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枝江:以“五大行动”引领省级法治政府示范创建

发布时间:2023-07-18 11:01:1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辛文 | 责任编辑:乔沐

2021年以来,枝江市以“五大行动”引领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以示范创建促进工作提升,推动法治建设走深走实。2022年湖北营商环境综合考核评价县市区中排名第6;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容缺快办”平台,8个改革事项被省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通报为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数量位居全省县市区第1位;2022年枝江市公正执法满意度位居全省第5位、宜昌市第1位;马家店街道计划社区被命名为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相关工作得到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肖菊华充分肯定。

突出法治引领,推进行政决策大规范行动。一是严格合法性审查。以竞争性磋商方式高标准组建市政府法律顾问团,全市党政机关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出台年度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和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市镇两级全面启用“合法性审核专用章”,从源头上预防违法行政和不当行政。2021年以来,审查各类涉法事务、合同协议、行政规范性文件等700余件次,提出修改意见1100余条。二是规范文件管理。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及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实施后评估、专家论证等系列管理制度,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2021年以来,向市人大常委会和宜昌市人民政府报备行政规范性文件22件,合法合规率100%;累计修改9件、废止10件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的文件,并向社会公开清理结果。三是严格政务公开。新开设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行政规范性文件库等专栏。2021年来通过枝江市人民政府网主动发布政策文件69件、政策解读33件、政务专题9个、政务信息20616条,全市政务新媒体累计发布信息1.9万余条。公开人大建议办理件341件、政协提案办理件450件。通过枝江市人民政府网站开展民意征集活动17次,收集意见建议15条。处理依申请公开42件,答复率达100%。

坚持督学并进,促进执法能力大提升行动。一是完善监督机制。建立“1+1+5”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机制(1名市级领导、1个牵头单位、5个成员单位)和“十免三减”(10种免责情形、3种减责情形)行政执法尽职免责工作机制,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基层行政执法监督局;推动市行政执法监督局与市纪委监委、市委巡察办、市检察院有机贯通,作出处理决定6个,开展谈话38人次,提出检察建议27份。二是探索联合监督。坚持行政执法队伍联建、专业联训、执法联管、案卷联审、效果联评,在全省率先成立“行政执法案件联审中心”,在各执法主体不变、执法权限不变、执法程序不变、审核人员身份不变、执法责任不变的前提下,采取集中办公、集中审核、集中听证的方式进行法制审核,审理重大行政执法案件27件,提出法律建议115条。三是强化队伍建设。从“两代表一委员”中聘请15名同志担任法治督察员。建立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月度考试和约谈促学新机制,开展5次知识测试,26个行政执法部门累计1500余人次参考。对平均分低于60分的执法单位主要负责人和不及格行政执法人员进行约谈,目前已集中约谈2批次132人次,其中主要负责人8人次。通过以考促学,我市行政执法队伍素质和能力不断提升,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被表彰为“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基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先进集体”。

聚焦企业服务,助力营商环境大优化行动。一是聚焦需求,提升服务温度。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便企专席,安排涉企经验丰富的24名职业律师轮流值班,为企业提供“坐诊式”法律服务。开展“法治枝江律企行”活动,主动对接工业园区、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提供法治体检400余次,为178家企业挽回经济损失6800万元。二是柔性执法,把握执法尺度。20余个行政执法单位制定并公示行政执法“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免于强制”四张清单。聚焦精确柔性执法,在37个重点执法部门广泛运用劝导示范、指导约谈等非强制性执法手段,打造“精诚共治”执法新模式,市税务局被评为“全国行政执法先进集体”。三是强化督查,彰显监督力度。成立专班,定期开展涉企行政执法案卷评查,重点发现和整治滥用行政裁量权、“一刀切”、“运动式”等不规范执法行为。2021年以来综合评查案卷157卷,排查出违法违规线索46条,作出处理决定6件,下发监督建议4件。

厚植信仰土壤,开展法治教育大宣讲行动。一是建强乡村普法队伍培沃土。在全省创新建立法治乡村建设指导员制度,为“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挂牌,培育“法律明白人”1408名,“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446个,2022年度“法律明白人”化解纠纷矛盾和止诉息讼共计1687件,开展法治课堂宣讲380余场。二是抓住“关键少数”强引领。制定市委中心组、市政府常务会学法计划。2022年度组织6294名国家工作人员参加学法用法考试,参考率、优秀率均为100%。150余名“五长”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五长讲典”。三是创新宣传方式结硕果。打造“线上+指尖”多媒体普法模式,利用广播、云上枝江、抖音、微信公众号、喜马拉雅等平台,推出“老徐说法”“法治政府面对面”“学法很容易”等系列普法节目。开展《民法典》《长江保护法》等主题法治文化作品创作大赛。《向校园欺凌说不》法治课在全省法治精品课征集活动中荣获一等奖;与“荆楚网”合作拍摄“长江大保护”主题宣传片“守护一江碧水”;建成全省县市级最大民法典主题公园;成立全省首批县级“法治文化创作基地”2个。

紧盯群众所需,深化基层治理大创新行动。一是打造共同缔造“枝江模式”。以共同缔造理念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探索打造平安法治建设“一共三同五集成”模式,细化基层依法治理单元,全市共选出联户长5117名,包联全市17.4万户家庭,由联户长定期组织“湾落(小区)吹哨、大家报到”,发挥联户长末梢治理作用,不断推进“枝治久安”建设。枝江被列为全国首批美丽家园、共同缔造试点县,《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枝江探索”》被《学习时报》推介。全力推动全面依法治镇各项工作要求在基层落地见效,全市依法治镇(街)议事协调机构实现全覆盖。二是做好法治服务“民心工程”。建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做优做实市镇村三级平台,形成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村(社区)公共事务的新格局。创新建立法治乡村建设指导员制度,聘请254名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为法治乡村建设指导员,开展“双入户”活动300余次,协助联系法律服务事项184人次,助力乡村建设。三是答好定纷止争“时代考题”。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资源融入老百姓的家长里短,选聘人民调解员1046名,设立调委会221个,实现全市人员调解组织网络全覆盖,顾家店派出所被评为全国首批“枫桥式派出所”。创新“五调”工作法,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自2022年3月中心运行以来,共调解重大矛盾纠纷473件,赔付金额3938万元。发挥联户长作用,带动群众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98起。(通讯员:徐君/图文)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