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路径探究
发布时间:2023-05-24 15:58:4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张培培 | 责任编辑:乔沐针对“劳动教育逐渐消退”的趋势,笔者通过走访了某校师生、就业指导处和领导等,从个人意识、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四个角度进行研究分析,认识到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多方面问题,例如自我劳动教育观念淡化、家庭劳动教育缺失、高校劳动教育片面化以及社会劳动教育边缘化等。因此,根据高校实际情况,提出多种加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具体措施,这对于新时代民办高校的劳动实践育人意义重大。
大学生劳动教育是高校全面育人的必要要求,同时也是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助于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从劳动实践中锻炼自身劳动技能并提升综合素质,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以此促进高校毕业生扎实就业和自主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
理论意义。目前,虽然关于劳动教育的研究较多,但大多针对中小学生,对大学生的研究尚不足。探究当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有助于深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并将其与我国现实劳动教育实际结合,进一步丰富其时代价值。
现实意义。这有助于增强社会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并在社会、家庭、学校、个人四个方面贯穿劳动教育。尽管目前社会已经开始更加重视劳动教育,但是劳动教育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需要更多的资金和人力的注入。同时,现代大学生具有新的特点,劳动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新时代高校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措施
加强劳动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马克思指出,生产劳动应该与智育和体育结合起来,这不仅能提高社会生产的效率,也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因此,我们需要改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让学生全面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通过实际行动将其付诸于行动。同时,为了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我们应该积极利用线上线下的渠道,宣传劳动教育的典型案例,学习和领悟劳模精神。
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资源整合起来,实现全方位育人。家庭是社会基本单位,也是人生第一所学校,父母的劳动观念直接影响着孩子。家长应将劳动教育理念贯穿家庭教育始终,铸就未来劳动者的品质。首先,提倡家长鼓励大学生参与家务,倡导学生自理能力,鼓励参与学校劳动教育活动。其次,家长应从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寻找热爱劳动、无私奉献的生活案例,积极倡导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孩子的榜样意识。
建构认知模块。为了培养具备创新意识的人才,需要注重实践过程和质量,强化创新思维。为此,可以开设劳动实践课程,提升学生的生活技能、生活应用、工程制作和艺术创作能力。通过系统构建的体系,支援学生的五育训练。以实验技能竞赛为依托,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断开展,通过数字化资源打造全方位、多维度的文化教育平台,注重学科交叉融合,还结合新技术和新方法,兼顾理论与实践,打造文化传承模块,同时营造各校个性化办学特色。
完善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内外大学生劳动教育平台,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实现劳动教育和实践的完美融合。具体来说,通过劳动教育实践平台,让大学生深入社会,获得更多的学习以及实践机会,从而为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明确就业方向,打下坚实的基础。
丰富高校劳动教育的内容。为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劳动知识,高校需要不断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除了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加深对劳动的认识外,必要的理论课程也应该被纳入教育计划中。通过这些课程,大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懂得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养成好的劳动习惯。此外,高校还应该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劳动素质。大学劳动教育应围绕现代学生的劳动意识、态度、习惯及技能等内容展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划分不同时间段,并确保有效学习。高等院校应该结合在校内和校外的实践活动,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有目的地开设实践教育课程。同时,需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及时考核劳动教育成果,持续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保证劳动教育效果。另外,高校应该加强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业化且专兼结合的队伍,邀请业内专家担任劳动指导教师,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创新高校劳动教育的形式。目前,高校在劳动教育方面采取了多种形式,包括入学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及专业实习等。然而,要依据当前时代形势,探索劳动教育的新途径,并解决当今大学生成长和发展中所产生的新矛盾。劳动教育是一项具有时代性和实践性的教育活动。采用合适的教育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高校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推进劳动教育的创新:首先,适应时代的发展,将现代化技术引入劳动教育中,以适应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趋势。为了降低论文重复率,可以使用翻转课堂、慕课等新形式进行教学;同时加强教育宣传,如利用新媒体等手段,提高劳动教育吸引力。其次,需充分考虑新时代大学生特点,创新劳动实践形式,鼓励参与集体劳动,积极建立实践基地,和企业合作,组织校外劳动锻炼等方式。最后,紧密结合劳动教育的现实需求。强调弘扬工匠精神,积极邀请劳模进校园并组织劳模先进事迹报告会,让先进典型人物们的正面影响深刻地烙印在大学生的心灵,进而提高他们的劳动意识,推崇劳动时尚。
当前,高校必须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这是全面育人的必要举措,也是推动创新创业的优秀途径。通过探究新时代高校部分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及其问题,结合实际提出应引导改变学生劳动观念,充分利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资源,加快实践化进程等措施,从而加强高校劳动教育。(作者:张培培、硕士、讲师、河北工业大学理学院)
课题项目:2021-2022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时代劳动新形态下大学生劳动教育“学思践悟”四维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编号2021GJJG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