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对外经贸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开展“舞动青春创芳华,情系教育守初心”主题教育活动

发布时间:2023-07-05 11:28:5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沈畅 | 责任编辑:乔沐

7月3日下午三点,重庆对外经贸学院“以文载梦,借艺创和”实践团在重庆市丰都县三建乡的少年宫开展了“舞动青春创芳华,情系教育守初心”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当地学生进一步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建立自信心、培育他们对舞蹈的兴趣,帮助他们拥有一条更加丰富多彩的成长道路。


(图为朱婷穗老师为小朋友们上舞蹈课)

在正式授课前,实践团成员通过社会调研发现丰都县三建乡留守儿童问题十分普遍,当地学生大多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因此实践团从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入手,结合三建乡留守儿童现状,通过教授儿童舞蹈,帮助当地留守儿童树立自信心,用舞蹈为留守儿童打开心灵的窗户。

实践团邀请到丰都县社坛镇金秋幼儿园朱婷穗老师进行舞蹈教学。“我是小花朵,开在爸爸妈妈的心窝,亲亲甜甜哒。”朱婷穗老师伴着歌声起舞,孩子们有的拍手为她打节拍,有的跟着音乐一起哼唱。曲毕,孩子们眼睛亮亮的盯着她,她问道:“小朋友们想学这支舞吗?想学的小朋友举手。”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随后,实践团成员们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教孩子们,每一句歌词对应着一个动作或是好几个动作,部分孩子觉得动作太多记不住,闹着不想学了。实践团成员们放慢了教学进度,简化了舞蹈动作。孩子们一步一步的学,终于成功学会了这支舞。虽然动作不够流畅,但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欢乐和自豪,内心都充满了自信。朱婷穗老师问道:“小朋友们学会这支舞开心吗?”“开心,回家可以跳给爸爸妈妈看了。”“我终于会跳舞啦!”“原来我也可以跳的这么好看!”孩子们开心地回答着。课堂伴着音乐“我是小小花朵,笑一笑美美的……”进入了舞蹈教学尾声。

(图为实践团成员一对一对孩子进行舞蹈教学)

“革命影片进课堂,红色精神染童心”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稚嫩的歌声在教室里回荡,实践团成员们以一首经典的抗战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开启了孩子们的红色课堂之旅。为了更深入地传递红色精神,实践团成员带领孩子们观看了《西柏坡2英雄王二小》的电影片段,给孩子们完整生动地讲述了放牛娃王二小的故事。真实的红色经典故事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了王二小不畏牺牲的爱国情深,促使他们更加深刻地感悟革命精神。在实践团成员们的循循善诱下,孩子们纷纷敞开心扉、踊跃举手、大胆发言,分享自己的感悟。

通过影片,小朋友们学习到了王二小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结束后实践团成员对小朋友们进行提问,大家都畅所欲言,纷纷讲述了他们心目中的英雄。

“趣味小游戏,温暖留守心”

接下来的两个小游戏则使孩子们进一步打开了自己的内心。第一个游戏是“泡泡堂大比拼”,实践团成员先示范了游戏玩法,接下来就是孩子们闪亮登场了,一场激烈的争夺大赛在骄阳照耀的夏日午后正式开始。“五个泡泡堂大比拼!”随着实践团成员的一声令下,“小小泡泡堂们”个个卯足了劲寻找伙伴,孩子们都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中,羞涩的脸上绽放一朵朵灿烂的笑花。第二个游戏是“123木头人”。小朋友们站在一排,然后由一位小朋友开始数数“一、二、三”,同时其他小朋友会随着数数的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例如跳起来、摇头晃脑等。小朋友们玩这个游戏时常常充满了欢乐和惊喜。他们会聚在一起,通过一起数数并做出各种有趣的动作,在提高小朋友们表达能力的同时加深彼此间的沟通联系。

(图为小朋友们踊跃参与游戏)

教学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与孩子们进行了亲密交流。根据调查,这里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不在家,缺少关心和爱护。从教学过程中来看孩子们的内心都是很脆弱、没有安全感的,实践团通过舞蹈教学、观看红色影片和小游戏环节给了孩子们展示自我、释放自我的机会,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知识,还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了慰籍,培养了他们对艺术的兴趣,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图文/通讯员:沈畅)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