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昌邑市“4+1”体系推进“邑起学习”凝心铸魂工程

发布时间:2023-05-17 09:57:1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王文君 吕强 | 责任编辑:乔沐

依托“人民学习·格局屏天下”平台,举办“潍水大讲堂”等专题讲座5期;策划推出“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青年讲党史故事云宣讲视频85集;创新推出“码”上学习活动10期……山东昌邑市紧扣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主线,构建“4+1”(学习、宣传、研究、实践+一体化推进机制)理论武装工作体系,推动“邑起学习”凝心铸魂工程走深走实、见行见效,为全面建设新时代现代化新昌邑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理论学习“全覆盖”,推动党的理论武装“入脑入心”。坚持“关键少数”示范学,健全完善“第一议题”制度、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等制度机制,聚焦政治学习定位、突出理论学习底色。抓好“最大多数”集中学,组织广大党员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个人自学等方式,提升素质和能力。聚焦“联网上线”广泛学,用好“学习强国”“灯塔—党建在线”等网络平台,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普及化。突出抓好“重要群体”重点学,推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加快“红润昌城”大中小思政育人一体化建设,深化“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翼并进育人,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理论宣讲“有温度”,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品牌建设吸引人,以“邑起来学习”宣讲品牌为引擎,突出特色打造“围来之声”“丝路绸语”“财政大讲堂”等一系列宣讲子品牌,打造“1+N”品牌矩阵,增强各部门各单位开展理论宣讲的内生动力。宣讲活动感染人,创新推出五“十”五“百”宣讲活动,根据宣讲场所、内容和受众的实际情况,采取“课堂式”“云端式”“点单式”“拉呱式”等组织模式,使理论宣讲有力度有深度有温度。传播多元影响人,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化”理论为故事,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邑起来学习”系列线上直播讲座,策划推出“邑理通·百理融”微视频,让正能量更强劲、引导力更充沛。

理论研究“接地气”,为高质量发展链接“最强大脑”。“面上”领导干部带头研究,不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识和把握,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线上”加强媒体阐释解读,在“爱昌邑”APP开设“宣讲时间”专题,集纳中央、省、潍坊市及昌邑市媒体刊发的优秀理论文章和宣讲信息。“点上”用好新型智库,统筹推进党政部门、党校、高校等智库协调发展,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聚焦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开展前瞻性、应用性、储备性研究,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智力支撑。

工作实践“激活力”,把“发展难题”转化为“学习课题”。昌邑市坚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打造“学习-运用”“问题-破解”双向理论运用转化模式,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大动能。用牢“顺向式”学用结合法,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推动每个单位形成1-2个“学用结合”重点项目,并及时组织筛选,对质量好、成熟度高、可行性强的项目,纳入全市“学用结合”项目库,重点支持、动态管理。用活“逆向式”问题导向学习法,组建由实际工作者、理论专家学者、新闻工作者和领导干部共同参加的“3+X”问题研究攻关小组,就查摆出的重大问题进行攻关,研究思路对策,在推动经济增长、项目建设攻坚、基层基础巩固、作风建设提升、统筹城乡发展等领域实现新突破。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通过以责任落实、阵地建设、人才支撑、典型引领、监督考核等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推进机制统筹推动学习、宣传、研究、实践四位合一,打破要素流动壁垒,形成共通共融、协同联动的局面,有效推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持续释放理论武装工作叠加效应,打通基层理论武装“最后一公里”。(作者:王文君 吕强)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