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育人与基层党建工作融合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2 09:52:2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原黎黎 | 责任编辑:林木做好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育人的融合,就要使高校党建工作突破与其他工作之间的隔阂,要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等工作保持一致,相互融合共促。在新时代的要求下,高校辅导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者、实施者、组织者。要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导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始终保持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任务。所以,要建立一个高质量的基层党建工作载体,要建立一个更加丰富的党员教育模式,要让对学生党建工作的指导得到更好的提升,让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具有科学化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发挥育人主体功能建立科学育人机制
“以德育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立德树人效果如何,是高校基层组织建设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关键问题。它的先决条件是,所有的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必须具有很高的政治理论素质,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具有影响力和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强化教育理论研究,提升教育质量。全体党员要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持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这是实现党建育人的前提条件。高校在思想道德建设上,必须坚持“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必须“走在前列”,要“走在前列”,必须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第一位。要想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和政治素养,就必须继续进行理论学习,加强对党性的认识。以专业的学习和项目的研究为手段,构建起一套关于大学党建育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究的机制,引导老师们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思政的内容进行有效地融合,从而加强自己的责任感,提升自己的育人效果,对整个师资团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进行全方位的提升。
基层党支部要把建立学习型组织作为基础、把所有人都参加作为基础、把政治理论学习作为基础。利用专题研究、主题培训及学习反思等形式,将党史、党政等理论知识传达到每一名党员手中。引导广大师生党员深入学习、深入研究,增强他们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党建工作水平,增强他们的党性,加强他们的意识形态工作。
高等学校的基层党组织要以“三全”为核心,以“以党为本,以国家为本”为宗旨,以“两学一做”为主线,以“三位一体”为统领,以“四个一体”为指导思想,不断加强广大党员、老师的工作水平,不断强化自身的工作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此外,还要求广大教师党员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改变工作方式,努力提升自己的思想品德素养和思政工作水平。在学校的基层党组织中,要发挥好“以人为本”的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的积极性和事业心。构建一个潜心研究、立德树人的良好环境,持续强化老师们对工作的热爱,敢于贡献的职业精神,让他们能够做到学做互进、知行合一,从而提升教育教学的层次和水平。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就是要加强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在加强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的过程中,其品德修养的提高。在新的条件下,大学基层党组织要增强教育对象——教师和职工的思想政治意识,完善制度,总结经验,强化规范性,从而构建完整成熟的教育模式。在基层党建工作中,要对以文化育人、以德育人进行新的探讨,持续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高校思政育人与基层党建工作融合路径
落实重点制度,建立系统的党建工作体系。在辅导员的党建工作角色转换中,要实现其思想政治工作与党建工作的双重职能,就需要依托于一套完整的引导管理体系。根据相关文件的规定,各二级学院要坚持以思想引领、以质量突破、以提高组织能力、以促进事业发展为目标、以“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以人”的理念融入到学校的实践活动中去,以培养人的素质和能力为核心,不断推进“抓实”,不断深化。学校党委对此的关注,是培养和创造工作的重要保证。在院党委领导下,构建了“党委、党支部和党员”三位一体的“党支部建设机制”。要以“事必躬亲”为鲜明特点,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强化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充分起到表率作用。按照学校党委提出的“创建新时代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的党组织”的要求,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战斗力,做好党员的发展、对党员的教育。
突出重点区域,创新高质的党建工作平台。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需求,这就要求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要借助实境实事搭建一个平台,将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发挥出切实有效的作用。需要辅导员的“立德树人”理念与“辅导员”理念相结合,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党员注重“组织协作”。这就要求以党建为先导,把基层党建的各项重点工作都抓起来,要有一个高品质的党建工作平台,要不断地提高党建工作的品质和影响。通过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加强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结合。在学校党委的帮助下,成立了“党员之家”的虚拟现实活动中心,并在此基础上,选拔了一批优秀的学生党员,组成志愿者队伍,以挖掘、提炼和弘扬代表着本专业特点的内容为主题,利用“党员之家”,定期召开党员组织生活会,发展党员大会。将新鲜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纳入党建工作中,可以增强学生党员的思想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以他们的行为来影响全校师生,为在校大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课。
创新学生党支部的党建+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把党组织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转变为提高党支部的党建工作水平,并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强大组织力量。学院党委委员和党员院领导都与一个党支部都应进行密切接触,对支部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指导,并将每个精神政策都贯彻下去,将党建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了学生的各个方面,从而达到了党建基层工作与人才培养事业的深度结合,做到了同频共振、互相促进,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变成了推进人才培养和思政教育的强大动力,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由辅导员担任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引导人,并在高校中大力推进“微党课”的建设。他们还可以在自己的支部开展“三会一课”或者是党日活动的时候,邀请他们的党支部书记来上一堂微党课,把他们对党的基本知识、方针政策以及政治理论的领悟整理出来,形成一份演讲稿,从而大大地提升了他们的政治意识。让学生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有更深刻的认识,让学生始终与党保持着更高的团结,让党的思想成为他们的思想和政治上的先行者。
作者:原黎黎,博士研究生,讲师,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课题:2019年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基于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项目编号(HB19DD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