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镇“五举联动”壮大黄牛养殖业带领百姓过上“牛日子”

发布时间:2023-04-11 11:07:3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张东雪 孙硕琳 | 责任编辑:乔沐

近年来,大兴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黄牛养殖业,加快建设“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种养结合”的新型农牧业,全面推进秸秆变肉、“千万头肉牛”工程,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持续做大做强黄牛养殖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截至目前,全镇黄牛养殖户发展到636户,约占全镇总户数的1/4,同比增长28.6%;黄牛存栏量达7742头,同比增长31.2%;产值达1.7亿元,户均增收达7000元以上。

一是政策引领,实现产业带动。产业兴则镇域兴,产业强则百姓富。大兴镇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强镇富民的根本举措,加强规划引领,提出了黄牛、水泥、旅游、棉袜、粮食等五强产业。为发展好黄牛养殖产业,成立工作专班,规划产业园区,整合汇编省市县镇四级扶持政策,积极帮助养殖企业、合作社和养殖户,在前期手续办理、养殖用地协调、补贴标准落实、养殖技术积累等方面,安排专人跟踪服务,确保政策百分百落实,农户百分百满意。同时,加强对“牛老大”等镇内黄牛经纪人队伍培训及管理,联合县农业农村局、保险公司,落实黄牛养殖保险政策,切实提高养殖户抵抗风险能力。

二是招大引强,实现大户促动。养殖初期,农民想养不会养,大户引领是关键。为此,大兴镇采取“内部挖潜+外部引进”的方式,全力吸引域外企业落户大兴,参与到本地黄牛养殖发展中来,目前已成功引进德友家庭牧场、东来牧业等5户域外龙头养殖企业。同时,实施典型引路,发挥本地党员养殖能手、养殖大户、乡贤等群体的带动作用,在犊牛选育、栏内育肥、出栏销售、牛舍建设等方面帮助养殖户解决难题,用实际行动,彻底打消养殖户想养不会养、养完无销路等顾虑。

三是创新机制,实现合作拉动。积极动员养殖大户、党员示范户、养殖技术能手等带头成立黄牛养殖合作社及联合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创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集体经济+整村推进”等新模式,有效整合散养户及闲置资金,规范养殖方式,不断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收益。截至目前,全镇与企业及合作社达成养殖意向农户达102户、涉及241人;安胜村投资100万元新建黄牛养殖场,预计年存栏量可达150头,可带动村集体增收30万元;安胜村、永平村、苇芦村、福利村初步实现整村养殖。

四是金融助力,实现资金撬动。有些老百姓想养没钱养,资金短缺是最大的难题。为了解决没钱养牛的问题,大兴镇积极引用金融“活水”,持续加强与镇农村信用社、镇邮储银行、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联系,开发“吉农牧贷”、“黄牛贷”、“金牛贷”等涉牛贷款新产品,搭建政企银农交流平台,促进银企、银农加强沟通,实地走访农户,及时为企业、合作社和养殖户授信,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黄牛养殖业发展中来。2020年以来,各类金融机构发放贷款103笔,累计金额达981万元。

五是农技帮扶,实现技术联动。黄牛养的好不好,最终还得靠技术。大兴镇畜牧站牵头,建立了县、镇、村、养殖企业或养殖户、合作社的联动机制,通过专家集中授课、送学下村、送学入户等方式,重点针对养殖户最关心的养殖技术、常见病防治、秸秆饲料化等方面,定期开展培训。针对部分养殖户平时没时间学习,镇里采取发放养殖书籍、微信和快手网课等形式,真正让养殖企业、合作社、养殖户吃下一颗“定心丸”。两年来,共送技术下村入企入社入户200余次,帮助解决养殖难题810余个。

下一步,大兴镇将继续在建设黄牛产业园区、发展规模化养殖、优化种养殖结构、加快秸秆饲料转化等方面,持续加大力度,力争利用五年时间,将黄牛养殖发展成为强镇裕民的“天字号”产业,实现养殖数量突破万头、户均增收突破万元的“双万”目标,让“黄牛”变“金牛”,带领全镇百姓走上一条新时代的小康路、致富路、幸福路。  (图文:张东雪 孙硕琳)

图1.大兴镇东来牧业养殖场养殖的黄牛

图2.大兴镇东来牧业养殖场养殖的黄牛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