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民族文化 以美培根铸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美育课堂”研讨活动在成都高新新华学校举行
发布时间:2023-05-22 09:44:2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辛文 | 责任编辑:乔沐春至花如锦,夏近叶成帏。近日,由四川省教育学会美育分会主办,四川省寇忠泉名师鼎兴工作室、成都市朱祥勇名校长工作室承办,武侯区汤静名师工作室、金牛区吴娜名师工作室、泸州市祝云名师工作室协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美育课堂研讨活动”在成都高新新华学校隆重举行。
四川教育学会美育分会副理事长、成都大学教授邓达,四川省教育学会美育分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四川音乐学院科研处处长杨晓,四川教育学会美育分会秘书长、四川省寇忠泉名师鼎兴工作室领衔人、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附属小学校长寇忠泉,四川省教育学会美育分会常务理事、成都市名校长工作室领衔人、成都高新新华学校校长朱祥勇,四川省美育分会理事、四川音乐学院副教授皮欢,四川省教育学会美育分会理事、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王晖,四川省教育学会美育分会理事、德阳市音乐教研员李新炽,达州市音乐教研员贺继业,泸州市音乐教研员祝云,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教师发展部部长杨丽,成都高新区音乐教研员蒋珂、方芳,成都市金牛区音乐教研员吴娜,成都市音乐学科带头人汤静,同时还有吉利学院、成都艺术职业大学、四川音乐学院、四川教育学会美育分会、区内外相关兄弟学校300多名代表现场参会。
本次研讨会聚焦“民族音乐教学融入美育教育”,通过课堂展示、专家讲座、专家论坛等不同形式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同时通过民族音乐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让大家更加了解民族文化的历史和背景,增强文化自信。
活动开幕
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教师发展部部长杨丽为大会致开幕辞。杨部长指出,高新区将美育作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致力于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途径。杨部长充分肯定成都高新新华学校“融合创生、整体发展”的美育理念,大力赞扬学校近年来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持续完善学校美育特色所取得的成绩。
成都高新新华学校校长朱祥勇在欢迎辞中对各位来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他结合学校“融合创生,整体发展”的育人理念对美育课程的构建、师资的培养等方面做了具体介绍,特别指出学校在美育课堂中,注重将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在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内涵和精髓。近年来,学校以“川剧进校园”为载体构建“儿童川剧课程”,实现了体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目标,先后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中小学传习普及基地”、“成都市川剧艺术特色学校”、“成都市少儿川剧基地学校”、“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课堂展示
聚焦核心素养,践行以美育人。成都高新新华学校音乐教师李晨叶执教四川戏曲《元宵观灯》,李老师通过川剧的唱念、乐器打击、身段和艺术性的眼神等方式展现了川剧灯调的独特魅力。
德阳市音乐教师刘宇桐执教《中江挂面香天下》,这是一节充满地方文化特色的音乐课,刘老师将音乐元素与地方文化紧密结合,带我们感受地方民歌独特的韵味。
、武侯区音乐尹佳玲教师用非常有趣而特别的方式带我们体验川剧《戏歌唱段》,用动作表演来激发学生的能动性。
达州市杜发言老师执教《打双麻窝子送给你》,杜老师让学生们在学习歌曲中逐渐理解和感受了“麻窝子”的含义,了解了我们民歌音乐背景的含义,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增强美的感受。
泸州市音乐教师黄岚岚执教《打夯号子》,民歌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也影响着人民的生活,黄老师用还原情景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以前人们的生活方式及歌曲背后的含义。
成都高新区周梦娅老师执教《彝家娃娃真幸福》,周老师带领孩子们通过加入乐器,舞蹈动作的方式,使大家身临其境,体现了艺术教学的美!
课堂上,新华学校的孩子们或聚精会神地聆听,或跟随老师唱念做打,将平日里的良好的课堂规范和高超的艺术素养展现得淋漓尽致,获得与会专家、老师们的一直盛赞。
专家讲座
老师传道解惑想要对症下药,须得谋略。故而,民歌教学专家寇忠泉老师开展了《创生情趣交响的课堂—民歌进课堂的教学策略》专题讲座。以“演着学”的方式来打破民歌教学的壁垒。讲座丝丝入扣专注细节,分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策略让老师们茅塞顿开。其中个别一线音乐教师们也分享了课堂中的亮点环节,让大家受益匪浅。大家意识到要让学生们真正爱上民歌,就要让他们了解民歌的内涵和历史,让他们切身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和美好。大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实践论坛
实践论坛开始,金牛区音乐教研员吴娜老师以“特色课堂鸣鸠琴进校园实践与探索”为主题进行美育经验分享。树立传统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意识,切实推动美育的落实。
德阳市音乐教研员李新炽以“扎根本土,培根铸魂”为主题探讨了传统文化的时代需求。并以文化自信为旨、以本土音乐为源、以微课资源库建设为要、以师生发展为本、以课题发展为续作了思路分享。
武侯区音乐教研员汤静以“川腔•戏韵——川剧校本课程实践”为主题,结合学校精彩案例给大家分享了传统文化川剧进校园的实操经验。
高新区音乐教研员蒋珂以“培根铸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美育课堂的高新实践”为主题分享了区域内各学校的美育行动和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成功实践。
来自各地的杰出教师分享交流,让全场与会者对传统文化进入美育课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唯有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参与,才能真正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意。
成果展示
在成果展示环节,成都高新新华学校的孩子们呈现了学校美育取得的瞩目成果,频频给会场带来亮点。川剧社团的儿童川剧《姐儿堰》,六一班同学表演的舞蹈《麻辣四川》,新华管乐团带来的《星球大战》《检阅》都体现出孩子们对民族文化的热忱与创造力。这些作品不仅彰显了学生们的才艺,更彰显了新华学校对美育教育的倾心培养和高度重视。
专家论坛
在专家论坛中,邓达教授、皮欢老师、朱祥勇校长等多名专家围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这一主题进行交流和指导。
一线教师围绕民族文化在课堂中的实施、开展等方面的疑惑一一向专家们请教。数位专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讲述了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美育、融入课堂的具体做法,为我们的美育工作的具体实施指明了方向,老师们醍醐灌顶,获益良多。
邓达教授指出中小学民歌教学应重点关注学科领域的融合、个体知识的自主组织化,同时学会筛选西方文化,加强美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朱祥勇校长谈到三原则、四统整、学科融合加项目式学习三个方面着手课堂,以重视知识的传播和学生成长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祝云老师以课题为指引,谈到民歌教学资源的收集和开发来激活音乐课堂教学,提高民族音乐教学。
李新炽老师谈到民歌课堂应该抓感官,反复对比聆听音乐,课堂教学动静结合的思路引导学生感悟民歌特点,使课堂更加深动有趣。
王晖老师谈到民歌源于口传心授,课堂也需要这样的方式,在民歌教学时不一定按其常规课堂乐器伴奏,可根据歌曲内容进行优选,也使学生对其文化有更深入的体会。
贺继业老师谈到民歌源于生活,反映社会生活,音乐教师须集思广益,真正把学生带入作品总去体会感受。
汤静老师指出传统课堂老师说的过多,为了避免学生枯燥,加强课堂设计的层次性,使学生体会并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
皮欢老师从自身课题的经验为我们分享了心得。民歌教学首先挖掘资源、开发课程资源,在这基础之上总结问题和优点,促进音乐课题教学的质量和提升。
颁发证书
会议最后,四川教育学会美育分会副理事长邓达、四川省美育分会理事皮欢、四川教育学会美育分会秘书长寇忠泉为本次微课展示、经验分享、微讲座的各位老师们颁发获奖证书。
近年来,成都高新新华学校始终坚持以艺术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构筑美境,实施美育,塑造美心,切实把美育融入到学校的办学思想、目标和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新华学校美育一直秉持儿童立场,将每一个新华学子的发展作为美育思考的核心,以铸魂育人为宗旨,将天府传统文化的精髓川剧作为学校特色品牌,形成了以“儿童川剧传习”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通过环境浸润教育、学科融合教育、个性发展和全面普及教育,增进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校园儿童川剧创编实践探索》在成都教育EPC年度盛典评选活动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年度教育创新实践案例”,川剧育人案例《传承优秀文化厚植家国情怀——儿童川剧综合育人实践》荣获第四届“立德树人”优秀创新案例一等奖,川剧成果《基于融合视野下的儿童川剧创编实践》获得第二十次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本次四川省教育学会美育分会主办的这次研讨活动在新华学校举行,无疑给新华师生带来了一场艺术教育的饕餮盛宴。最前沿的艺术教育理念和最新的艺术教育成果,必将扎根新华,引领新华美育再上新台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和永不枯竭的教育资源。同时也是美育教育的文化之根,学习传统文化,是弘扬传统文化,敬畏传统,学习传统、继承传统的方式。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的才是永恒的,愿中华民族音乐的精髓在我们的校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