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百年时光,府城文脉悠长

发布时间:2023-04-11 11:13:3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赵菊 王翔 | 责任编辑:乔沐

——首届“朱自清文学奖”颁奖典礼暨“朱自清文学周”在浙江临海启幕

四月芳菲,紫藤花开。首届“朱自清文学奖”颁奖典礼暨“朱自清文学周”4月10日在浙江临海隆重启幕。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作家、文学大咖及专家学者共同相聚台州府城临海,共话创作心途,共襄文学盛典,共探朱自清先生与临海百年难解情缘。

当天上午,首届“朱自清文学奖”论坛成功举办。论坛以“文字的力量”、“城市气质与文人气质”为核心议题,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专家、学者、文学工作者围绕“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影响和贡献”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助力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

原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胡平认为,朱自清对临海的文学影响是永恒的,朱自清文学奖的设立无论对于本地作家还是全国作家都影响深远,“来到临海,能够立刻感受到浓郁的文学氛围扑面而来,无论从临海千年古城的发展蜕变,还是这座城市街头巷尾深厚的人文气息,都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地方的文学潜力。”

“临海因为朱自清先生的驻足,既有人格的厚度,又有文学的温度;我们今天共同缅怀和追忆朱自清先生,可以更好地种文学的种子,育文学的新人。”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白烨看来,朱自清先生守护正义、恪守正道,是守正创新的民族的英雄,是文学家和革命志士结合的典范,他的高尚人格和文学品格对当代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首届“朱自清文学奖”评奖委员会成员、中国作家协会《小说选刊》副主编顾建平表示:“朱自清文学奖的设立,会进一步让这座古城焕发活力,把它的独特的气质保持下去,甚至发扬光大。我相信朱自清文学奖能够成为中国文学界一个重要的文学奖项,甚至它的评选标准也将成为中国文学界的重要的衡量标尺,评选出来的作品也将成为这个时代重要的甚至经典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临海是朱自清文学道路上的一处重要“驿站”。1922年春,年仅24岁的朱自清,只身来临海任教。他担任了国文、西洋文学、哲学等九门课的教学,留下了《匆匆》《毁灭》等名篇,还曾亲手栽下一株紫藤花。离开后,他也多次在文章中怀念台州:“我不忘台州的山水,台州的紫藤花,台州的春日。”

值此紫藤花开之季,“又见·紫藤花开”首届朱自清文学奖颁奖典礼当晚在台州府城兴善门广场隆重举行。主办方以“紫藤花”为主题进行场景设计,还原朱自清笔下台州的山水、紫藤花、春日等。众多领导嘉宾共聚临海,开启朱自清文学传承发展的扉页。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邓凯在讲话中指出,“朱自清文学奖”是目前国内一项综合性、高水平的大型文学奖项,是台州临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务实之举,是对朱自清先生人文思想和爱国情怀的纪念与弘扬,更是对新时代文学不断开拓的褒扬和礼赞。希望临海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大力支持文学创作,全力发展文化事业,努力把“朱自清文学奖”打造成文学创作与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打造成在全国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金字招牌;希望各级作协发挥系统组织优势,创新工作机制,广泛组织动员各领域各层次各方面文学工作者投身党的文艺事业,指导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提高专业水平;希望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心系民族复兴伟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创作更多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临海市委副书记、市长蔡建军在致辞中表示,临海将深入实施文化先行战略,积极繁荣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丰富文化产品,以高水平文化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将始终坚持对朱自清文化的挖掘、研究、推广,策划举办系列文化活动,让朱自清文化在千年府城散发更加耀眼的光芒。坚定相信“朱自清文学奖”必将成为新时代的文学盛会,见证华文作家的卓越创造和文学新人的茁壮成长,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坛注入更多新鲜血液。希望与会嘉宾更多地关注临海、走进临海、感受临海,在临海这片土地上留下更多名篇佳作,更好地传颂文学经典、传播优秀文化、传承千年文脉。

据悉,“朱自清文学奖”每两年一届,于2022年正式启动。首届设有“朱自清小说奖”“朱自清散文奖”“朱自清诗歌奖”和“朱自清紫藤新苗奖”四个奖项,启动以来引起了全球华文作家和全国文学少年的广泛关注,收到了全球各地参评作品近4000件。经过提名、初评和终评各阶段高标准、严要求的评选,最终弋舟的《庚子故事集》获朱自清小说奖,杨献平的《中年纪》获朱自清散文奖,舒洁的《母亲》获朱自清诗歌奖,另有1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文学爱好者获朱自清紫藤新苗奖。

文学周期间,受邀嘉宾还开展采风活动,沿着“诗路集”和“往事录”两条线路,走进临海、触摸临海、分享临海、书写临海,回溯朱自清在临海留下的点点滴滴,赓续先生的文学精神,传递千年府城厚重的文化底蕴。(图文:赵菊 王翔)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