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法突破施工瓶颈

发布时间:2023-06-01 16:50:5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陈娟、陶昭宇 | 责任编辑:丁可

成都金马河畔,碧水、大桥、村庄、农田、耕作者在夕阳的映照下,自成一副美丽乡村的绝美画卷。站在桥上,项目负责人刘谋春不禁感慨:“金马河的硬仗终于打下来了!”

中交二航局承建的天府农博园美丽乡村示范长廊项目全长5.127公里,地处“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创建园区”的核心段,中交二航局的主要施工内容包含四段主线路基及三座主线桥梁。其中,金马河大桥为项目重点控制性工程。

image.png

时间回到2021年3月,金马河大桥正式进行桥梁桩基施工,但开钻的第一根桩就“卡壳”了,而且“十钻九塌”,塌孔的位置集中在地下6-10米的区域。经过多点位取样检测分析,原来,地表以下40米左右均为卵石层,部分位置还夹杂着流沙层,这也是成都平原中游的典型地层特征。“这种地质结构稳定性差,极易发生塌孔、卡钻等问题,而且卵石间隙大、渗透性强,犹如不规则的蜂窝,钻孔护壁的泥浆会在灌注后瞬间流失。”刘谋春说:“大桥全部桩基都在纯卵石地质中施工。”

为确保工程安全与质量,项目团队从第一次塌孔开始,就细致查找“症结”,并同步进行工艺性试验。经过充分论证后,将松散地层处桩基的钢护筒长度由原来的2米加长至4米。同时,对渣土进行取样分析,精确掌握细砂、卵石含量和粒径大小,决定采用化学泥浆作为护壁,同时科学调整泥浆比例,让泥浆在钻孔过程中起到“黏合剂”的作用,最大程度发挥泥浆护壁功效,终于解决了砂卵石地层旋挖钻成孔工艺的难题。

image.png

然而,在进入河道内的桩基施工时,又遇到地下水丰富、流沙层等不利条件,化学泥浆护壁已不能发挥作用。“相对旋挖钻来说,冲击钻的护壁作用要更好,如果我们换一种钻机呢?”面对河道内桩基塌孔“顽疾”,项目团队反复进行地质复勘、方案比选,最终怀着忐忑的心情将钻机更换为冲击钻。在钻孔过程中,项目部严格控制泥浆稠度,并配合加长钢护筒固定孔形。

为确保万无一失,项目团队还针对卡钻、掉钻问题进行攻关,研制了一种由钢管+三角型钢板组成的“倒伞状”掏渣工具,既优化了出渣方式,还增强了钻机冲击力,有效解决卡钻、掉钻难题。

“巴适得板嘛!”听到钻机操作手这“天籁”般的自言自语,刘谋春依然不敢丝毫的放松:“看看下一根桩怎么样!” 

在现场人员高度紧张中,钻机轰隆隆的稳稳向地层深处钻去。“稳了,稳了!钻进十分顺利!”刘谋春的眉头逐渐舒展。

在全方位“防护”下,144根桩基就像144条扎了马步的腿,又深又稳的扎在金马河。治塌一“战”,让项目团队总结出了攻难克险的法宝,也成为下一步突围桥梁湿接缝和墩柱施工逆境的利器。

金马河大桥共16个桥墩,有7个为水中墩,墩高19米。“按照传统工艺,依靠操作平台进行安拆桥梁湿接缝钢筋和模板,将面临高空、临水、大风的施工环境,这样事故隐患多,而且工效低、成本高。”

此时,距离业主“9.20”半幅通车的节点目标仅有20天。有限工期内,如何快速、经济、安全地推进桥梁上部结构施工迫在眉睫。

“如果作业人员在箱梁顶面完成湿接缝模板安拆,这样是否能够不搭设操作平台也能安全、快速作业呢?”项目工程部长朱领大胆提出设想,并牵头组建技术攻坚小组,创新采用滑式安拆预制箱梁湿接缝现浇模板的施工方法。这种方法以箱梁为支点,以扁担型钢为动力,在梁体之间横抬纵连,固定后成为工人施工的空中平台。在施工中,通过调、取、降、脱、拉等一系列操作,不仅快速完成湿接缝模板安拆,还可让模板横向移动到另一条湿接缝上继续作业,安拆便捷安全,经济高效,可广泛在同类型施工中应用。

针对墩柱施工,朱领还将传统的脚手架施工平台改为由型钢及钢板组成的快速装拆施工平台,这种平台可根据不同的墩柱形状及尺寸调整大小,并通过螺栓与压板将施工平台与墩柱模板实现快速装拆。

“原来三天干的活,现在一天就能完成,而且作业起来更安全、更方便。这项发明项目部还申请了专利,真厉害!”提起项目部的技术发明,工人师傅们频频点赞。(中交二航局 陈娟、陶昭宇供稿)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