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融入发明,成为智慧农业“新引擎”
中国网 2023-04-01 16:38:54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农业生产逐渐向规模化、自动化、智慧化转变,各式各样的农业器械慢慢进入人们的视野。而操作、设计这些“新式农业设备”的身影里,也不乏一些青年学生。

李中行就读于上海市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还只是学生的他,正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着手创立属于自己的公司。随着我国农业产业规模的扩大,农业灌溉用水需求也日益增加。但中国水资源紧缺,“精准灌溉”的技术被放在了越来越突出的位置。针对这些现象,李中行领头的“智得源”团队,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开发了一套节水灌溉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先进的设备,能为农户土地的检测来进行推荐对应的改善套餐或根据顾客的需求定制。

黑龙江是中国粮食产量最高的省份,以6018.8万吨霸居榜首,这块丰沃的土壤也成为了“智得源”团队打算首要打开的目标市场。李中行介绍说,他们的产品针对目前农业工作机械工作数据和故障信息远程监测性差的问题,采用基于目标信号瞬时变化趋势的故障诊断方法,真正做到了“智能”二字,设备系统将联合收获机的实时数据监测与故障状况监测结合起来,实现了农业信息数据的远程监测,数据丢失率小于5‰,信息获取延迟时间小于2s,同时还可以按季节或月份调节水量,根据月灌溉预算表,程序可设置为自动调节不同季节不同区域的运行次数。

图片 1.png

创业初期,团队还有许多难题要攻克,李中行有信心带领团队不断提升新技术,强化产品技术优势,逐步实现多元化经营,争取让设备更智能、更具推广价值,在智慧农业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上农的倪艳潸是植物科学技术系的学生,她带领团队针对农业工作中联合收割机的使用情况作过多次严密的市场调查和问卷调研。从调研数据来看,有近80%的调研单位表示,收割机最常在脱粒装置发生故障,且超九成受访对象都愿意尝试具有远程监控功能的智能化联合收割机。带着这些经验与思考,倪艳潸团队开发了一款基于智能手机的联合收割机农田作业远程实时监测系统,能通过选取作业过程中易出故障的部位如割台搅龙、输送槽、切流滚筒等作为系统监测的对象,实现智能客户端的远程作业及故障信息监测。

图片 2.png

 倪艳潸介绍说,他们的系统实现了多源信息融合增强数据互补、预防故障增加使用寿命、图像与数据重叠的优势,已经从设计图落地诞生出了实体,经模拟试验表明,该系统在下位机采集系统、服务器端以及客户端表现稳定,数据丢失率小于5‰,并且获取了5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当前国内在联合收割机故障监测方面进展迅速,已趋向智能化、电子信息化方向发展。但相比国外,在远程监测终端、信息共享程度等方面仍有不小差距,这也成为了倪艳潸努力前进的驱动力与目标,不断深入智慧农业领域开展新尝试,促进农业信息化、智能化。

农业强国,关键在人,智慧农业,重在创新。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他们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作为农林学院的学子也发挥着自身的想象力和专业能力,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新的活力,让中国的农业更加繁荣昌盛。

查看网址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