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脏器功能衰竭 生命危在旦夕 萍乡市人民医院多学科协作成功救治

发布时间:2023-06-09 15:01:4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彭欢 叶常青 | 责任编辑:乔沐

“在我生命垂危的时刻,是你们用心、用情、用高超的技术换来我的第二次生命。”近日,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住院部一名女患者叶女士将三面写有“光明天使、济世良医”、“医术可信、医德可敬”、“医德高尚、仁心仁术”的锦旗分别送到该院泌尿外科和重症医学科一科的医护人员手中,连声感谢他们给予了她第二次生命。

回首在自己罹患重疾、生命垂危的那段梦魇般的日子,是萍乡市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用大爱的手将她从生死边缘拉了回来,让她又能重享阳光,回到亲人身边,叶女士难掩自己感激的心情。

生命垂危

这位送锦旗的叶女士,今年46岁,这几年因患有肾结石,已经动了几次手术了,并且还有多年的高血压病史。

为了维持生计,夫妻俩开了个快餐店。不料,在3月18日,由于长期的过度劳累,叶女士出现左侧腰疼伴发热,未重视,于3月19日突然晕倒在地,家人立即将她送往萍乡市人民医院。

入院后完善泌尿系统CT检查,确诊为左侧肾输尿管结石伴积水和感染,合并感染性休克,左肾积脓,右肾结石。

“患者此次发病仅1天就出现高热、休克,进展十分迅速,病情极为凶险,死亡风险高。”医生如是说。

拿着医院下的病危通知书,叶女士的亲属们急忙赶到医院见患者“最后一面”。看到危在旦夕的叶女士,家人们失声痛哭……

合力攻坚

患者病情危重,医院高度重视,全力以赴,与死神进行了赛跑。

泌尿外科刘各亮主任团队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后,当机立断,立即对患者行急诊双侧输尿管镜下输尿管支架管置入手术,以解除泌尿道梗阻,为后续抗感染等治疗奠定基础。由于患者术中血压仍极度不稳定,需要大剂量升血压药物维持血压,于是术后立即转入重症医学科监护及治疗。

转入重症医学科后,该科主任张永根主任医师立即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商讨制定诊疗及护理方案;但患者因严重感染、脓毒血症、炎症风暴等导致病情仍持续恶化;术后一直无尿,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升血压药物使用剂量越来越大,并短时间内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等情况,病情处于崩溃边缘,患者自己也感觉越来越难受,一度十分烦躁想放弃治疗。

但患者才46岁,正是家里的顶梁柱。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师及主管护士看到患者这种状况,十分心疼,对她非常关心,尽量减少她的痛苦,让她更舒适,并且也每日给她暖心的问候与陪伴,让她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

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后给予床旁血液净化、加强抗感染、容量及内环境管理、保护脏器功能及镇痛等综合治疗。同时,将这一情况汇报医务科、医院领导,受到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立即组织泌尿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肾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营养科及药剂科等科室的专家多次会诊。重症医学科一科主任张永根主任医师,重症医学科一科副主任医师、诊疗组长贺文成、主管医师欧阳瑛等一批专家参加研究和实施对叶女士抢救,重症医学科一科护士长、院伤口造口护理小组组长贺婷带队负责抢救过程的护理工作。通过扩大会诊协助制定治疗方案,并根据病人的实时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重拾生命之光

经过全院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奇迹终于显现。几天后,叶女士病情逐渐好转,脏器功能逐渐恢复,3月26日,叶女士久违的尿液出来了,并逐日增多,叶女士脸上也逐渐露出了笑容。3月30日患者顺利转回了泌尿外科普通病房继续巩固治疗。

在转出病房时,目睹自己又能奇迹般地生还,叶女士百感交集,她紧紧地握着医生的手,眼含泪花反复的说着“我这条命,是你们医务人员帮我捡回来的,真的是太不容易了,感谢你们”!  

据了解,ICU是重症医学科的简称,被称为“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这里住的患者病情危重,且大多数是昏迷或绝对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这里没有家属陪护,所有的工作均由医护人员全部完成。因而,这里的医护人员往往要承担更大的压力和责任。不仅需要有精湛的综合业务能力,更要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神圣的使命感,努力将优质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延伸到工作的每个细节,用坚韧和果敢捍卫起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希望每一位患者经过我们精心的治疗和护理,能平稳的过渡到普通病房,病愈出院,这是重症人最真挚的愿望。”张永根主任表示。(图文: 彭欢 叶常青)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