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洪江市高阳村:“不等不靠不要”将乡村建设得美丽富饶

发布时间:2023-05-19 16:08:4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易惜生 唐永忠 周慧娟 | 责任编辑:乔沐

雪峰山连山,九曲十八弯,山上是天险,山下是深渊。座落在雪峰山天险之下的洪江市安江镇高阳村,东邻龙田村,西连洪溪村,南接婆田村,北靠金花村,辖15个村民小组699户,总人口2148人,村域面积13.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63.16亩,森林覆盖率达60.1%,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村,曾几何时,也是大湘西区域一个著名的贫困村。

青山碧水映初心,锦秀田园踏歌行。如今,走进高阳,但见绿水映青山,花草绕庭院,竹篱环菜园,墙绘缀路坎。干净宽敞的主次干道,古色古香的传统居民,整洁划一的节能灯杆,更有一众村妇在清澈的小溪里洗衣笑谈,几位老人在木亭纳凉春风满面,映入眼帘的是一副秀美的乡村画卷。该村从“一时美”到“持久美”,从“外在美”到“内在美”,是“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蝶变,更是高阳人自力更生下猛劲、发狠力、亮实招,实现乡村振兴、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高阳样板”,在希望的田野上奔跑的全程录像。

以“等不得”的紧迫感,推进建设“自力化”,让高阳的山更清,水更秀。

2022年3月,经村支两委商定,决定将村部附近的溪流的砌坎,并对堤坝道路进行硬化;同时由村里出沙石、水泥,村民自发出工,将水泥路延伸到各家各户。村委会召集各组长下到各户做工作,可全村报名参工人数仅11人。第二天开工,来了10多个人,除村支两委班子及少数组长外,就是几个老党员,他们主动将家里的木板捐献出装模,村支部书记陈爱梅的丈夫,本来要去给人家拉货,有500元一天,硬是被陈书记强拉硬扯,拽到工地上干起了义工。在村支班子及党员的感动下,第三天倒混泥土时,妇女、小孩、老人都来到工地,年轻力壮的后生和妇女,还将家中的拖斗车、拖拉机等农机开到工地,免费使用,自己倒贴油费,当时的工地上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机器轰鸣声,男人吆喝声,妇女的哈笑声,此起彼伏,参加义工人数高达1000多人,其中70-80岁以上老人贺大东、贺大宏、贺承石等10多人均是每天早早来到工地,下午6点钟才跟年轻人一起散工。村里原本预算材料费6万元,经过两周下来,用去材料高达16.9万元。8组组长,贺俊发自垫材料款8000余元,7组组长段红勇将自已全年的误工补贴全部捐给村里。

洪江市高阳村近三年累计投入人居环境改善资金1500万元,实施了道路安全保障,饮水工程改造,电网提质,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人居环境改善。他们没有向上伸手要过一分钱,全凭干部群众自力更生一双手。村支部书记陈爱梅,住村工作队队长、市森林公安干部段召友带领村里的青壮年及妇女到距村里5公里外的安江镇,将工地上拆下来的青砖用拖土车、板车,一车一车拉回村里,自己动手,将房前屋后,公路溪坎,道边菜园砌成花样护栏。发动村民义务上山砍竹,由村里干过篾匠的老人义务破竹破篾,将公路两边的菜地进行围栏。84岁的老篾匠贺大林说:“我虽然纪大了,干不动年轻那种重力体活。但我有自己干过篾匠的技能,多少也能为村里出点力,村里就是我们的家,美丽幸福靠大家”。

高阳村党支部书记陈爱梅,出生于1967年,今年也是55岁了。洪江市委书郑小胡来该村考察,问陈书记是八几年的,当得知陈书记55岁时,郑书记感慨地说:劳动还能让女干部更年轻吗?为了整洁村貌,陈爱梅书记自己拿起钢丝球,早上6点钟出来,晚上6点钟回家,将进村路边,电线杆,居民房屋墙上的小广告全部擦掉,几天下来,手脱皮了,并起了老茧,也曾经跑回家鸣鸣地哭过。陈书记对笔者说:“村里的青壮年大部分外出打工了,剩下的是老人,妇女和小孩,村里整修溪堤,公路砌坎,上山砍竹,冻路折屋,都是老人当年轻人用,妇女当男人用,男人当畜牲用,我们不等、不靠、不要,自力更生一双手,丰衣足食样样有”。

驻高阳村工作队队长段召友介绍,高阳村遵循乡村建设自身发展规律,不搞一个模式“千面庄”,更不搞超越发展的“洋盆景”,坚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美观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引导群众自建自管,自已动手,就地取材,利用荆条枝、楠竹、河卵石等本地材料,铺设涌道,编扎护栏,建设小游园、小广场、小花园、扩展服务能;二是本土化与特色化相结合。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空闲地,植树种绿,栽花种草,形成“微田园、生态化”村庄,保护好年代久远房屋,保护古树;利用废弃的石磨、碾盘、织布机、农机具等老物件,打造景观小品,使其成为记得住乡愁的特殊符号;三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利用本地材料,对公路边、村旁、宅边墙体进行整饰美化,将乡村振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新思想与村中祠祀文化、五溪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党建文化相结合,讲述乡村故事,传播党的声音。

以“松不得”的使命感,推进文化“大教化”,让高阳情更浓,人更美。

“我们搞人居环境整洁,建设美丽乡村,并不是为了拿到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这块招牌,而是让高阳的村民居住得更舒服,生活得更美好”。驻高阳村工作队队长段召友,思考的是如何让环境整治的效果长久保持下来,让高阳人走出去,就有底气。村支两委班了经过反复思考,提出了“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八字理念。一是强化阵地建设:村里建起了农家书屋,现代远程教育站,村民健身广场,由村里出水泥10吨,乡贤捐资,群众集资,祠堂筹资,将村里的贺氏祠堂打造成文化传承和家风教育的一个道亮丽的风景点。连续五年的建设,该村现已建立4个群众活动文化小广场,集村务宣传、法制教育、集会、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总投资达80余万元;为解决村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2017年10月开始筹建图书阅览室,总面积40平方米,藏书2800余册,配备计算机,电子阅览器等设施,安排专人负责,进行借阅登记,进行图书征订。二是成立了队伍:到目前为止,高阳村有文艺表演队4支,成员56人,常年进行重阳节慰问老人,儿童节欢度六一,春节联欢,妇女节庆三八等主题活动;文艺志愿服务队每年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数十次,每年阳重节动员年轻人捐款捐物,上门为老人理发200人次,为孤寡老人打扫庭院420人次;尤其是抗疫期间,组织了党员抗疫突击队,村口值守,上门宣传;依托“湘村高阳”微信公众号,推介《弟子规》、《道德经》等传统文化经典讲解抗日故事,宣传优良家风家训。用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占领了高阳的文化阵地,打牌赌博的少了,从事封建迷信的得到遏制,游手好闲的小混混绝迹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了,乡风文明兴起来了。三是进行各种评选活动:几年来,村里先后开展了“最美庭院”、“五好家庭”、“平安村庄”、“优秀婆媳”评选活动,评选出最美庭院20户,好媳妇、好婆婆9人,多年来,该村保持了“无刑事治安案件、无一人上访、无违法生育”的“三无”目标。

村里6组有位五保户杨冬梅,一个人,无儿无女无老伴,70多岁,生活基本无法自理,村支部书记陈爱梅主动担负起照护义务。杨冬梅生病时,陈书记自已的母亲也同时生病,陈书记先送杨松梅到医院,并且端茶送饭以护料理。村里有位老人开玩笑说:“我也很想做五保护,我生病了,打电话给儿女,两天都赶不到,五保户给村书记打电话,五分钟就赶到了。现在我们老人,有困难就直接打村干部电话,村干部为我们解决困难,喊来就来,脸色又好看,更是特别耐得烦”。

以“慢不得”的危机感,推进产业“特色化”,让高阳业更兴,民更富。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高阳村支两委班子,在乡村振兴的探索中深暗此理。村支两委的带头人陈爱梅介绍说:整治人居环境,必须在点上发力,使“将就”变“讲究”;在线上拓展,将“旧貌”换“新颜”;在面上深化,让“靓丽变宜居”;让高阳“点上精致,线上精美,面上精彩”,实现一庄一品,一组一景,一户一韵,由一支独秀到百花齐放。

但最终的瓶颈就是资金短缺,而乡村振兴这一工作,我们不能等,人进我停,尤如我退;我们不能靠,靠山山要崩,靠路路要分,只有靠自己,泥土变黄金;我们也不能仅伸手要,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山区农业市,市乡两级财力保工资保运转,已是举步维艰,更何况全市218个村,个个伸手,情何以堪。基于此,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唯一出路。

2016年初,在扶贫资金的帮扶下,由高阳村支两委发起,引进社会资本,采取“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当地”的运行模式,筹措资金60万元,建起高阳村黄土坡生态养殖基地和山核桃种植基地;

2019年,投入扶贫资金84万元,成立了洪江市光伏扶贫有限责任公司安江分公司,在高阳村修建光伏电站一座;

2021年,高阳村以村集体为主体,成立了洪江市大发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高阳村授权委托大发公司利用闲置土地进行农业开发,正在建设的项目有高阳村咬几冲园艺场黄金贡柚项目105亩,高阳村尖坡林场箬叶、木姜子套种项目200亩,现每年土地流转收入达15万元;

2022年,高阳村制定了《一村一品发展规划》,依托现有种植资源,大力引导村民种植冰糖柚,该村现有冰糖柚种植面积500亩,产值达100万元;

2022年,建起了高阳村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站,高阳村农产品交易大厅。规划建设高阳现代仓储服务区,建成后,现代仓储面积将达6000平方米,水果加工标准厂房4000平方米。

通过产业发展,全村农民人平收入每年达到12100元,高于同类村平均水平30%,实现村集体经济年均20万元以上,成为同类村集体经济实力最强的行政村之一。

由于村民收入增加和村集体经济壮大,为村里的各项建设注入了活力。近年来,该村村组级公路硬化8条12.716公里,提改造公路5.26公里,新修产业路7.5公里,主次干道、村组公路,串户公路硬化率达100%,村级主干道绿化5公里;硬化灌水渠4公里,山塘水库全部进行清淤及加固;投入资金130万余元,提质高阳村自来水项目,实施安全饮水项目,饮用水达标率达100%;对全供配电网络全部进行升级改造,有线电视入户率、网络、移动电话入户北均达100%;同时,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村民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以“停不得”的责任感,推进乡村振兴“常态化”,让高阳风更正,气更新。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是脏乱差,提振的是精气神,改进的是乡风民风村风。高阳村不仅有量的扩张,更重要的是质的改变。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坚持建管并举,机制先行,推动工作常态化、长效化。一是责任推进机制。村、组两级成立了“一把手”担任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队长,实行“人头对人头”工作机制,组长是一级网格长,妇女组长是二级网格长,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干群同心同德。二是观摩解剖机制。由村支两委班子带队,分期分批对全村15个村民小组进行现场观摩、现场打分,现场排名,现场公布结果,排名前列的予以表彰奖励,排名靠后的在村级会议进行表态发言,并由村支部班子进行跟踪整改。全村已开展观摩解剖18次,解剖了15组,其中三个组解剖各2次。三是闭环处置机制。该村采取日常巡查、跟踪督办,对日常发现的一段问题,当日交办;对普遍性问题,通过村组微信公众号,限期整改,按照“建账,上报、处置、销号”流程,盯办处置结果。

近年来,高阳村大力实施危房发行,整治乱搭乱建,引导村民向定居点集中,推进村民入“点”建房。目前,高阳村危房改造18户,其中新建8户,修缮10户,危旧空心房处置率达100%;安装村道村寨太阳能路灯130盏;建成垃圾中转站9户,配发分类垃圾桶1500余个;建成卫生厕所642个,无害化处置520户;常年聘请保洁员9名,对村内主次干道和人口密集地进行卫生保洁;实现了人畜、人禽分离,村貌大为改观。

2022年,高阳遇上百年不遇的大旱,7组数百人没有水喝,陈爱梅书记,拉着丈夫用拖拉机装水,拖拉机爬坡时,直往后退,很是吓人,陈爱梅跳下车,搬起石头塞在拖拉机轮子下,一路爬坡,一路塞石,搞得承书记一身汗,一身水,等到达目的地,汗水把衣服全身湿透,好似淋了一场大雨。村里的女同志关心地说:“陈书记,你当这个书记,没得半点好处,只是多得亏吃。不当书记,你肯定年轻10岁。”陈爱梅笑着说:“老百姓信任我,组织上信任我,反正要人当这个吃得亏的书记,只要村民都开心,少活几年也无妨。”

近年来,高阳村以“五化”支部建设为引领,着力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村支两委班子“带动力”明显提升。一方面,坚持民主管理,推行政务公开。该村以民主管理、“四议两公开”为切入点,进一步健全完善村支部领导、村务议事会主导、村委会实施、村务监委会监督的民主自治管理机制,村级自治管理制度规范健全,群众满意率达97%。在村内重大事务、重要事项决策上,切实做到了议事民主、监督到位、公开透明。村里项目建设、财务开支以及收益分配等重大事务和事项定期向村民公开,村民群众满意率达97%。另一方面,着力党建带村,凝聚创建合力。坚持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村支两委班子战斗力、凝聚力强,村民满意率达98%。

村里走出去的民营企业家李军、贺斌蓉,先后多次为村里捐款捐物,并将于今年合伙出资30万元筹建村口进村牌坊。当我们来到李军家里时,李军的父亲只是说了一句让我深有感触的话:“我们帮助支持家乡是太迟了点。”

村民贺正军,在公路旁有一个木房子,影响车辆行驶视线,群众普遍认为他很痛钱,这个房子拆不了。村支两委班子晚上来到他家中,还没有开口,贺正军就说:“我知道你们的来意,我明天就自己去拆,不要村里补一分钱,我也是高阳人”。

现在高阳村的村民去安江街上卖菜,其他村里人评价:“现在你们高阳村是杠杠的,说话都硬气,很牛啊。”“我也是高阳人”已经成为一种骄傲和自豪。

村驻村工作队长段召友介绍“高阳村能有今天的变化,总的来说,就是‘三好’:一是干部引导好,二是班子带头好,三是党员示范好。”其实段召友从扶贫开始,在高阳搞工作队长也是10年,其中2021年5月,单位准备召回他,村干部及村民电话打到组织部、森林公安,甚至还打给市里的主要领导,恳请将段队长留下来,回去2个小时的段召友,又来到了高阳村,从整体规划,到点线设计,从产业发展到群众帮扶,其中饱含了段队长的辛酸。现在村民都把段召友当成了村里的一份子,大事小事直接打他的电话。

唯有雄心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美丽的高阳,兴旺的高阳,幸福的高阳,这里是希望的田野,这里是田野的希望。(图文:易惜生 唐永忠 周慧娟)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