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名山区中峰镇党建延伸茶旅一线 助力群众增收一片
发布时间:2023-06-25 11:19:0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冯叶 | 责任编辑:乔沐近年来,雅安市名山区围绕做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以“三茶统筹”找准茶产业增收“小支点”,撬动乡村振兴“大杠杆”。中峰镇立足特色资源,坚持以党建引领为统揽、以人才振兴为支撑、以科技兴茶为手段、以融合发展为路径,因地制宜发展茶旅融合,产业研学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茶旅经济提档升级。
引项目,强技术。强化与陈宗懋院士工作站、川茶所茶叶科技创新与转化中心、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展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发掘、特色新品种选育等技术研究,联合攻关关键技术难题,选育出蒙山系、名山系、川茶系、天府系等18个优质特色良种,名山白毫131、名山特早芽213审定为国家级茶树良种。通过中低产茶园改造、投入品管控和扶持入园茶企发展,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项目,建立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改种换植蒙山9号、川茶131等茶树品种3000亩,完成2.48万亩茶园标准化管理,驾驶植保无人机精准喷洒农药,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项目,建立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有效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30%以上,完成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1万亩。中峰镇坚持以牛碾坪科普基地为载体,依托茶树良种繁育场、陈宗懋院士(专家)工作站推动茶产业要素聚集与优化配置,持续增强茶科技支撑力。
育主体,拓市场。大力推广“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带动能力。围绕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农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统筹安排、产业带动的培训机制,培育一批适应农村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已注册茶产业相关专业合作社6家、家庭农场24家,培育致富带头人24名。建立“包保”茶叶加工企业工作机制,帮助茶企解决复工复产难题,引导全镇24家茶企规范生产,已完成SC证办理18家。依托牛碾坪景区前端游客集散中心构建招商服务平台,策划“禾耕之道·玩在四包”农耕文化旅游节、“牛碾坪亲子采茶”、汉服茶会、普茶会等推介中峰资源,吸引游客万余人次。依托抖音、淘宝等网络平台开展“直播+电商”带货,同步组织茶企参加“第一背篓茶”等线下推介活动,拓展销售渠道。目前,全镇茶企实现直播带销金额800万余元、展销收入100多万元。
抓融合,共富裕。中峰镇深入探索“农旅党建”,建立“学堂+培养+提能+就业+互融”服务模式,以文赋能、以茶促旅、以旅带茶。打造“茶+休闲度假”新模式。以牛碾坪4A级旅游景区为主体,以“采制品”体验为增长点、茶叶产品为附加卖点,提供采摘体验、文化科普、度假养生等“文化科普游”“沉浸体验游”。打造“海棠课堂”茶研学基地。依托海棠村党群服务中心、中省财政扶持项目在牛碾坪4A级景区入口建立“1+7+N”多元化培训机制,突出党组织引领,集创业孵化、就业培训、电商直播、茶艺研学、品茗赏景等一体,提供茶叶种植、采摘、加工、茶技、电商营销等全链条的培训服务,衍生形成“海棠集市”等乡村旅游新市场,实现景区辐射带动茶农增收。打造“共享茶室”茶文旅IP。以茶文化为载体,依托“海棠记忆”村史馆,投入130万元打造4间新中式共享茶室,预计正式投入运营后,全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增收10万元。(作者:雅安市名山区委组织部 冯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