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源头到龙头,水发众兴强管理做精水文章
发布时间:2023-06-09 08:31:58 | 来源:咸宁新闻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乔沐城市发展,供、排水先行。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意,如何让老百姓喝上优质安全的水,如何把城市产生的工业与生活废水、污水无害化处理好,是摆在水务企业面前的一道宏大命题。
近年来,水发众兴锚定打造国内一流水务企业,在管理精细化、精益化、精准化上下苦功,向管理要效益,做好水文章,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前不久,记者走进水发众兴一线采访,探寻企业提质增效的“密码”。
改革转型发展的“排头兵”
“坚决贯彻集团战略部署,做深做细做精水利水务主业,勇当集团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排头兵’。”水发众兴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福增这样对记者说。水发大厦12层,整洁的办公区,充满活力的工作场景和生机勃勃的文化建设,处处彰显着这个被称为“水发长子”的深厚企业内涵。作为水发集团历史最悠久的权属公司,截至2022年底,水发众兴资产总额197.7亿元,旗下供水和污水处理控股企业共计22家。“地方水利、水务产业、涉水平台、智慧水务、企业文化与人才”五大系统建设,支撑起水发众兴水务发展的四梁八柱。“近年来,水发众兴更加注重由外延向内涵式发展,大力探索自主发展管控模式的路径手段。”王福增介绍,“2021年下半年,我们从对外快速扩张,转变为向内抓管理提质增效。”当年,水发众兴力推实施“6S管理法”,狠抓“除僵治亏、降本增效、两金压降”三项重点工作,依照水发集团“聚焦主业,转型发展,同心同业,业绩为王”工作思路,推动各权属公司开展“内控管理体系建设、党组织全覆盖、打造明星标杆企业、创建科技型企业、安全生产众兴模式、三年登高行动”六大亮点工作。其中,“三年登高行动”将企业学习能力转化为管理思维转变的提升、岗位技能水平的提升、安全生产操作水平的提升等能力,助力企业顺利的度过了产业转型调整期。2022年,水发众兴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提出精益化管理,全方位开展提质增效、科技创新、智慧化建设、降低成本、产业升级。除僵治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开源节流持续推动运营成本降低,大力提升企业现金流等,企业转型发展得以顺利推进。水发众兴2022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7.64亿元,净利润4.16亿元。
精益化管理的魅力
在王福增的办公室,记者翻看一本由他撰写的《精益化管理》。2020年,王福增参加省国资委企业管理研修班,赴德国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学习,“白天参观调研世界一流企业,晚上总结归纳其成功经验,所学所思的最终汇聚成册。”何谓“精益化管理”?王福增解释就是“理清楚、管起来、持续优化”。“比如供水成本,从水厂到用户家,隐含着吨水电费、药剂费、维修费、人工费、招待费、差旅费和车辆费6项成本,”王福增分析,“为了控本增效,我们对这6项成本进行分类量化,对标全国同行业优秀企业和水发集团内部参照标准值,通过自行搭建的智慧化运营管理平台进行实时监控,对超标项目及时预警,并指导权属公司研究制定解决措施。”这对充分市场化的水务企业来说,吨水成本哪怕降低几分钱,都具有很大意义。同时,水发众兴还将降成本重点放在“降低管网漏损”上,以管理导向、易操作、稳定可靠和可扩展性原则,使用数字化手段建立一套涵盖集团所有供水企业的可视化管控系统,为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和漏损控制提供指导,包括电子管网模块、设备资产管理模块、出入库管理模块、人员巡检模块、运行监控分析模块和水质监测模块等,对供水管网数据进行多样化的可视化展示,便于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对比与分析,有效掌握供水管网运行情况。2022年,水发众兴水务主业11家公司生产成本实现同比下降,运营成本远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电费合计降低241.24万元,人工费合计降低240.45万元。通过精益化管理,经营意识已经深入到水发众兴每个人的思维深处。全年,集团共有3家水务公司净利润超1000万元,利润水平远高于同行,更多权属公司努力跻身“争效创利明星”企业行列。在邹平众兴和嬴城水务公司,仅通过对外输出污水处理技术、水利设计技术咨询服务等,每年可创收600余万元,把行业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科技创新赋能数字提升
此外,水发众兴还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根据水务主业水厂布点广、设备多、管网复杂等特点,在原有的“生产实时监控系统”和“生产数据直报系统”的基础上,自主研发了智慧化生产调度管理平台,打造了一个中心(数据中心)、两个平台(工业物联网云平台、智慧化管理平台),实现了对生产单位运行数据的远程采集和自动传输,完成了水厂“无人值守”、手机“一站式服务”等优化提速。通过运维设备与指标在线管理,可实现水质监控、水位监控和水量监测,监控设备运行的电压、电流,水泵、格栅机、水处理设备等设备的工作状态;排口指标平台通过数据变化、工艺图、实时采集等多种方式展现现场设备和项目运行状态与指标。基于集团大数据平台数据,对水厂生产运营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为生产运营和集团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此外,水发众兴还通过强化科技赋能,打造出聚焦主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和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各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1家,此外还有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22年共获得专利授权50项,获山东省技术创新项目立项1项,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立项1项,5个项目获水发集团重点科技创新项目立项。
曾被环保部部长点赞的污水处理厂
寒尽春满,初春的邹平城北,一抹新绿、几只水鸟在林间水畔悠闲地觅食,邹平众兴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厂区优美的环境与周边密布的诸多金属、能源和工业企业相比格外显眼。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邹平,有着中国棉纺织名城,中国糖都,中国食品工业强县等称号,产业汇聚,工业发达。作为山东省最大的县级城市污水处理厂,邹平众兴日处理污水规模16万吨,承担着邹平黛溪办、黄山办、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周边镇办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位于厂区北侧的一厂采用改良型氧化沟工艺,设计日处理规模6万吨,而南侧二厂采用倒置A2/O工艺,设计日处理规模10万吨。”邹平众兴副总经理李春雷向记者介绍。
▲水发众兴邹平水务
2014年3月,邹平市人民政府和山东水发众兴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特许经营协议,由邹平众兴公司以TOT方式负责邹平市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经营期限30年。记者看到,来自周边工厂的废水和城区生活污水源源不断输送到厂区,经过专业处理后再输送到位于西北方向韩店镇的湿地公园,经过自然净化,最终流入小清河。2015年,滨州市曾代表山东省参加原环保部海河流域的检查工作,邹平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作为滨州市迎查主战场,为山东省赢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时任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到邹平众兴视察,对公司的运营管理给予了充分肯定,尤其对其首创的污水处理阶梯水价点赞。如今,邹平众兴通过精益化管理,不断提升自身内涵,并外化于经济效益,究其原因,邹平众兴董事长刘辉总结为“管理机制、人才队伍和科技创新”三项优势。比如,为了保障稳定运行,公司按照“抓两头控中间”的原则,严抓进水源头控制,降低异常进水对公司的影响。为此,专门摸排邹平市城区100多公里污水管网,制订《进水水质管理及异常水质事故处理办法》,并在厂外设置共22个取样点,派出工作人员每2个小时取样一次。把所采集的样品统一进行化验。另一端,厂区验样室24小时在岗,对厂区总进水口每15分钟取、验样一次,实时监测进水水质。“所取水样均分类进行保存,一旦运行异常,及时进行追溯。”邹平众兴总经理张维坊向记者介绍,“通过此举,公司共发现50余次能对生化系统造成严重影响的异常进水,协助环保部门查出3家偷排企业和2个偷排窝点,有效遏制了不法企业的违规排放,保障了公司正常生产运行,同时也降低了运营成本。”张维坊介绍,此前,公司曾自主研究实施的一厂提标升级改造“氧化沟改A/O”方案。“与常规方案相比,改造工期由一年缩短至三个月,节约投资1500余万元。改造完成后,出水水质有了明显提高,每年可节约运行经费50余万元。”而该公司自主实施的“二厂可提升式曝气改造”方案,在不影响正常运行条件下施工,将原先底部曝气更换为可提升式曝气,提高了鼓风机运行效率和生化池氧气利用率,降低电耗,吨水电耗降低0.03元,每年就可节约运行经费约140万元。正是凭借着丰富的管理经验,邹平众兴如今已经具备对外托管运营服务能力,为其他污水处理厂输出水质管理、处理工艺调整及优化、技术培训等运营管理方面提供技术服务,仅此一项,每年又可增收100余万元。
巧用雨洪资源,破题供水难题
“公司主要供水用户为鲁北和北海新区两个工业园,目前供水量8.6万吨/天。现在鲁北工业园的不断发展,优质用水用户增加,我们提前做好预案,铺设了‘双管道’,做好最优质的供水服务。”无棣众兴水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郭佐贤指着墙上的一面挂图介绍道。无棣众兴水务有限公司由水发众兴集团和无棣县水务集团共同出资设立,设计日供水能力10万立方米。但随着无棣县经济快速发展,公司供水量逐年增加,工业取水量已经超出许可水量,并且随着当地生产建设项目的产能不断提高以及新建项目的增多,公司供水范围内需水量还将继续增长,许可水量远不能满足供水区用水需求,因此急需新增水量满足工业用水需求。“取水指标受限,地域水资源也困乏,我们就从‘取水’方式着手‘破题’,增加无棣县域内可供水量”郭佐贤说道。站在水库放眼看去,周边多为芦苇,盐碱地的特征表露无遗,“缺水”二字结结实实拦在无棣水务发展前行的路上。为破解难题,该公司另辟蹊径,实施了雨洪水资源引蓄工程,通过引蓄地表水和雨洪水,不仅做到‘防蓄结合’,还增加了取水许可指标,年引蓄地表水和雨洪水785.4万立方米替代超引黄河水,既能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利用,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又满足了各企业的用水需求,增加了无棣县域内可供水量,同时保障了企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无棣水务公司
稳定供水市场,无棣水务又把目光聚焦在提高服务质量上,用高水平服务赢得用水企业认可和支持。2022年,公司持续开展“6S”管理,巩固管理提升成果:全年安全供水无事故、漏损率控制在3%左右,并且漏损率逐年持续下降;日常注重对水泵的养护工作,全年无大修,确保长效运行,降低了维修成本;每月按时统计水量,并与用水企业做好沟通工作,应收账款回收率98%……2022年,公司的高质发展和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助力,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极大肯定,荣获无棣县柳堡镇2022年“经济发展功勋企业”和“爱心企业”荣誉称号。同时,无棣众兴也在科技领域不断探索,2022年11月份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成功,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及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共减免所得税额300万元左右,节约运营成本,创造经济收益。
打好“小算盘”,是为了让老百姓喝上好水
莱芜,山清水秀,湖泊水库众多。“作为水发众兴在莱芜的产业主体,山东赢城水务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当地涉水项目,参与涉及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开发,拓展区域涉水项目的整合及周边地区水务市场开发等工作。”赢城水务董事长周鹏向记者介绍,“公司下属有公庄水库至九羊集团供水工程、莱芜新城水厂等,以及多个区域的特许供水权等。”就在雪野湖下游,嬴汶河西侧,坐落着新城水厂,其供水管网解决了莱芜羊里镇、方下镇、口镇、苗山镇、大王庄镇5个乡镇179个行政村的供水矛盾,缓解了由于地下水超采引发的诸多生态环境和地质问题。蜿蜒交错的街巷道路下,则埋藏着嬴城水务新城水厂80余公里的供水主管道,编织起了肩负10万人口用水重任的自来水运输网络。“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管网维护,不得马虎”,一支由管线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嬴城119”,他们时刻监控供水数据异常状况,精准预测可能的事故源头,第一时间赶往抢修现场,迅速解决故障根源,维系水厂稳定运行。
▲嬴城水务公司化验室
在新城水厂水质检测中心,周鹏兴奋地对记者说,“投入的这些价值不菲的检测设备,我们真正用‘活’了,除了对内承担水厂的日检、月检等检测任务,对外还承接莱芜区农村供水检测任务,每年平均出具检测报告800余份,政府补贴也能及时足额到位。”在莱芜城区正南,沟里水库增容工程建设去年通过竣工验收,解决了长期以来岩溶地质库底渗漏的问题,在减少水库运营管理安全隐患的同时,更大发挥出水库的正常蓄水作用,缓解莱芜水资源短缺局面。在新泰,赢城水务旗下的恒源水务,则承担着向当地益客集团日供水1500吨的业务。此前,由于供水系统设计“大马拉小车”,造成电耗高、维护成本高,企业亏损的局面,“如今,我们结合地势,进行虹吸式改造,实现了管道零电费供水”,周鹏介绍,“每年节约电费约35万元,运维人员也从10余人减到无人值守”,公司扭亏为盈。在赢城水务,一支6人的设计团队,几年来承接设计项目210余项,累计创收800余万元。“对内承担着公司设计职能,对外则承接当地水利设计业务,”周鹏介绍,“从山东省全面开始推行河长制以来,水利事业发展迅猛,设计市场有较大需求,设计室成立当年就增加设计项目营收200余万元。”2022年,赢城水务本着让利于民的原则与供水水库及其主管部门多次磋商、谈判,重新签订了取水合同,原水价格从0.3元/吨降至0.06元/吨,成本大幅下降,每年又节省100余万元。一笔笔精打细算的“小账”,是赢城水务提质增效、步步为营的大作为,赢城水务通过激活新增产能,盘活低效资产,实现了从亏损到盈利的转变。如今,公司资产总额达到2.5亿元,是五年前的4倍。营收总额2500万元,是五年前的9倍。净利逐年攀升,2022年纯利润过千万,创造了年均增长率235%的业绩。水发众兴通过强化管理,在看似平淡的水务市场,走出一条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路,验证了那句管理名言,“天下没有不好做的生意,也没有干不成的事业。”其经验做法,值得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