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赴武宁开展乡村振兴三下乡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3-07-06 16:55:4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江山 谢晓晴 | 责任编辑:乔沐为深入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助力乡村振兴,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2023年6月28日至7月4日,外国语学院“红细胞”行走课堂乡村振兴调研团赴江西省武宁县官莲乡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
学习“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6月28日,调研团走进官莲乡,就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和基层乡村治理开展调研走访。
90后乡长张来介绍了官莲乡打造“产业美、环境美、人文美、和谐美、建设美”的“五美”乡村,全力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的经验做法,鼓励同学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迸发对“三农”工作的热情,在向农村学、农民学的过程中,努力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校友黎圆圆副乡长介绍了加强村规民约建设、“有事先商量”基层民主议事会等基层治理的创新做法,生动描述了一个乡镇干部的日常,没有轰轰烈烈,更多的是朴实无华和家长里短。
随后两天,“红细胞”们先后实地走访了莲花村、东山村居民。东山村是一个移民村,为了让来自十六个省的移民百姓更快的适应下来,武宁县制定“一村一策”,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在走访中,我们既听见村民诉说移民初期的不易,又听他们娓娓道来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村民团结奋斗,创造庐山西海滨湖第一村的光荣奋斗史。这正是“千万工程”经验在官莲乡的生动实践。
情系留守儿童 赋能乡村教育
为关爱留守儿童,调研团在东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教学点,对村内的留守儿童进行课业辅导和素质拓展教育。课后,成员们还会入户走访,对东山村留守儿童的现状进行调研。
在官莲乡中心完小,调研团对村镇学校师资、外语教育、音体美教育等方面开展专题调研,与小学教师召开乡村教育调研座谈会。聂凌云校长向同学们全方位解析了乡村基础教育现状。如今的完小设施完备,师资稳定,教学质量向优,以全新的姿态呈现在同学们面前。与相关企业合作的首届“官莲吉他班”,更是用音乐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带动了乡村素质教育的发展。
推广普通话 语助村民就近就业
在乡村振兴的举措中,提高普通话覆盖率,克服语言隔阂,对乡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都有着重要意义。“红细胞”们与官莲乡驻地的省高速集团畅行分公司开展了“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同学们对公司周边村庄的村民、小朋友进行推普宣传,和公司招聘的当地农民开展推普互动,与西海服务区过往游客互动,将知识讲授和趣味游戏相结合,寓教于乐、寓学于趣,致力于将“说好普通话”的种子扎根在每一位村民的心中,提升村民就近就业能力。
党建引领 让党的二十大精神走心走实
在官莲乡,调研团参观了全国文明村——东山村的村史馆,深入了解东山村“‘六朵’莲花映党旗,一心向党‘莲花红’”的党建工作品牌,以及“五个一”乡村振兴新模式。
随后,调研团团长、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江山做了党的二十大精神专场宣讲,他以《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与内涵,让在场聆听的干部群众更加深刻理解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受欢迎。
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广大党员干部衣襟菖蒲,履间泥泞,用奋进绘成乡村未来新画卷。调研团成员们纷纷表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实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双腿丈量祖国大地、乡村故土,为投身祖国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而奋斗,为解民生、治学问而发奋读书,以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图文:江山 谢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