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市巩固脱贫成果 接续奋斗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3-04-04 10:19:1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张晓慧 | 责任编辑:乔沐农村面貌改善现场推进会现场
隆昌市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市系列全会精神,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同富裕前进方向,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接续乡村发展愿景,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力在脱贫攻坚成果上抓巩固、促拓展,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出实绩、开新局。
“3+2”保障握紧脱贫攻坚“接力棒”
隆昌市始终坚持把“两不愁三保障”放在巩固脱贫成果最突出的位置上盯紧、抓实。围绕学有所教,对脱贫户、监测对象家庭学生网格化管理,资助“雨露计划”贫困学生775名,发放资金116.25万元,确保信息不漏一人,政策落实全覆盖,无一学生辍学。围绕病有所医,积极做好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基本医保参保动员工作,全面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全市3.02万名脱贫户、监测户医保参保率100%,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围绕住有所居,全面摸底、逐户鉴定,常态化开展住房安全监测,将96户低收入群体、低保边缘户、脱贫户纳入危房改造范围,落实住房安全保障措施。围绕饮水安全,健全饮水安全工作机制,提质量、强管护,确保村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落实专项资金19.5万元,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饮用水提档升级和畜禽生产用房建设。围绕困有所扶,通过实施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残疾人补贴、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积极有效地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推动低保、特困等社会救助政策“提标”有质量、“扩面”更精准。全市累计发放低保金231014人次,累积发放7435.6265万元,其中脱贫人口7969人、监测对象332人,实现了“兜得住、保得好”。
六大机制促进工作效能再提升
隆昌市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以脱贫成果巩固为首要任务,以乡村振兴为最终目标,将攻坚态势转化为衔接动力、振兴合力,全市建立四大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开局良好、起步扎实。
一是组织保障机制。成立以市委副书记为组长,市委农办、市乡村振兴局、市农业农村局等23个部门为成员的衔接专项小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专题听取巩固脱贫成果相关工作5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1名市级领导+帮扶单位联系1个重点帮扶村”的工作制度,为重点帮扶村安排联系市级领导8名、市级部门(单位)12个,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24名。二是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村集体+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方式,将产业扶持资金注入企业,再以“保底分红+利益分红”的收入分配模式,让脱困户每年可获得产业扶持资金5%的收益。同时,村集体通过整体打包农户土地租赁给业主,让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就地务工增加收入,村集体以服务费或土地溢价等增加收入,实现农户、业主、村集体增收同步化。三是政策保障机制。先后出台了《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方案》等“1+32”配套文件,确保政策不断档。四是动态监测机制。坚持应纳尽纳、应保尽保,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发挥基层干部、帮扶力量作用,针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等易返贫对象,每日监测、每周汇总、每月调度,确保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2022年新增监测户245户623人,已全部落实帮扶政策。五是督促指导机制。强化常态指导、专项督导、平台跟踪,制发《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点》等文件,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联合纪委监委、目标绩效办、财政局等多部门开展专项督查,层层压实责任。六是全面整改机制。全省开展省级考核反馈问题整改推进会后,隆昌市第一时间启动整改工作,采取问题整改“销号制”,坚持向问题叫板、让群众叫好,做到问题排查、原因剖析、靶向整改、系统治理“四个同步”,确保查改贯穿始终,逐项对账销号、动态清零,并举一反三把整改工作与做好中心工作、服务大局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促进”。
三个聚焦按下乡村振兴“快进键”
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任务仍然艰巨。隆昌市以更加奋发向上的姿态、更加有力的举措,以“三个聚焦”按下乡村振兴“快进键”。
聚焦产业发展增效。坚持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稻渔等特色产业。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帮助脱贫户解决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充分发挥衔接资金效益,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产业发展,加大消费帮扶力度,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脱贫群众、监测对象持续稳定增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全国第八、全省第一的成绩顺利通过中期评估,连片发展稻渔产业带17万亩。隆昌市油茶现代林业园区成功创建为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明确“1226”的建设思路,在13个镇(街道)的17个村共谋划生成项目328个,总投资约17.12亿元。投入资金276.7万元,帮助有养殖意愿和养殖能力的脱贫户、监测户,积极发展到户产业项目。投入财政衔接资金8739万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8个,现已全面完工。
聚焦稳岗就业增收。定期摸排就业信息,动态监测就业状态,及时送岗下乡、送岗上户和送人上岗。通过“务工就业平台”对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务工情况全面精准监测,一月一调度、一月一分析,及时掌握劳动力就业状况。对就业困难的群众,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1257个进行托底安置,脱贫户、监测户上岗1184个,确保有劳动能力的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2022年,脱贫户、监测户务工人数为10854人,已完成省级目标脱贫劳动力务工人数10734的任务。
聚焦农村面貌改善增力。制定《隆昌市推进农村面貌改善实施方案》,迅速组建隆昌市农村面貌改善工作专班,配齐配强力量。围绕精准掌握镇情、村情、户情,督促试点镇组织镇村社干部开展全域摸底调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什么乱治什么”原则包装生成项目需求,形成隆昌市2023年计划实施项目147个。建立四本台账。落实“一村一案、一户一策”整治要求和具体任务,建立镇、村、社、户四本台账,分类制定到镇、到村、到组、到户的整治内容。召开群众院坝会18场次,教育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充分激活群众的建设主体意识。邀请渠县专家莅临指导,力争把光辉村打造成全市的样板村,总结提炼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光辉村的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顺利召开现场会。(图文:张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