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教育科技助农 高校创新创业项目成果显著
发布时间:2023-07-12 13:22:4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辛文 | 责任编辑:乔沐新时期,“三创”教育成为各大高校聚焦的关注点。其产教融合、科教助产的形式不仅推动高校的办学水平提升,更是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
不少高校纷纷推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寓教于产的同时,切实做到了振兴产业,助力发展。特别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三农项目成为“三创”兴产最直接的受益者。其中,福州墨尔本理工职业学院探索出了属于自己的“三创”教育模式,大力推动教育教学科研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构建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形成“大赛+平台+实践”模式,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充分展现了学校在“三位一体”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将专业教育、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据了解,在校党委牵头主导下,建设“大学生三创服务中心”,强化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成效喜人。2017年以来,荣获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获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老师;荣获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6项、铜奖8项、创意奖2项并获优秀组织奖;荣获“创青春”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高职组铜奖8项、优秀奖2项;荣获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金奖、省赛金奖。
2023年福州墨尔本理工职业学院再次以科教兴产,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端发力。以“豆蔻年华”“鲍之家”两支“三创”实践队伍为标杆,进一步响应社会需求,助力科技兴农。
据悉,“豆蔻年华”项目负责人邓铠为福州墨尔本理工职业学院在校大学生,是“清流豆腐皮”制备技艺第六代非遗传承人。自幼跟随母亲兰爱珍学习制作豆腐皮,深知传统豆腐皮制作工艺效率低,进入大学学习后,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及创新创业的勇气和智慧,传承非遗技法,发扬工匠精神,科技赋能非遗。
在邓铠的带领下组建了“豆蔻年华”创新创业团队,在福州墨尔本理工职业学院雅育导师(班主任)工作机制指导下,团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充分发挥学校的平台资源优势,寻求福建省农科院、福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闽江学院等高校支持,以科技赋能非遗,推动清流豆腐皮产业发展。
项目团队经20余次走访调研,发现传统豆腐皮制作存在耗时、费力、低产,低优四大痛点。在其母亲兰爱珍和团队成员的努力下,于2023年1月9日成立福建省清流县鑫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用科技之力迭代研发5大核心生产设施设备,并优化非遗技法,创新研发新兴预制菜,制定生产“五统一”和产品“分级分类”标准,打造专属南宋皇后ip,设计文创产品,赋予鑫珍清流豆腐皮独特的历史魅力。
今年3月开始,团队在三个月时间里为23家农户进行厂房改造,设备更新,帮助农户增质提效,产量增产50%,优品率提升21%,产值增收64%,每日工作时间由原来的11小时缩短至8小时,每月每户增收1.88万元,累计增收48.9万元。对农户实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以“一改,二借,三助,四传,五统一”为帮扶模式,以“公司(科技创新)+合作社+种植基地+营销体系”的新模式走出一条特色产业致富路。团队已申请15项实用新型专利,助力162家农户增收达970万元。项目的持续生存能力,模式可复制、可推广、具有示范效应等,成功做到开发一片资源,形成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服务一地经济。
显然,“豆蔻年华”创新创业项目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典型。以非遗传承为魂,以工匠精神为本,以科技创新为媒,以三农为先,以民生为重,以创新为要,以产业为基,以帮扶为底。通过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多渠道赋能“三农”,最大实现“三产”融合。在助力农户生产、推动乡村振兴、构筑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同时,发展振兴模式,实现四个创新,打造“让农户在家门口就业”模式,积蓄乡村人才以科技赋能非遗,推动当地豆腐皮产业发展。
专业教育、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做法,让福州墨尔本理工职业学院率先走出了“三创”教育的成效之路,引导福墨学子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家国情怀,培养创新意识,增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福墨“四有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