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古镇风貌提升 为百姓民生造福祉 ——中建七局二公司环周庄防洪提升工程项目纪实
发布时间:2023-05-05 10:29:1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蔡田生、王李蕾 | 责任编辑:林木江南四月,行人漫步河边,春风拂柳,在河面洒下点点碎金。白色的栏杆与翠绿的河岸、荡漾的清波,这是周庄古镇万盛园段的一段堤防护岸。近日,环周庄古镇防洪提升工程高林水乡、全福寺、万盛园等多个区域完成堤防护岸改造及景观升级,区域内施工围挡拆除,原本杂草丛生的靠河区域变成了融蓝道、绿道、风景道一体的滨水碧道,为白墙黑瓦绿水的周庄更增添一抹风景。
环周庄古镇防洪提升工程是昆山市重点工程,同时也是周庄古镇头号水利民生工程。工程在整体提升环周庄古镇堤岸防洪标准,保障生态安全的需求下,以“7公里水乡画卷”为总体设计定位,立足于项目区河湖众多、得水独优的自然生态优势,以全域水系系统结构为依托,根据实际情况打造周庄水乡特色新格局,构建“廊四片、两环多点”的总体布局,通过打造与堤防巡检通道相结合的环古镇滨水慢行游线,从而构建高品质的滨水活力生活空间,打造世界水乡人居文明典范,拓展古镇全域旅游圈。
“没有经过调研的改造,再美观也是空中花园”
“环周庄古镇防洪提升工程是统筹考虑防洪、生态、景观需求的民生工程,改造的最高标准,就是要切实提升百姓对家门口河湖环境的满意度、获得感和幸福感。”项目负责人从接到项目后,就将“接地气、解民忧、办实事”视作头等大事。
“门口的泥路,平时还好,一到雨天,人陷进去鞋都不好拔出来。要是再赶上台风,冲上来的垃圾全堵在那里,臭气熏天。”周庄环线防洪改造涉及千家万户,“家门口的工程”怎么改,听百姓的。每新开一处工作面,项目都依托社区开展议事调研活动,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群众对环线防洪改造以及景观提升的意见与建议,深入了解民生诉求。“河岸没有护栏,太危险了,散步都不放心”“门口这段没有堤坝,汛期水直接就漫上来了”……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入户调研+现场座谈,项目共收集群众需求数十条,并积极联系设计单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既合理又接地气的改造提升方案。
通过前期对现场详细摸排、充分听取群众呼声和集思广益,项目最终确定“以全域水系系统结构为依托,根据实际情况打造周庄水乡特色新格局”的建设主基调。通过堤岸达标建设,形成防洪屏障,稳固安全基底;通过打造慢行环线,优化滨水空间,贯通蓝绿网络;通过保留古镇风貌,保障生态安全,拓展文旅产业。
“这可是惠及几代人的大事”
筑堤治水,兴利除弊,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百姓谋福祉,尽全力保民生,只有把群众的事办好,把周庄古镇环线改造成滨水人居生活新地标,切实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方能彰显中建七局不忘初心、为民解忧的央企担当。
作为中建七局在昆山区域内首个水利项目,自2022年9月开工建设以来,项目部就牢固树立“创一流、树标杆”的管理理念,将“质量、成本、工期”三位一体的精益建造理念贯穿于全周期施工过程,以“科技、智慧、质量、绿色、安全”生成的“精益建造”迭代密码,每一处细节都做到极致、尽显匠心。
周庄旧有护岸多以毛石垂直挡墙为主,但大部分高度均不满足防洪堤顶设计高度标准,导致汛期和雨季多处堤岸被河水淹没。项目利用现状挡墙加固改造+石材防浪墙,修建防浪墙兼围墙等多种形式,提高驳岸防洪标高,筑牢防洪屏障。
过去的河岸,杂草丛生,泥泞难行。项目围绕两卷四画二十四景,以“水、桥、夜”三大特色打造“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小镇风,再现梦中水乡江南画卷,构建古镇滨水人居生活新地标,提升江南水乡特色滨水生活空间品质。同时保障水域防洪安全,通过防洪堤岸提升及景观改造保障古镇安全,助推周庄古镇新形势高质量发展。
“我们是横在洪汛和百姓之中的第一道防线”
水是周庄的灵魂,周庄自古就享有“水乡泽国”之称,多少年来,周庄古镇居民环水而居,择水而憩,汛期防洪压力显得尤为突出。2021年7月台风“烟花”期间出现严重险情,极大危害到了周庄古镇居民安全。
2022年5月,环周庄古镇防洪提升工程(应急段)率先实施,事先筑起周庄“防洪屏障”。5月6日完成项目组建正式开工,进场后仅仅24天,项目提高驳岸防洪标高,成功消除古镇1.2公里最低洼处岸线防洪隐患。
2022年9月,环周庄古镇防洪提升工程二期开工建设,项目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文明施工管理,有效推进安全、质量、生产等工作进展,掀起了一股大干快上的热潮。目前项目已完成云海酒店、东庄绿岛、南湖小区、高林水乡、万盛园、通秀里及全福寺等多个区域的防洪改造及景观提升,预计2023年10月份全面竣工。
现在的环周庄古镇防洪提升工程项目,激战正酣,后续项目将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综合考虑环线群众实际需求,加快推进环周庄古镇防洪提升工程的实施,着力解决防洪改造、道路修复、景观提升、绿化美化等居民关心的问题,构建新城镇滨水人居空间,助推周庄古镇新形势高质量发展。(蔡田生、王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