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农解民忧:职教敲开“致富门”
发布时间:2023-03-23 16:40:34 | 来源:东方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乔沐田间大棚林立,蔬叶葱郁;露地蔬菜沐浴着微风细雨,长势喜人;正在务工的村民们穿梭田间,辛勤劳作;农家乐餐厅人来人往,忙碌的场景为易县增添了无限生机活力——一幅村美、人和、产业兴的画面铺展开来。这些年来,保定市易县高颜值的变化,得益于高素质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基地的建设,是农村职业教育这“有形”抓手之下的乡村振兴探路成果,更是保定市打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小康村的一个缩影。
12月24日,华北电力大学法政系“职教助农”团队赴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对“一点三线、全程分段”农村职业教育模式的实践情况进行实地调研。
初到易县,团队成功与易县教学点负责人对接,并在简短的交流中了解了学员参与培训的主要流程,以及现行的管理模式,如双班主任制度、双向教学评价机制等等。
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团队去到教学点,旁听了一节关于番茄种植的课程。老师讲课节奏较慢,会积极引导学员互动,留心观察学员是否听懂所讲知识;学员听讲也很认真,认真做笔记的人不在少数。课程后半段,老师和学员一起去了示范田,实地为学员再次讲解知识,帮助学员进一步理解种植技巧。
课后,负责人向授课教师引荐了“职教助农”团队。团队与授课教师就“一点三线、全程分段”农村职业教育模式的创新点进行了简短的访谈。在访谈中,团队了解到,以往实行的整体式教学法出现了学员频繁请假、出勤率很低的现象,学员也难以及时消化、巩固和运用课上所学的先进技术。而现行的分段式教学单课时更短,且多选于农闲时期、配合下一阶段农业生产活动进行,学员可以即时将所学应用到生产中去,上课效益较于大幅度提高。
当天下午,团队来到易县紫荆关村委会,与几位优秀学员进行访谈。学员小月向团队讲述了她参加培训的初衷:“村里就想着发展乡村旅游,我也想开那时候流行的‘农家乐’。19年3月份的时候,镇上办了培训班,教我们乡村旅游怎么建设,农家乐怎样经营、民宿怎么管理等等,我就跟着一起学,学完就回去开了饭店搞旅游。”
据这几位学员的讲述,团队对“一点三线、全程分段”农村职业培训模式给学员们带来的影响有了更深的理解。该培训为学员们的生产保驾护航,为学员和种养大户、专家教授之间搭建了交流平台,拓宽了产品的销售途径,为学员们开辟了一条创业路、致富路、小康路。通过培训,学员们不仅学习了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了认知水平,而且学会了解决种植养殖方面难题的方式方法,收益有了很大提高。
“一点三线、全程分段”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为农民递上了“敲门砖”,打开了“致富门”,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的有效探索,助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