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七局二公司匠心打造合肥庐阳区天河路片区水环境治理工程
发布时间:2023-05-05 11:24:0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王飞 | 责任编辑:乔沐随着我国城市人口、功能和规模的扩大,城市运行系统日益复杂,安全风险有所增大。各地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步伐,让城市运行更加安全高效。雨污管网作为城市重要的地下基础设施,承担着“城市血管”的角色,也是展现城市生态的“窗口”。随着城市的发展,雨污管道堵塞、断裂、变形、错混接等问题逐渐凸显,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出行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和安全隐患。
排查地下管道
庐阳区天河路片区水环境治理工程由合肥市庐阳区园林绿化管理中心负责组织建设,中建七局二公司承建,工程总涉及15条市政道路,25个生活小区和1个工业园区,总汇水面积约12.4平方公里,近庐阳区辖区面积的十分之一。中建七局项目团队通过对天河路排口上游汇水范围内事业单位、居住小区、工业企业和市政道路的地下管网进行排查检测、混接点整治和管道病害点修复,消除天河路末端排口污水直排,提升片区水环境质量。进一步疏通城市污水管网“毛细血管”,既改“面子”、更改“里子”,有效改善全区水环境,助推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
“未雨绸缪”,众志成城建设“首善之区”
“以前小区一到下雨天就积水,排不出去,特别是到夏天,总是有一股下水道的味道扑鼻而来,今年,这个问题可算是解决了。”家住荣城花园北苑的王先生今年终于可以把雨靴收起来了。
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是合肥的梅雨季节。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
“抢在梅雨前,完成管网更新,让污水不再横流,城市不再积涝”是每一个项目人员的口号和目标。他们在2023年农历春节前夕火速进场,克服思乡情结,春节在岗不停工,穿梭在大街小巷,开展雨污混接点分流改造和管道清淤疏通,实现排口晴天无积水流出,消除污水直排问题。
市政道路开挖修复
由于此次修复包括阜阳北路在内的市政道路,沿线多为工业厂区,为保障车辆正常通行,施工过程中道路进行半封闭。同时,积极与交通部门沟通、编制有效交通疏导方案,确保大型货运车辆及社会车辆正常通行。“为加快施工进度,减少对周边交通和居民的影响,我们详细制定了倒排工期计划表,细化到日完成工程量。”项目副经理刘晓进介绍说。
改造完成,效果立竿见影。“我们还是蛮有成就感的,你看现在这儿已经没有污水流出来了,晴天也不再有流水。”刚入职不满一年的朱恩伟站在一处排口自豪地说。
“微创手术”,科技赋能建设“和谐庐阳”
阜阳北路作为合肥北部交通要道,车流量大,大面积的开挖置换修复很难实现。而如何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实现管道修复成了摆在建设团队面前的难题。
“你们真的在这里进行了管道修复吗?我天天从这里经过,一点没都有感觉到,修完后路上也没有过去的‘拉链’。”周边居民谢先生诧异地说道。
非开挖修复
修复前
修复后
缺陷排水管道的修复,通常采用开挖路面布设新管道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随之而来的,要面临城市地下管线错综复杂、交通负荷高、大范围开挖作业带来不便等现实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中建七局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坚持采用不影响交通、作业周期短的玻璃丝纤维局部修复法、不锈钢双胀环修复法和紫外光原位固化修复法等非开挖修复技术,用“微创手术”治好城市血管。
“忠诚担当”,使命必达拓展“幸福空间”
庐阳区天河路片区水环境治理工程涉及多个时间久远的老旧小区。由于历史原因,一些老旧小区未实行雨污分流,还有一些小区即使实行了雨污分流,也由于管网设计不科学、年久失修等原因,存在破裂、错接、脱节、变形、腐蚀等问题。
项目在补全管道网络的基础上,统筹谋划,系统治理,合理选择改造模式,加快补齐设施短板,强化污水管网建设质量管控,杜绝使用劣质管材和落后施工工艺,使工程质量经得起历史和群众检验。
中建七局坚持当下治与长久立相结合,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让更多老旧小区改出新颜值、焕发新气质,使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创新引领,技术赋能,共建生态庐阳、美丽庐阳。(图文/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