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海拉尔路街道:用好“民情图”织密“惠民网”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发展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3-07-14 17:47:4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林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既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更是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诉求的根本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完善社会治理共同体系提出明确要求: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在推动社会善治、共治、智治、优治过程方面,海拉尔路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在“三个保障,三个体系,四个品牌”方面入手,横纵贯通,多措并举凝聚辖区各基层党组织、各族人民共同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体系。
坚持党建引领 以三个保障推进全覆盖
夯实组织保障,筑牢服务堡垒。海拉尔路街道辖区内老旧小区、单位家属院较多,驻区部队、高等院校、商企单位等分布于10个社区。海拉尔路街道因地制宜,采用一社区一方案,完善网格摸排、党员报到、居民议事等流程,健全“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区党群服务站”组织架构。构建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重点、小区党群服务站为基础,在职党员“三进两认岗”、驻区单位、“两新”组织党组织共同参与的“1+10+N”型党建组织体系。“1+10+N”党群服务体系,即1个街道党群服务中心+10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N个小区党群服务站,通过推动党群服务体系纵向深度发展,将服务阵地真正扎根在群众家门口。同时发展“1个党群服务阵地+10分钟党群服务圈+N个党群服务”项目,通过不断挖掘党群服务项目横向潜力,充分发挥出党群服务阵地的能量优势,纵深结合,筑牢为民服务新堡垒。
(体校党群照片)
强化阵地保障,扩大服务范围。海拉尔路街道多方协调驻区单位、部队、高等院校等,申请闲置房屋,充分整合调配资源,通过调研走访合理规划办公用房,为社区、小区落实办公场地,有力地保障党组织阵地和业主活动场所。同时,将社区阵地逐步向小区院落延伸,摸排辖区闲置和可充分融合的场所,从组织架构、体制机制入手、整合党建政务、社会群团服务等各种资源,持续深入延伸党群服务末梢。着力构建“1+10+N”党群服务矩阵,实现党群服务中心全覆盖。军区社区作为双拥共建社区,以增进军政军民团结发展为指引,聚焦便民服务、网格治理、五社联动、军人军属优待、民生改善五大服务功能,突出“党建领航”、“五角星”、“军队文化”,在党群服务中心一楼打造“五只哨所”,突出“繁星文化”,在党群服务中心二楼打造“五星阵地”以便更好为辖区居民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军区社区阵地建设)
落实人员保障,完善队伍体系。海拉尔路街道持续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聚焦人才选用规范化、能力全科化、队伍职业化,配套社区“两委”人员96人,社区工作者106名,专职网格员107名,建立由1名网格长、多名网格员、执法力量等参与联动的“1+N+X”网格工作模式,及时发现解决矛盾纠纷、安全隐患,提供帮办代办等服务。社区坚持“一核引领”,充分协调辖区内各领域同心融合,围绕“党建+”,着力加强社区党委和各级单位党组织在社区管理、服务各族居民中的作用。
(体校的微网实格)
理顺工作机制 以三个体系促进一盘棋
全面考核,构建上下贯通的责任体系。海拉尔路街道坚持“书记抓、抓书记”,保证每年开展两次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切实压实工作责任;建立基层党建工作调度制度,通过书面汇报、实地调研等方式,定期召开基层党建调度会议,推动工作落实;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通过定期汇报、专题研究、全面总结,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民主议事、“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召开党工委会议,科学规划,共商共议。从严落实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对社区、“两新”党组织各项工作一包到底,抓实党建工作“责任链”。
整合资源,构建左右联动的组织体系。海拉尔路街道以党建为引领,统筹联合驻区单位、“两新”组织,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跨行业跨单位建立党建联盟,与17家成员单位签订《共建协议书》,组织党建联席会,推动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建设。深耕不同行业党建联盟体体系,赛马场路红色楼宇党群服务中心暨“红蜂驿站”,运用串珠法的形式,以赛马场社区党总支为“线”,以内蒙古少数民族服务中心、永泽咨询党支部、巨华酒店等党支部为“珠”,通过以强带弱,以少带多的发展方式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依托红色楼宇辐射带动周边企业积极参与各类活动。真正实现共建共商、实事共办、文明共创、难题共解的局面。
(赛马场社区红色楼宇)
加强培训,构建高效运转的制度体系。海拉尔路街道健全党员教育管理,把握经常性教育这个基本定位,采取中心组学习、专题专班、理论宣讲、实地调研等线上线下、集中学习和自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做到领导、干部、网格员、社会工作者等全覆盖全培训。与内蒙古财经大学法学院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和基层干部能力提升培训基地,组织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班三期,将新时代学生实践与干部锻炼互促互进,为进一步构建完善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基层治理培训)
树立精品意识 以四个品牌展现新格局
一心一意做强“亲邻”城市党建品牌。海拉尔路街道以“邻心聚力一家亲、社区治理一条心”为目标,坚持党建引领这一核心,通过党建联席会议、共驻共建等机制,引导一心服务,建强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志愿者三支队伍,构造组织、资源、服务、机制四个共建“亲民”党建模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型社区。街道切实发挥“大工委”作用,夯实社区“大党委”堡垒,体校巷社区党委积极组织辖区6家驻区单位成立党建联合体,着力打造呼和巷、北郊公园和武警家园小区三位一体的“红色街巷”,集“阵地联盟”、“队伍联盟”、“宣传联盟”和“活动联盟”于一体,在“街巷层面”有效夯实城市基层党建基础。
(红色街巷照片)
全心全意做细红色服务品牌。海拉尔路街道及所辖10个社区深化党建引领接诉即办工作,党员亮身份、工位亮标识、工作亮标准的“三亮”行动,进一步推进服务质量;在为民服务工作站点开设“党员示范服务专席”,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咨询和受理服务,召开党政联席会深入解决接诉即办复杂事项,为了更好地为群众解决问题,设立“党员领导干部接听日”,全心全意为群众答疑解惑。军区社区将“以人为本,和美领里”作为服务理念,围绕党建+多元治理、拥军优属等重点工作,打造了极富“军”的特色的“一号五哨八连队”社区品牌,全面提升智慧化军民共建双拥示范社区的特色服务功能。
(我是党员我帮您)
共策共建做精红色治理品牌。街道所辖10个社区按照一个网格300户的标准,共划分网格110个,配备总网格长10名,网格管理员10名。成立27个网格党支部与81个党小组,发挥党员、网格员的探头作用,收集社情民意,实现党建引领下的主动治理、未诉先办。网格员下沉网格开展网格巡查、民生服务、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调处、社会治安防控、政策法规宣传、疫情防控排查等工作,认真履行网格工作职责。海拉尔路街道气东社区逐步向进社会化管理过渡。社区聚焦“五抓”即“找党员”抓骨干、“建组织”抓覆盖、“优机制”抓统筹、“聚合力”抓服务、“植文化”抓提升,在社区党委和小区支部共同努力下成立了由支部书记牵头,在职党员、热心居民、单元长为主体的小区自管委员会,形成了小区事务有人管,众参与的的议事平台。
(气东党群服务站照片)
守正创新做实新兴领域党建品牌。海拉尔路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织密服务阵地体系,积极探索聚焦新型业态、新就业群体,强化快递、外卖等行业党建工作,帮助新就业群体排忧解难。在赛马场社区内蒙古银行党群服务中心、体校巷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及八一路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打造3处“红蜂驿站”联系服务点,针对快递员、外卖骑手等服务群体,提供充电、加水、休憩、党建知识学习交流等专业化、精细化服务。
(红蜂驿站照片)
立足实际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立足需求建设基层治理新格局。海拉尔路街道将继续坚持党建领航,共建互融,推动各民族实现主题参与最大化,共治共享,促进社区实现治理成果最优化,用本土“民情图”,织密幸福“惠民网”,开创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