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增效 创新赋能停车大数据应用提升城市交通治理水平
发布时间:2023-04-18 10:54:1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李昊 | 责任编辑:乔沐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快速发展和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城市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大,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停车泊位供需严重不平衡,短期内车多位少的情况难以快速缓解,在无法改变现有城市格局,新建足量停车泊位的情况下,深化停车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及数字化运营,是当前缓解停车难问题的主要途径,也是充分发挥“以静制动”作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数字中国的重要环节。
成都市作为新一线城市,对静态交通治理能力水平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成都市一直致力于构建数字化停车治理体系,按照“政府主导、国企主体、资源整合、培育产业”的发展原则,以“一城一网一平台”为建设理念,以“智慧化、便民化、场景化”为发展目标,以构建城市停车综合管理平台为抓手,打造停车公共服务平台,赋能多元融合场景建设,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停车新生态,推进“智慧蓉城”建设。
一、以“数字”赋能城市交通治理
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成都市“5+1”中心城区经营性备案停车场约4200个,泊位约158万个,如何实现对全市停车场的智慧监管和运行监测是静态交通数字化治理的基本要求。
2021年,政府牵头建设了成都市智能停车综合管理平台,该平台建设了科学合理的停车资源数据库,从而实现对全市停车动静态数据的收集、处理、管理和共享,通过停车大数据分析为停车建设规划、交通治理、政策制定、城市路网完善优化提供辅助决策依据,并为智慧城市建设、大数据共享利用和公众出行服务提供基础数据支撑。目前,平台基础功能已经建成,当前的重点难点工作是停车场数据接入,既要确保数据接入的实时性,也要确保数据接入的准确性,因此,下一步重点工作应该是由政府牵头出台详细的可实操落地的数据接入接口标准,并制定数据接入目标、工作计划和奖惩措施,加快实现全市停车资源信息化、行业管理智能化、分析决策科学化,并实现与交通、公安、税务、医疗、社区环保等各个政府平台信息互通,推动城市数字化治理取得新成效。
二、以“数字”促进停车管理智能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停车场运营方对停车场运营的降本、提效、增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化、数字化、无人化成为停车场经营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停车场智能化技术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泊位数据采集技术中,路内停车采用的PDA、地磁、视频巡检车、高/低位视频、智能地锁等技术各具优缺点,适用于不同车场条件,多种技术融合是路内停车泊位数据采集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路外停车场则主要采用道闸摄像机、车位摄像头、超声波等技术对车场和泊位信息进行实时采集。通过车场泊位数据采集技术实时感知记录每个泊位的停车信息,为实现线上停车诱导提供有力数据支撑,同时通过统计分析不同区域、不同车场的泊位利用率、泊位周转率、停车需求等数据,通过后台大数据分析研判,为车场规划、管理、运营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从而通过大数据应用进一步提升停车场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同时将泊位数据自动采集技术与客户端支付、ETC支付、无感支付等线上支付手段相结合,实现停车场的无人化值守,进一步降本增效。
未来,随着5G、人工智能、车联网等前沿技术的融合发展,基于车场协同的自主代客泊车(AVP:Automated Valet Parking)将是未来智慧停车场的发展方向。利用高精地图与定位、室内路径规划导航、云端调度、先离场后付费等技术,实现“车-场-云”协同一体化,解决自动驾驶场景中的无人驾驶停车问题,同时也通过大数据应用提升停车场利用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三、以“数字”促进停车服务高效
截至2022年底,成都市“5+1”中心城区机动车保有量约256万辆,动态泊位缺口近100万个,较2021年底增加10余万个泊位缺口,停车难问题日渐加剧,如何提高现有泊位时空运行效率,是当前一段时间解决停车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为打通泊位供需信息壁垒,盘活存量停车资源,成都交投集团牵头建设了城市级停车公共服务平台——“成都停车”,向市民提供停车场信息查询、便捷支付、开具电子发票等基础服务,以及车位预约、错峰共享、线上包月等进阶服务,打造高效、便捷、舒适的智慧停车闭环,提升了市民出行用车体验。该平台已于2021年4月全新改版上线,目前平台已统计到近1.8万个停车场信息,可提供停车场位置查询和导航功能,并实时向公众发布4200余个停车场,97万余个泊位的动态信息,平台用户数已达到370万人,每年提供超过1亿次停车场查询、导航、支付等服务,提供高效停车决策和便捷停车体验。
四、以“数字”推动多元场景融合
停车与市民出行的各个环节息息相关,不同场景下的出行需求催生了多元化的停车场景,通过将停车大数据与其它场景进行深度融合应用,推动停车行业进入多元数字场景时代。
就医场景下,可通过与医院挂号系统对接实现就医挂号预约停车,以及代客泊车、停车引流等服务;景区场景下,可以与动态交通数据相结合为景区道路通行预约提供实时车位余量服务,在国庆、五一等出行高峰期,通过城市停车平台提前进行预约管控;社区场景下,可以通过停车场数据互联互通,实现老旧小区和周边写字楼的错峰共享;商业场景下,可以进行线上精准营销引流;展会场景下,可以通过停车公共服务平台进行预约分流、动态引流;充电场景下,可以引导新能源车主充电选择,并与碳惠天府等平台数据互通引导绿色出行。通过大数据共享应用,实现平台互通、资源共享、场景共建,改善城市停车运营环境、提升城市数字化治理能力。
未来,通过更多的停车多元融合场景将政府、停车场经营方、车主与城市其它角色相互串联,实现城市管理数字化、城市服务数字化、产业协同数字化,构建智慧停车生态体系,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社会价值和产业价值。(作者:成都市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第3期)学员、成都交投集团副总经理 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