重扶志扶智,聚焦产业就业”不谋而合。

从整个集团的视野上来看,新华三集团在治理、文旅、产业等多个场景进行了全面布局和多年深耕,并打造了统一数字乡村平台,通过“一县一云一产业”“一乡一脑一特色”“一村一屏一品牌”等执行策略,助力“农业强、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等宏伟目标的实现。

如今,新华三集团已在浙江、江西、辽宁、黑龙江等地打造了众多数字乡村的实践典范,新华三商业BG在人才、技术、服务、资源、市场、产业等多维度进行下沉,携手各界合作伙伴为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装上了新引擎。

最后,我们再回到今年的一号文件身上,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三农”始终是贯穿现代化建设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可见乡村振兴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发展的必经之路。既然科技下沉已是趋势所在,诸如新华三等企业若能抓住这一大趋势,在体现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能为找到新的增长点,这也就是布局下沉市场的意义所在吧!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