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洼地”的引路人——记沭阳县周集乡史洼村党支部书记毛杰
发布时间:2023-07-17 16:54:0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徐加友 徐士林 | 责任编辑:乔沐在离沭阳县城东南角40多公里处有一个周集乡,在离周集乡镇府十公里处的西南角有一个村叫史洼村,1000平方米建筑时尚、功能齐全的党群服务中心成为史洼村醒目的标志物。当你走进服务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设置井然、配置有序的服务大厅、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妇女儿童之家、文体活动室、残疾人之家、居家养老服务等实施齐全的功能室。最能吸引人们眼球的还是那荣誉墙上的一块块奖匾,有获得市委市政府表彰的,有获得县级单位表彰的,有所在乡镇党委政府表彰的。
2018年,史洼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1.08万元,是“十三五”省定经济薄弱村,那时的村情村貌村民们永记不忘。全村洼地面积3660亩,水域面积80亩,六个村民小组共有550户人家,2446口人,建档立卡户达152户,低收入人口达481人。2018年底经村民们选择推荐,根据上级党组织考察安排,毛杰担任史洼村党支部书记。毛杰,1989年出生,2010年入党,大专学历。面对眼前的史洼村,他深感压力不小。如何展示明天的史洼村?这使他产生了很大的动力。身上压着担子,心中就有责任。面对贫穷落后的史洼村,如何干?怎么变?这是他最上心入脑的事。
紧接着他开始演奏带领村民走出洼地、走向富裕的三步曲。
要想富先修路。把泥泞土路铺就成通向致富的金光大道。狭长的史洼村交通闭塞,通向乡镇唯一一条4.5米长的主干道全是烂泥土路,“外面人进不来,村里人出不去”,生产生活尤为不便!这一情况毛杰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他自筹自垫资金将4.5公里烂泥路修成水泥路;出入这条水泥路的轿车和各式各样的经营运输车辆也日益增多。
改变传统农业,发展高效农业。史洼村是沙土地,地势洼、土层厚、水源充足,种植草坪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决定改变一麦一稻的历史性的传统种植方式,2019年毛书记开始流转土地,自己带头种植140亩草坪,当年种草坪亩均收入达8000元,是种植稻麦收入的四倍,同时吸纳三十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60多岁的村民毛大珠深有体会的说:“毛书记种植的草坪其中有我家流转出的6亩地,年土地租金收入达4800元,我在草坪地上班负责浇水等管理工作,每个月还有2000多的收入,是毛书记种草坪让我家稳定脱贫。”
69岁的建档立卡低收入户陈雨如数家珍道:“我在村里图书室当管理员,每个月有600块钱的收入,现在又在毛书记的草坪基地管账目,每个月有1800元的收入,做梦也没想到自己都这么大岁数了,不出村每月就有2400元的收入。”
结合乡村治理,盘活资产、创办企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毛书记的三步曲引领史洼村实现了人力和资源的快速流动,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省委住宿扶贫工作队为史洼村创办的“海松服饰”企业,曾处于闲置状态,在乡村治理、盘活资产资源过程中,毛书记想得多、看得远,他将服装企业“海松服饰”的厂房对外出租,不仅使村集体每年增加15万元的租金收入,同时促使这个企业高速运转。现在这个企业已吸纳当地120多名就业人员。29岁的赵静是史洼本村人,她在这个服装厂做缝纫工,月薪4000多元,离家近上下班方便。位于沭阳县贤官镇的扶贫厂房盘活出租后,村集体年租金收入9.8万元;位于周集乡老街村的富民项目绩效分红村集体年收入达10万元;2018年12月投资新建的光伏发电项目,村集体年收入1.2万元;村集体购买的草坪机械租金年收入达4.3万元。
村里的集体年收入由2018年前的1.08万元猛增到2019年的51万元。村里集体有钱了,为民办实事、谋发展的底气就足了。
2022年村里投入4万元,疏通了全村境内的所有排灌渠道;投资7万元进行乡村环境整治,治理黑臭水体;投资43万多元在村主干道安装234盏太阳能路灯和6盏景观灯。
这位年轻的支部书记正在默默地实现他2023年的强村富民发展计划,推动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特色绿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扩种草坪面积300亩,利用史洼村较好的水质优势,新建水蛭养殖场40亩,为村民提供300多个家门口就业岗位。
毛书记的担当作为取得了上级领导的信任,赢得了村民们的高度认可,一份份含金量很高的荣誉证书回答了这个问题。2008年还身为学生的毛杰被江苏省教育厅江苏团省委评为“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2020年史洼村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示范村”;2021年他被授予“全省脱贫攻坚暨对口扶贫合作先进个人”;2022年当选为宿迁市第六届人大代表。
毛书记非常自信:“有党的富民政策做后盾,有上级党组织和全体村民的关心支持,我有决心、有信心、有责任也有能力带领史洼村走出洼地,走向发展高地、富民福地!”(图文:徐加友 徐士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