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兴平: 打造良好生态环境 增进普惠民生福祉
发布时间:2023-04-17 11:33:5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王健 | 责任编辑:乔沐微风和煦,春意盎然。走进陕西兴平市马嵬驿水土保持示范园核心区马嵬驿民俗村,游人如织,热闹异常。穿行于民俗村大大小小的街巷中和台塬间,各种设计巧妙、纵横穿插的绿植成为最为注目的景观。尤其是利用废弃瓦片铺设的地面、小道等造型别致,堪称景区的点睛之笔。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马嵬驿成为网红景点
马嵬驿商会李会长介绍说:“这些材料都是原来李家坡村老房拆除后的废旧瓦片,还有群众用过的马槽、坛坛罐罐等好多老物件,如今全都重新利用了起来,用来铺路或做墙面、盆景等造型,一方面解决了废物利用,另一方面还起到了很好的固土作用,防止了水土流失。”
据了解,马嵬驿景区所在的位置以前都是荒沟、荒坡,每逢下雨,泥水到处都是,群众苦不堪言。现在经过几年连续不断的投入治理,这里的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会长自豪地说:“说我们的民俗村现在就是一个大花园、大公园,一点都不夸张。”马嵬驿已经成为一个网红景点,成为众多游客的打卡地。
“我的杏仁粉好多游客说口感独特,都喜欢喝。”马嵬驿景区一位经营杏仁粉的商户说,“这些年生活发生的年化确实都不敢想,和以前比,不知要好上多少倍。我就是在这里长大的,我的脚下以前都是破烂的荒地、垃圾沟,长不成庄稼。现在都治理好了,下雨也看不到泥水乱流了,你看,到处绿油油的,景色有多好看。”
“高颜值”带来了“大变化”。作为马嵬驿水土保持示范园的核心治理区,马嵬驿民俗村已建设成为集小流域综合治理、科技成果展示、产业开发示范、水保科普宣传、文化旅游为一体的
科普教育型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如今,该民俗村已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将现代生活与历史文化完美结合,为马嵬构筑起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更为这里的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和环境获得感、幸福感。
兴平水利部门秉持生态文明理念,集成水土保持技术,将马嵬驿园区总体定位为建设综合防治型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提升沟道水土流失防治水平,生态环境日益改善。马嵬驿水保示范园已经发挥了“水土保持+民俗文化+生态景观+产业发展”的综合效益,提升了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建设成了可游、可憩、可赏、可学、可感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使之成为了兴平的生态动力源、文化魅力源、休闲活力源。”
近年来,兴平市水土保持工作站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推进水土保持工作,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显著成效,为兴平市打造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渭河北岸水保综合治理一道生态林绿色屏障
水土流失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兴平市渭河北岸水保综合治理工程”,以蓄水保墒为突破口,大大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也为兴平市夺得水保项目管理先进县奠定了基础。通过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有效防治了全市的水土流失,使地表径流有效拦蓄入渗,提高了地表径流利用率,增加土壤含水量,改善了生态环境。
另外,项目区的基础设施以及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此项目的实施为渭河兴平段设立了一道生态林绿色屏障,为兴平人民提供了一个休闲游憩的好去处。
恢复重建农村涝池乡居环境大变样
近年来,兴平水保部门坚持“生态、美观、排涝”并重的原则,恢复重建农村涝池建设。持续开展了“兴平市马嵬街道办庞家村农村涝池水生态修复整治工程”、“兴平市东城办惠址坊村农村涝池水生态修复整治工程”、“兴平市汤坊镇北安谷村排水渠项目”,修复生态涝池二座,铺设排水管道1540m,项目的建成解决了庞家村、惠址坊、北安谷村的村庄及道路雨水的排水、蓄水问题,提高了绿化面积,如今‘小涝池’建设,不但解决了农村排涝、灌溉等问题,同时,让农村回归大自然,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
乡愁,有力促进了兴平‘海绵农村’大生态的发展和农村环境的大提升。”‘小涝池’让乡村人居环境发生了大变化,群众的幸福指数有了大提升。
“以前这片都是撂荒地,缺水没人种,都长的是杂草。”庞家村老支书刘治新回想起以前的情形,无限感慨地说。现在通过近年来的综合治理,人畜和村庄用水都得到了解决。村庄就跟花园一样漂亮,茶余饭后,男女老少都有了好去处。
实施“海绵城市”技术 城市水保取得新突破
兴平‘海绵农村’大生态的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兴平市兴渭大道绿化景观(K7+100m至河堤路段)被列入重大建设项目之一。该项目规划从“蓄、连、净、排、用”途径,分散、拦蓄地表径流,提高雨洪资源化利用程度,实施海绵城市技术,打造了兴平市的高标准城市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在项目建设管理中,实现了一年立项规划,当年建设实施并交付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果和积极的社会反响。
“兴平市兴渭大道绿化景观(K7+100m至河堤路段)项目加成后,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85%以上,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5%以上,雨水滞蓄率达到30%以上。”陈曦一说,该工程的实施,是践行“在99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的理念。这是推进城市绿色发展的第一条设计海绵城市设施的道路,是兴平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一个里程碑性大事。
水土保持一直是绿色生态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发展绿水青山的首要任务。多年来,兴平市坚持坚持改革创新,建立长效机制,强化运行管理,充分发挥典型带动、引领示范、科普宣传作用,把水土保持示范园区建设作为助力乡村振兴和水利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村综合治理,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提高,发挥示范园宣传带动、示范推广、科技引领作用,努力创建省级、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积极营造良好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氛围,使兴平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得到了更大改观、更好提升。(图文:王健 通讯员 王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