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鹏飞:患者的人生“顶梁柱” ——访“甘肃省陇原青年英才方鹏飞”

发布时间:2023-05-22 09:52:1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韩敏 杨余 | 责任编辑:乔沐

“面对患者命悬一线时的抉择,考验人性,更考验担当,我总是被一闪而过的顾虑唤醒作为一名医生的使命,选择为救死扶伤冲锋陷阵;面对个人成长历程中的跌宕起伏,始于工作之责任,忠于生命之价值,在努力增加人生厚度的路上永不停歇。”——方鹏飞

图为白银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一科主任方鹏飞

2022年甘肃省人社厅颁发的“陇原青年英才”称号,如同一顶行业桂冠,戴在了青年医生方鹏飞的头上。面对这份荣誉,赞许的目光从四面八方投来,但是方鹏飞知道,这不是他一个人的荣誉,而是医院和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他要做的,就是更加努力上进,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方鹏飞的荣誉,何止于此。他相继获得2021年甘肃省卫生健康委推拿手法技能大赛“个人三等奖”荣誉,2020年甘肃省总工会、甘肃省人社厅等联合颁发的“甘肃省技术标兵”荣誉,2020年甘肃省卫生健康委颁发的“优秀青年人才”荣誉和甘肃省卫生健康委颁发的骨科医师阅片大赛“个人二等奖”荣誉等省市多项奖励。

这些荣誉的背后,都是沉甸甸的行动与汗水,付出与坚持。

“在医术方面,我们必须向前一步,再向前一步”

和上世纪很多农村孩子一样,白银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一科主任方鹏飞经历过为父亲求医东奔西跑的艰辛时光。在后来大学志愿选报时,他放弃了自己热爱的专业,毅然决然选择了医学这条路,从此呕心沥血,勇攀高峰,转眼已23年......

“2005年上班后,我到了二十一冶医院大外科,2007年,白银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正式成立,2009年5月,我正式到了医院骨科,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骨科医生”方鹏飞的骨科生涯,从这里正式开启。

怀着对专业的满腔热情,他兢兢业业,一步一个脚印开始深耕自己的专业。看病,学习,研讨......方鹏飞马不停蹄穿梭在每一个可以提升和赋能自己的地方。每个成功的人都是相似的,他时刻都想着让自己的专业更上一层楼,为更多患者服务。终于,一次外出会议让他的人生,从此与众不同。他在会议中发现,很多厉害的医学界前辈,大多都是高学历,有很多学术和临床成果,经过接触,他发现自己的差距太大,很多学术成果甚至不曾见识过。

那个瞬间深深鼓舞了方鹏飞,他决定以后要成为和前辈一样的人。因此,他做出了一个果断的决定,去读研深造。他是一个执行力极强的人,一经决定马上付诸行动,用半年的时间考上了研究生。“我备考的那大半年里,每天晚上下班回到单身宿舍就开始学习,一直学到12点,所有同学朋友的应酬一律取消,一直坚持到考完试”,都说自律是每个成功人士的第一法宝,在方鹏飞的身上,被再一次验证。

“我对单位是有很深感情的,自己成长了多年的地方,所以去上学之前,就决定学完回来,更好的为科室服务,在学习期间,也代表单位参加省上的比赛和课题,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研究生毕业,方鹏飞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了自己的单位。那年他32岁,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医院也很重视,专门成立了骨科研究室,为他提供了一片成长的土壤,这一步为他后期学术和科研上的成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学成归来,万事俱备。到了方鹏飞带领骨科团队再创新天地的时候,他不负众望,一路披荆斩棘,在学术和临床方面都不断取得了可喜成就。

图为方鹏飞主任正在为患者做手术

那时,骨科刚分为2个病区,初具规模,是该院重点发展科室。但骨科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没有太多的经验借鉴。他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摸索,认真总结;在学术上,以阅片会、继续教育等形式,定期与省内外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扩大科室影响。在他的带动下,大家集思广益,先后申报白银市科技局科研项目3项,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3项,完成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填补了医院骨伤科在省级科研方面的空白。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篇,承办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1次,省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9次。协助骨伤科成功申报甘肃省第八期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和坚持,使医院骨科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知名度逐步提高。

“那是2020年,一位50多岁的女性患者,干农活摔伤了胳膊,经过熟人介绍来了中西医结合医院。病人当时肩关节受伤,如果按照传统手术,开刀,打钢板,几个月后又来取钢板,前后恢复至少一年半,钢板没取之前关节疼,没法正常活动”方鹏飞说,他在学习期间,参与过老师的类似微创手术,患者一个多月就可以恢复,创伤小,患者痛苦少,他熟识所有手术环节和要点,所以决定给这位患者用微创做手术。很幸运,手术特别成功,患者很快就康复回家。

这是方鹏飞引进的第一个新技术:Endobutton技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这也是中西医结合医院的首例Endobutton技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手术,创造了该医院在此类手术上切口短,不暴露肩峰,术后不用取固定物,在保持肩锁关节稳定的同时,也保留了锁骨的旋转活动,术后不会出现肩峰撞击样疼痛,术后早期可进行功能锻炼具有更好的肩关节外展功能的手术优势。

对于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肩关节手术,这无疑是技术上的又一次进步。

方鹏飞带来的新技术,不止这一个。2023年5月1日,他为一位骨盆前环骨折的86岁老人成功进行了Infix技术微创内固定手术,也是该院首次对高龄老人骨盆骨折引入的微创新技术。

方鹏飞介绍,这也是他在学习中吸收引进的,高龄老人骨盆前环骨折手术,以前如果保守治疗,老人卧床6-8个月后,各种并发症,褥疮等就会产生很大危险,陪护的人也很辛苦。如果手术,切开放钢板,对于年纪大的人来说,伤口大,出血多,风险特别高。而这个微创新技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不破坏骨盆周围的韧带及软组织,结合了内固定和外固定的优点,并且有效避免了术后深部感染及使用外固定的手术并发症,是治疗骨盆前环损伤的一种较新的微创内固定方法,三天后患者就可以坐起来,一周就可以站立。

方鹏飞不仅在临床手术上取得了连续突破进展,如他当初所愿,在学术以及课题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我今年在主持2个课题,一个是白银市科技局的,一个是省上的,两个都是关于脊柱方面的。”谈到学术,方鹏飞说,他在平时工作之余,只要有空,就把所有可以涉及到的课题选项都做了详细整理,所以,每次遇到报课题的时候,他都是胸有成竹,所以机会也就更加多一些。2020年,方鹏飞还荣获了甘肃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他将中药运用于临床,观察对骨折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最终发现了显著的疗效。

不单是课题,他还申请了一个专利,关于康复座椅的。他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功能锻炼和康复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需要下床的时候,存在各种困难,他把平时的轮椅根据人体力学的角度,做了相应的数据调整,让它更加符合患者的需求,从而方便患者下床活动。

对医学的热爱,和根植于内心的责任感,让方鹏飞在学术和医术上,永远孜孜不倦追求进步,永远保持向前一步的热情和动力。

“面对患者,必须要做到医术上担当救治,精神上安慰疗愈。”

“偶尔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医学前辈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这句话主要强调了医生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同时也有医学本身的无奈,在很多时候,医生需要一颗仁爱的心,这种精神的力量和药物的治愈几乎是同样重要的。

方鹏飞就是这样一位骨科医生,不仅专业技能扎实,对患者更是做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2018年3月,一位男性患者,因工作中高处坠落伤,颈椎严重受损,被救护车送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已处于昏迷状态。颈椎骨折脱位,四肢瘫痪,颅内出血,头皮大面积撕脱伤,这类病人高位截瘫率极高,除非有奇迹……

因为病情严重,病人被转入ICU室,全身插满了各种管子、监护仪导线。方鹏飞和时任科主任的温剑涛带着团队马上进行救治,经过紧急抢救,患者渐渐有了意识。但是四肢没有一丝丝活动能力,四肢肌力0级(正常5级)。他没有放弃,拼尽全力捕捉生机。方鹏飞说,当时情况很不乐观,为防止病情恶化,决定急诊行颈椎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病人颈椎骨折,气管插管存在困难,且在搬运过程中易出现二次损伤,手术危险性极高。经过ICU术前补液、输血、缝合头皮外伤、止血等抢救,病人生命暂时趋于平稳,温剑涛主任和方鹏飞决定利用有利时机紧急手术。经过连夜6个小时的艰苦手术,病人转入ICU病房继续监护治疗。

然而,脊髓损伤引起的截瘫在国际上也是医学难题,脊髓损伤后的修复机制是很复杂的,患者术后两天依然呈现肌力0级,从外地赶回来的子女开始质疑手术,方鹏飞并没有生气,而是很耐心地给他们解释其中的原理,他自己也每天去病房帮助病人做指导训练,最终经过30天的共同努力,病人神奇般地站了起来。

这个病例的成功,突破了白银地区同类病例几乎恢复的记录,创造了一个新的医疗奇迹!

方鹏飞说,脊柱是人的身体“顶梁柱”,影响一生的生活质量。而他本人,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变成了患者的“顶梁柱”,让患者和家属觉得内心更踏实。

图为患者康复送来锦旗

医患关系,一直是医生面临的一块硬骨头,一念成友,一念成敌。

“很多危急瞬间,我也是会有一丝担心的,做出风险比较大的手术决定,万一失败,就会面临医患矛盾,以及一系列后遗症。出现这个顾虑是人的自我保护本性,而每次,这种顾虑总是一闪而过,我会马上想到我是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是我的天职,然后义无反顾去工作”方鹏飞说这些话时,是有深深的职业使命感和荣誉感的,他把自己的利益得失永远排在患者的安危之后。

他一直记得,2021年,有一位30多岁的大车司机,因为车祸送进来,大量出血,腿严重毁损,到医院已经是休克状态,并且在不断失血。方鹏飞的第一反应是保命。当时患者家属还没有赶来,他们马上对患者进行急救,然后会诊,根据病情需要马上手术。患者血压一直下降,随时可能面临生命危险。家属赶到后也没有了主意,由于伤势太严重了,手术也存在很大风险,最后方鹏飞坚定地鼓励家属,和家属进行耐心沟通,争取手术时间,最后家属同意手术。他内心当时也是纠结的,万一失败,后果就不堪设想......“当时医院所有科室联合救治,尤其院领导给了我极大的精神支持,让我救治,有问题医院承担。最终在普外科、骨二科主任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连夜进行手术,术后患者生命体征逐步平稳,但毁损的肢体却因为伤势严重未能保住。尽管患者内心不能接受残酷现实,我们每天都进行心理疏导,一直到康复出院。出院时家属还给我们送来了锦旗表示感谢。”

这是作为一名医生,方鹏飞的担当,生命第一,其他次之。

提及为患者操碎心的往事,方鹏飞讲述了一个让他刻骨铭心的病例。

他说:“2021年3月,科里来了一位84岁髋部骨折的患者,糖尿病,脑梗,手术做完后伤口感染,又伴有老年痴呆,护理难度大,由于患者体质太差,伤口很容易化脓,第一次清洗伤口插入引流管被患者拔掉,不得已又进行了第二次手术,后来还出现营养不良,发热等症状,因为老人年纪太大,病情复杂,所以随时可能有危险,我每天晚上守在科室,有一点风吹草动马上去观察,十一点以后才敢回家。”方鹏飞回忆,后来又进行了第三次清创手术。由于患者行动不便,每次都亲自陪同前去检查室,并协助家属搬动病人。片子也是他自己第一时间拿来给家属解释,患者出现任何症状,家属会第一时间找他,他都是很耐心地解释安慰,每个环节的治疗还替家属考虑最优方案。老人住了一个多月,他几乎天天都在仔细观察病情和查房,一直到患者康复出院。出院时,家属很感动,觉得医生每件事都做的特别到位,每时每刻都在替患者着想。

对于方鹏飞而言,加班,上下夜班不休息是常事,24小时、72小时“连轴转”也时有发生。在他的时间表上,早已没有了节假日,然而他从不抱怨,热情依旧饱满。人心都有一杆秤,方鹏飞对患者的关怀和付出,科室和家属都是有目共睹。

图为方鹏飞主任在查房

“没有他们爱的支持,就没有我的今天”

都说一个人的成功,背后有一批人的支持。方鹏飞也是一个内心柔软的人,面对自己今天的成绩,他深情地说,从始至终,院领导的厚爱和支持,师父的言传身教,科室同事的爱护和协助,还有家人从无怨言的爱,才有了今天的他。

“没有师父的培养,就没有今天的我。201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就来到当时的脊柱骨科报到,时任科主任的温剑涛很重视医院引入的第一个骨科研究生,从此成了我生命中的贵人。温主任多次选派我去参加全国各类重要的学术会议,增加眼界和见识。临床上,也经常带领我参与各种疑难和复杂病例的诊治,每次在手术台上,都是不厌其烦的指导和教诲,他希望我在专业能力方面可以快速成长”。方鹏飞回忆,师父常说,科主任的职责不仅仅是引导科室的业务发展,更重要的是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梯队和骨干,使科室的业务和口碑能够一代代传承下去,使老百姓真正获得受益。

师父不仅在一起工作时对他的关怀无微不至,就连后来回到省中医院后也从未停止对他的培养。从2021年3月接任骨伤一科主任后,近2年的时间,方鹏飞多次接收和救治急危重病人,遇到疑难病例,师父也会第一时间赶赴白银前来会诊,协助手术。

正是有了师父这样毫无保留的帮传带教和悉心培养,才有了如今自信优秀的方鹏飞。

优秀,也是一种传承。

当了主任后,在和自己的团队相处时,方鹏飞更是言传身教,一丝不苟。有一次,一位28岁的患者因车祸骨折入院,术后血红蛋白一直缓慢下降,检查完没有伤口出血,徒弟判断是骨折引起的下肢出血,作为师父,他督促徒弟做了两次检查,均没有异常出血。但是血色素仍在有下降的趋势。一周内做了第三次腹部CT检查,发现腹腔有少量积液,徒弟认为这可能是正常情况。但是根据多年经验,他提醒徒弟再慎重一些,血色素持续下降一定是有原因的,于是他召集普外科专家进行腹腔穿刺,结果发现有血性液,最后顺着这个线索查找,发现了脾脏特别隐蔽的一个地方出现裂口,当天晚上急诊做了脾切除手术。问题找到,患者的血色素再也没有出现异常,

对于一个正在学习的新人来说,这种言传身教,无疑是他学习进步路上非常珍贵的历程。而方鹏飞对他的团队,从来都是一丝不苟,倾心竭力去培养。

“2020年,我外出学习,两个孩子才半岁,爱人和妈妈一起照顾孩子,从来没有抱怨。去年安徽进修半年,爱人一个人辛辛苦苦照顾两个孩子,无条件支持我的学习发展,我回来时孩子都和我不亲了,生活也有不少心酸时刻,人生总是鱼和熊掌难兼得......”方鹏飞感叹,自己陪家人的时间确实太少了,亏欠家人太多,有时候难得在家一天,孩子开心地围着他哪都不去。

认真做事就会把事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透过历史的云烟,我们似乎看到方鹏飞和他的团队,在白银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的专业领域里,已经有了属于他们独立的造诣和成果,成为了铜城患者的人生“顶梁柱”。(图文:韩敏 杨余)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