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时代价值及路径探索
发布时间:2023-05-01 17:50:3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何凤梅 | 责任编辑:林木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上拥有独特长处,具备丰富的教育资源。将其与思政教育融合,有助于挖掘红色文化育人功能,在“课程思政”中宣传红色文化,促进学生认知并领略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一种丰富多彩的文化财富,它在长时间的历史中熠熠生辉。作为一种珍贵的资源,红色文化在思政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红色文化的内涵和独特性,深入挖掘其在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在教学实践中促进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结合,开创思政教育的新局面,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的潜力,可以有效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推行革命传统教育等教学活动。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并在文化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而言,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强化其意识形态功能,发挥教育效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教育中的引导作用。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在现代教育中,合理发掘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将其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融合、渗透,是丰富思政课教育资源,打破高效思政课教学中素材匮乏的有效途径。在高效率课堂中,融入中华优秀的红色文化,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思政课实效性、趣味性和针对性。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红色文化,促使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红色文化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伟大精神。高校思政课程需要关注“育人”问题,而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则可为课程内容改革提供方向。当前,高校思政课要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这要求学生要对党忠诚、对社会有作为。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有两个方面:一是增强民族认同感,因为它记录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百年历程,并记载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和艰难抗争的历程。这些具有红色意义的资源能够唤起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时也深刻展现了民族解放之艰难历程。二是能够构建国家认知,更能凸显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国家稳健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更是学生个人成就和成功的基础。教师运用红色文化元素结合思政课程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与国家发展紧密相关,强化国家意识、民族自豪感以及爱国情怀。
红色文化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高校思政课程的“立德树人”教育任务中,将红色文化融入,彰显着其重要价值。其一,高校思政课堂作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传授政治知识的主要平台,应紧跟时代潮流和社会热点,不断将红色文化融入到育人机制中,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其二,互联网迅猛发展,为此高校应不断探索有效途径,使学生不受外来文化包围。由于对自我认知缺乏,一些学生可能会误入歧途。为保护学生身心健康,高校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指导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并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同时,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强化红色文化的渗透,有助于学生深刻领悟革命精神的真正内涵,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奠定思想基础。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运用红色文化,强化爱国主义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之一即为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则恰好能够将我国凝聚中华民族最崇高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奋斗过程生动展现。红色文化在教育资源中包含着丰富而具体的爱国主义案例。将这些案例融入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使相应理论知识更具有说服力,学生也能更直观地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敢于面对艰难困苦、追求世界和平、热爱祖国等高尚情操。同时,该做法有助于突出我国所推崇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文化,是高校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和教学最佳的指导方针。
运用红色文化,升华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重要的精神之一,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过程中的精神,以及我国民族复兴的力量,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红色文化,并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提高自身理想信念。因此,高校可以结合红色文化传递理想和信仰,借助红军精神诠释人们在追梦路上所遭遇的艰辛困境,引领学生坚定信念,勇于克服困难,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必须正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深刻领悟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为学生提供准确指引,使其在实践探索中不断锤炼自我,最终追寻到心中的理想。
建设实践基地,拓展红色文化实践教学范围。高校思政教学中的红色文化融合不仅仅停留于理论传授,更需要将其深入学生思想中。为达到教学效果,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创新性实践基地并推动其发展,从而实现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深度融合。唯有拓宽学生实践教学范围,让他们亲身参与实践,才能真正领会学习红色文化的魅力。首先,学校可以定期开展红色文化周活动,组织参观红色文化纪念馆和旅游景点,让学生亲身感受先辈们的革命斗争历程。其次,教师应该建立奖励制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红色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假期到纪念馆担任志愿者、讲解员,为游客传播红色文化故事,通过实践行动丰富自身文化底蕴,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第三,高校可以增加支教计划。高校应该积极鼓励有支教意愿的学生实现自己的愿望。可实行每三个月轮换一批大学生前往偏远山区和社区支教,既磨砺学生的思想与品德,同时也能将红色文化的种子传播到更远的地方,为红色文化精神的传承作出助力。
综上所述,红色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充分认识红色文化,了解与挖掘红色文化的实际价值,并在推进其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中有效发挥其价值,才能够助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何凤梅,硕士研究生,副教授,广东海洋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基金项目: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研究(21JDSZ3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