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山尽美-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助推泾山蝶变

发布时间:2023-04-25 11:20:3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郭晓军、王蜜 | 责任编辑:乔沐

“此泾山非彼径山也。”台州的朋友提起路桥区峰江街道的泾山村,总不忘要多解释一句。比起自然风光天然秀丽和佛教文化的渊源流长,路桥的泾山自然比不过余杭的径山,不过,在近年来,在台州市、路桥区两级农业农村局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泾山村“两委”的不懈努力下,泾山村全民同参与,实现了由乱到治的景色怡人、美丽宜居、三生融合的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的蝶变,成绩斐然。

“泾山村是最早将国外的废旧电器、塑料等洋垃圾引到国内拆解回收利用的村庄。”村党总支书记陈华富回忆道,上个世纪80年代初,村子里脑筋活络的一班人,率先从国外进口大量废旧电器和废旧塑料,带动了周边地区形成了废旧电器和塑料拆解回收产业,在村民收入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最严重的时候,连地里种的粮食和蔬菜因为重金属严重超标而没法食用,极大地影响了村民的健康和村容村貌。

2006年,随着陈华富等一批年富力强、具有现代开拓意识的年轻村干部的崛起,泾山村紧紧抓住“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的政策春风,持续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特别是在近两年,通过引进知名的百花园林集团专业化团队打造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工程,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浙江百花园林集团多年来专注城乡建设,为知名的园林综合性企业集团,2010年开始助力乡村建设,成功地打造了路桥“金大田”、“墙下陶”等一批样板项目。泾山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附近有一些红色资源,他们在设计方案环节开始就抽调一批党员身份的技术人员,就注重将政府的要求、村里的需求和村民的诉求融为一体、综合谋划、通盘考虑,根据泾山村的特点,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团队经常与村两委、村民代表泡在现场商量讨论,现场推演,精益求精。

近日,凤凰网乡村采风团队跟着陈华富参观泾山村,深刻体会到沿路的一景一品,无不浸透着独具匠心和良苦用心。

垃圾遍地、污染四流的泾山村早已远去,如今呈现在眼前的是水乡风貌结合的房舍、完备的休闲娱乐设施、笑意盈盈的村民、艺术与生活气息交织的涂鸦墙,房前屋后花卉飘香,随着音乐起舞的喷泉......

在104国道边的村口,一个驿站式的“泾山听雨”亭醒目地告诉来人,这里就是台州市级精品村泾山村。设计师在串联原有沿河游步道时充分考虑利用空间,发掘综合功能:既联通空间,又就近将平时常聚集闲聊人群引流到此,在晴天免晒、雨天享“雨打芭蕉”意境,关键泾山村是省级民主法治村,“泾山听雨”提示在泾山村,村干部会随时随地广泛听取民情民意。

走在整洁的村道上,河道两岸种满樱花树,春意盎然,陈华富满怀信心地表示,这里将会是路桥观赏樱花最好的地方。整洁的河道,翻新的屋舍,新建体育场地和儿童乐园,以及贴心的洗衣房,这些公共服务设施离不开泾山村村民的积极配合,离不开百花园林集团设计师们的深入现场精心设计,更离不开泾山干部群众的群策群力。

在方案设计中,百花集团团队将国家住建部近年来力推的“口袋公园”理念引入泾山村,村里将原先村民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的边角地清理干净,顺势将其改造成“口袋公园”,并定其名曰:“花间议事”。“口袋公园来议事,花间泾山谈民主,这两句话村里一定要我们写在墙上广而告之,其实我们深深感受到它已印在泾山村干部群众的心里。乡村不同于城市,做乡村规划设计要广泛听取社情民意和充分立足于因地制宜,这也是我对泾山村的感受。”百花集团董事长周斌说,在景色怡人的口袋公园,当地的居民可以在这里午间休憩,晚间闲话家常,畅所欲言。同时村干部也可以贴近群众,面对面的听取老百姓的诉求,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合理需求。

“无论什么问题都可以提,村里的建设、道路的维修、项目确立、村社事务、屋舍租赁,只要是跟我们村相关的问题,我们都会积极解决。”陈华富说道。

跟着陈华富继续往村庄里面走去,池塘音乐喷泉外的涂鸦墙四个大字——“泾山尽美”极其醒目。陈华富解释道“这象征着我们泾山村不但要村民美、人心美、乡村美,争取让全村每个角落都美,持之以恒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池塘的旁边就是泾山村村部的二层小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清廉石,“清廉”二字寓意着清廉自守、清廉为官。用峰江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罗晓晓的话说,泾山村的两位领头人陈华富、陈方福都属于以身作则,从不贪集体一分钱便宜的好干部。在二楼办公室,罗晓晓指着墙上的彩电和空调,“这都是他们两位从家里搬来的。村部里喝的矿泉水也是他们自掏腰包买的”,陈华富接过话头,“茶叶也是从家里带的。”

走出村部,沿着凤凰山上的法治长廊拾级而上,山顶的一块空地是新建好的党建小广场,中心树立着一个巨大的火炬手,正前方是一面党员宣誓墙。

“峰江街道以前是中共黄岩首届县委成立旧址所在地,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党的重要活动根据点,有着悠久的革命传统,我们这山顶的火炬,既是指引方向的瞭望灯塔,更是不断前进的革命精神”陈华富说。

紧挨着党建小广场的是传统风格的村史馆,墙上的图片和文字,配以电子显示屏,生动地记录了村庄变迁的历程。村史溯源、姓氏由来、历史遗迹、泾山大事记、民间小故事,既有那些过往岁月的艰苦奋斗,也有开创美好明天的坚定信心。

旧时村貌焕新颜,泾村山水引客来。从著名的“拆解村”到现在的“大花园”,这份“去污还清”的成果来之不易。除了村干部的干事干劲、村民的全力参与,第三方公司的专业、负责任的表现也极为重要。经过与百花园林集团一年多的合作推进,陈华富由衷地感叹,“百花建设团队很实在,是干实事的人,他们对泾山村对乡村很有情怀、专业功底和责任心,最宝贵的是对乡村的自然人文有敬畏之心,不厌其烦做事执着的谋定而后动。”陈富华说,虽然泾山村没有多少传奇、感人的故事可讲,但是村容村貌改造提升后最大的特点是宜居,“这对村民而言是最重要的。”

陈华富说,未来,泾山村将撬动更多乡村文化振新新引擎,助力早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态富裕”的美好蓝图。(图文:郭晓军、王蜜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