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标准”走向国际的重大意义

发布时间:2023-03-06 12:54:4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李晓坤 | 责任编辑:林木

近日,我国向国际电工委员会提交的《轨道交通列车过分相系统匹配技术准则》经过全球成员国投票,获得一致通过。这意味着铁路电气化技术领域的“中国标准”得到世界认可,中国在世界轨道交通领域逐渐拥有一席之地。

实际上,这不是“中国标准”第一次走出国门,此前,国际铁路联盟已发布实施多项由我国制定的高铁建设标准,其中有11项系统级标准填补了国际空白,我国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多项技术也得到了国际广泛认可。毋庸讳言,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轨道交通技术不断创新强大,高铁事业飞速发展,从引进到自主创新、自主标准制定,我国的轨道交通技术现在已经领跑世界,高铁也成为我国新时期下自主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超过4万公里。在中国大地上如同血脉一般绵延交错,串联起无数城乡,大大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

笔者认为,该《准则》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泛认可,是我国高水平技术创新的一大步,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是在国家层面推动“中国标准”走向世界方面意义重大。此次通过的《准则》,是我国首次主持制定的铁路电气化技术领域的国际标准,它体现了铁路部门坚持创新,为“中国标准”走向世界迈出了第一步,未来,仍旧具有无限的“中国标准”被创造出来,将为世界的轨道交通建设贡献无数的中国力量。

其次是在体现中国铁路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提高研发技术方面意义重大。中国铁路标准成为世界标准的背后,是铁路部门始终坚持以创新为己任,以科技为引领,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中国高速铁路关键参数、技术装备、设计理念、养护维修等多方面取得创新成果,为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再次是在擦亮“科技强国”名片,让中国的科技水平进一步延伸方面意义重大。铁路是国家交通的重要途径,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铁路部门始终牢记“国之大者”,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指导,复兴号、和谐号动车组不断发展创新,推动我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为我国加速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世界标准,中国制定。这背后的无数辛酸苦楚不足为外人道。未来,中国铁路仍将坚持自主创新,继续在高水平技术创新中加快步伐,让更多的中国标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李晓坤)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