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市九尺小学举办第五届教学节暨《小学群文阅读中古诗词阅读教学实践研究》课题推广会
发布时间:2023-04-14 10:29:5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郭凌霜 | 责任编辑:乔沐2023年4月12日,四川省彭州市教育研培中心与彭州市九尺小学联合举办了省级课题《小学群文阅读中古诗词阅读教学实践研究》推广会,同时举办彭州市九尺小学第五届教学节语文专场活动。
莅临本场活动的有成都市芳草小学教科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全国语文课改先进个人、成都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高新区名师工作室“特色综合实践工作室”导师王晓燕,彭州市教育研培中心副主任邓永红,以及全市小学语文教师代表和九尺小学的家长代表。
九小学子为表达对各位来宾的欢迎,特带来编排已久的节目《巡逻兵进行曲》,孩子们动听的音乐、动情的表演赢得了所有来宾的阵阵掌声,拉开了本次教学节序幕。
刘晓希校长致开幕辞。他说,九小的课改自2013年开始起步,已走过十个春秋,“精益求精,专业发展”早已深嵌于九小人的基因中。特别是在进行四川省课题《小学群文阅读中古诗词阅读教学实践》深入研究及彭州市“双特色”创建工作中,学校提出了“诗韵九小、唱享人生”的特色发展项目。我们以“诗意”为切口,将美育融入到九小孩子们的生活中,校园处处有诗意,为孩子们的人生“培根铸魂”。
展示课环节中,首先杨婧倩老师带来的群文阅读《为什么成功的总是老三》。多有趣的课题呀!杨老师一下就抓住了四一班孩子们的目光。她带领孩子们通过“父亲要求儿子们做什么?三个儿子又分别做了什么?结局怎样?”循序渐进地学习故事的主要内容,总结人物的品质,分析老三成功的秘诀,从而领会正衬与反衬的写作方法。同时,扩展“三”的文化内涵,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接着,陈点滴老师和六四班的孩子们一起研究《梅之魂》,走近“梅花”的文化内涵。陈老师以王安石的《梅花》为例,就“为梅命名、眼中之梅、所托之志、咏梅之因”进行教学。过程中,孩子们畅所欲言,老师统整关联,一起去探索发现咏梅之情与诗人经历的事和看到的景有关联。在孩子们掌握了《咏梅》这类托物言志的诗词阅读策略后,陈老师安排孩子们合作学习《白梅》(王冕)、《卜算子·咏梅》(陆游),作为对知识点的巩固,同时补充拓展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在课堂接近尾声时,她和孩子们再次统整咏梅之因,共吟诗词,升华议题。
展示课结束后,岳成华老师进行课题分享——《小学群文阅读中古诗词阅读教学实践研究》。她以古诗《春日》为引,以“寻芳”为题,介绍了课题研究的政策背景、现实背景;以“观芳”为题,展示了学校语文教研中对“群文”、“群诗”教学的探索;以“识芳”为题,介绍了群文阅读中古诗词阅读教学的研究思路;最后以“是芳”为题,报告了学校的探索成果。希望能在九小人的努力下,让语文课堂百花齐放、万紫千红。
专家学者王晓燕导师点评道,两节展示课教学设计都很用心,课堂上,老师善于引导,通过任务群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她也提出了一些建议:课堂讨论时间要充分,每一位学生都要经历学习的全过程,课堂中随时围绕“思”与“享”,课堂要和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相关联。
彭州市教育研培中心副主任邓永红用几个词概括了今天的感受:“人文”——对生命的尊重;“生动”——校园生机勃勃,学生摇曳生姿,教师风采依然;“成长”——是教师消除职业倦怠的唯一良药,也是学生茁壮成长的必然阶梯;“思考”——重视思想的力量。最后,他以“力量”作为结尾,强调了文本的力量、思维的力量、情景的力量、开放的力量,并由衷祝愿九小的教学节越办越好,彭州教育的未来更加灿烂辉煌。
春光三月,细柳微斜。我们怀揣着对语文教学的殷殷期待,相约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里,九小的每一次教学研讨活动,都记录了大家的努力和付出,它们既是我们前进时,脚踏实地的一个个足迹;也是我们思维碰撞时,产生的一束束火花;更是我们付出后,收获的一次次自我升华。(图文:彭州市九尺小学 郭凌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