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要出真招实策

发布时间:2023-06-28 10:55:5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肖小河 | 责任编辑:乔沐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身处大有可为新的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到调查研究的重要性,真正摸清基层实情,了解问题病灶,提出有益见解,切实推动工作高质量发展,为造福基层、服务建设打牢坚实基础。

作秀式调研背后折射出的是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用“经典调研路线”掩盖问题、粉饰太平,调研也就成了唱赞歌、走过场。作秀式调研危害极大,既看不到真实情况,无法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还给基层干部和群众造成负担,败坏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和问题的解决。因此,要坚决杜绝调研作秀、走过场,要以较真碰硬、真抓实干的作风推动落实。

调查前要准备“问题”而非仅“选题”。调查研究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连心桥”,党员干部能不能在调查研究中选准方向、找准问题、定准对策,关键是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座谈会开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沉下去”找问题、“心贴心”谈起来,让调研工作沉得深、脚步实、谈得透,真正服务于群众,掌握群众的痛点、难点、堵点,深入了解群众的所忧所思所盼,从群众的呼声中找到破解问题的思路方法。因此,党员干部要经常性地走出机关大门,用脚步丈量基层大地,与人民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在聊生活、话家常中了解掌握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

调查中要带着“身子”而非“架子”。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只有扑下“身子”,多一些“微服私访”,多一些真情实意,才能了解到最全面的信息。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至基层,放下“官架子”,扑下身子踩泥土,多到困难较多、环境复杂的地方多走、多看,在田间地头做调研,因地制宜了解情况;甘当“小学生”,与群众坐在板凳炕沿上多交谈,从群众的脸上找答案,从群众的呼声里寻方向,将社情民意摸准摸透,将真实情况带回,更好地服务于实际工作。

调查报告既要“研究”更要“讲究”。调查研究的最终落脚点是为了解决问题、办好实事、为民造福,研究数据是否科学,对下一步领导工作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党员干部在研判数据时,要客观真实、准确全面,力求通过数据信息,反映出所调查问题的典型本质。要懂得借力,适时邀请数学领域人才助力,运用数学模型做好客观科学的推理模拟,用好定性与定量推演分析方法,揭示数量表象背后蕴含的质的内涵和发展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抓住主要矛盾规律,提炼出事关全局的结论意见。(作者: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肖家河街道办事处 肖小河)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