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群众身边的“明白人、带头人、引路人、贴心人”

发布时间:2023-06-21 09:37:3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冯洁文 | 责任编辑:林木

——记国家税务总局滨州市滨城区税务局驻北宋新六村第一书记张波驻村事迹

在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北宋新六村,乡村振兴的春风拂过,乡间路灯被一盏盏点亮,村民们的“钱袋子”一点点变鼓,生活质量也越来越不一样。村子点点滴滴的变化,都与国家税务总局滨州市滨城区税务局驻村第一书记张波密不可分。村民们谈及张波时,脸上总是挂着笑容表示,“张波书记不仅驻村帮扶,更‘驻’进了我们心里。”

2021年9月,滨城区税务局机关党委副书记、党建工作股副股长张波主动请缨到滨城区滨北办事处北宋新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近两年的时间,他用脚步丈量乡村振兴之路,用行动诠释共产党员使命担当,建成年收益30多万元的食用菌生产基地,用“小蘑菇”书写了新六村的“致富经”,赢得了村民们的普遍认可和拥护。

扑下身子、搞好调研,他是集体发展的明白人

北宋新六村由3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有537户村民,1300多人,靠着2980亩的耕地作为主要经济来源,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只有底数清,才能方向明。”张波在工作日志的第一页写道。到村第一天,他就把掌握村情作为入村开展工作的第一要务。白天时间不够用,他就把家搬到村里,一天到晚走村串户,深入村民小组、田间地头,与村里的党员干部、老支书、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村民倾心交谈。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张波分类召开座谈会11次,征询对村集体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群众心声、百姓诉求,他都一一记录在工作日志中,从中分析摸索制约全村发展的原因,进而探寻增收致富的税务帮扶方案。

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摸清吃透村情民意后,张波详细掌握了新六村整体发展现状和优势劣势,很快就结合新六村实际捋清工作思路,针对性制定了新六村乡村振兴发展规划。新六村村委委员齐国青说:“张波书记来了1个月,脚上沾满了我们新六村的泥土,他是真心想带着我们村往好的方向发展、往富的方向发展呀!”

建强组织、夯实基础,他是党建工作的带头人

帮钱又帮物,不如建强党支部。发展规划制定后,执行起来还要靠村两委班子在全村范围内协力推动。面对村两委班子由三个自然村原班子融合而成,思想不统一、党组织涣散这一难题,他紧紧围绕滨州市“百村示范千村提升”活动,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提出了“建强党组织,以党建为抓手带动驻村工作和村庄发展,借助党建活动载体凝聚发展合力”的工作思路。

看着墙皮脱落、标语暗淡的会议室,张波首先瞄准了党组织阵地建设。他利用有限的资金,对多年未用的会议室进行整修,建立起宣传展板整洁、入党誓词醒目的规范化党员活动阵地,营造了浓厚的党建“红色”氛围。

阵地有了,思想更要跟上。接下来,他把“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作为统一村两委思想的重要手段,带头学习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列为必学科目,使村两委思想都统一到为人民服务这一主线上来。为了让宣讲内容接地气、聚民心,他主动邀请办事处领导到村里上农经政策特色党课,邀请致富能手现身说法,让党课从“理论”走向“实践”,让党的一系列先进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拓宽渠道、破立结合,他是共同致富的引路人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村集体的“自我造血”能力?这是张波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经过多方考察调研,在与村两委充分沟通讨论的基础上,结合新六村所处地理位置、区位优势、人力优势,张波初步确定了以菌菇养殖为发展项目的想法。为考察该项目的可行性,他马不停蹄带领村两委到山东七河生物、惠民齐发菌业、无棣双侯村香菇基地进行考察学习。白天他随团队在外调研考察,晚上就闷头分析项目利弊,经过村党支部公开讨论和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后,按照“稳步快跑”的工作思路,张波决定对该项目进行试点性开工。

项目确定下来了,但还面临两个关键问题:选址和资金。选址初步定于新六村原先闲置的学校,该校占地面积约22亩,已多年未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非常适合发展菌菇项目。为解决学校的产权问题,张波一边与办事处教委进行协调,一边到“娘家”滨城区税务局寻求帮助,在十几趟的奔波中,他妥善解决了土地问题和原学校值班人员的安置问题,并重新规划了用水、用电、通讯等公共设施。除此之外,他还协调区帮扶对接企业亚光毛巾有限公司,硬化新六村路面800余平方;联系帮扶对接企业滨州金马机械有限公司向北宋新六村无偿资助10万元,用于食用菌项目的前期开荒和产业园房屋改造及建设等工作。“疫情无情人有情,尽管企业资金紧张,但张波书记一心为民的赤子之心令人感动。税务部门辅导我们享受了不少税收优惠,现在反哺社会,也是我们应有的担当。”滨州金马机械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王建智表示。至此,菌菇项目硬件配套设施已基本建成。为解决流动资金问题,他又积极联系相关银行,进村宣传惠农e贷金融政策,为新六村申请国家扶农贷款50万元。截至目前,已建成食用菌大棚6个并投入生产。

为了拓宽销路,张波还发挥税务力量,通过税收大数据打通食用菌种植产销链条,除去与本地餐饮企业山东三利快餐有限公司签订长期合同外,还销往其他地市,预计村集体年收入达30万元。在该项目带动影响下,临近几个村村民也自发集资建起了食用菌大棚,新六村成了当地致富示范村。

用心用情、送暖问需,他是心系百姓的贴心人

致富是要务,民生是根本。驻村期间,张波始终把群众的大小事惦记在心里。到村任职时,正是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为了降低疫情扩散风险,他吃住在村里,与村两委班子同劳动、同生活,协调口罩、消毒液、医用酒精等各项防疫物资近万元,主动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发放慰问物资,协助卡点执勤值守,以实际行动织密农村疫情“防护网”。

在入户核酸检测时,张波无意中了解到村中有3位在校学生家中无劳动力,没有生活来源,无法支付其在校期间的生活基本费用,他就主动承担起他们的学费,以个人名义每季度为他们资助1000元,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为解决多年来村内道路排水不畅的问题,他积极协调市政部门,为不在原规划范围内100多米长的村主路改造雨污排放工程,在方便群众的同时也给村里节省了近万元资金。

付出总有回报,张波的工作成绩受到各级领导一致肯定,得到群众普遍赞誉,他先后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被滨城区党委政府表彰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和“优秀共产党员”,北宋新六村村民更是将“情系百姓为民造福”的锦旗送到了滨城区税务局。谈及驻村工作,张波表示:“我将继续保持只争朝夕的劲头,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一齐把乡村建设的更加美丽富饶,共同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付镇 冯洁文)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