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漳州南靖林改,探寻“两山”转化密码

发布时间:2023-07-18 15:06:53 | 来源:咸宁新闻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乔沐

近年来,漳州市南靖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实现“生态美、百姓富”有机统一为总目标,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加快绿色富民产业发展,全面建设现代化林业。

7月5日,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赴福建省三市三地“挑战杯”红色专项集体林改实践队在指导老师黄衍的带领下走进漳州市南靖县,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总结林票地票发展成效、探寻“两山”转化密码,共同发掘林改精神内涵。

实践队与村干部合影

南靖县 创新林改 让“青山变银山  ”。

南靖县南坑镇南塘村是全国首张林业地票、漳州首张林票的诞生地。南塘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创新探索“地票、林票”  发放改革试点,加快“两山”转化,高质量推动林业改革发展,于2023年3月成为县级林改示范村。南塘村将村内碎片化低产的毛竹林通过重新规划,村民入股、租赁等方式,提高其经济效益。第一期511亩合作造林的“林票、地票”已经进行精准确权。

实践队在南塘村村委小院,与部分村干部共同讨论了林改,林票、地票发展进程。目前村集体及村民以林地入股,分得收入总额的20%。其中村民占比17%,可获得每亩1700元净收益;村集体占比3%。在林权制度改革下,过去“半荒半草”的荒山通过南塘村村民勤劳的双手变成漫山遍野的桉树林,过去制约村民致富之路的“绊脚石”成为村民的“聚宝盆”。

林业地票、林票

赖书记谈到,南塘村实行集体林地“三权”(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股份化、证券化,进一步明晰集体林地“三权”边界,落实“三权”权益。未来发展,要参考学习广东部分地区林业的生产经营模式,降低过程人工成本,切实让林农增收,进一步推动改革成果由林农共享。同时,在现在颁发林权证、村集体以提供林地方式入股参与国有林场造林过程中,要注意对林农的风险兜底。

集体林改为山区林区贯彻落实“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提供实现路径,从而推动林业产业实现快速发展,达到产业兴旺。

实践队参观了当地的原生态土楼,初入土楼,队员们便感受到一股烟火气与历史所杂糅在一起的浓重气息。走在古朴的地板上,抚摸历史在这里留下的淡痕,队员们仿佛与历史面对面来了场雅谈。

队员们在土楼调研

南靖县在林改中始终将乡村振兴扛在肩上,着力实现生态更美,百姓共富。南塘村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逐步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建设,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宽阔的水泥公路直通土楼门前,增强了土楼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幸福路”。

在乡村走访和调研过程中,队员们充分感受到了林改下乡村振兴的成果。村民们的获得感、幸福度不断提高,笑容洋溢在脸上。

南靖县集中力量做大做强兰花种质资源保护种植基地等项目,推动林下经济高效发展。深化集体林权经济体制改革,紧盯兰花、茶叶等优势“五香”产业,培育职业农民,想方设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不断鼓足群众的“钱袋子”。

实践队来到南塘村兰花基地。经负责人深入介绍,队员们了解到了目前走在全国前列的兰花无土栽培技术。无土栽培不仅释放兰花的生长空间,同时也让兰花生长花期变得可控。同时也学习到兰花繁多的品种(蛇兰、春兰、建兰、惠兰等),生长习性以及不同的花期。负责人骄傲的说“这些兰花每天都以最低上千盆的数量销往全国各地,即让南坑村的品牌享誉全国时也成为一种为农民增收提供新路径的特色农业产业”。队员们在感叹兰花培育技术成熟助力产业振兴的同时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农林院校学子身上所肩负着乡村振兴的伟大历史使命。

负责人在向实践队员介绍兰花

未来,南靖县将充分运用南塘村林改的成功经验,加大地票、林票的推广力度,盘活林业资源,推广经营共管、资本共享、收益共盈的林业共享经济模式,实现多方共赢,让农民获得绿水青山带来的红利,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更大贡献。实践队员们也表示,未来要发挥专业知识,抓住时代契机,为坚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持续发扬“林改经验”、赓续林改精神,继续书写青山传奇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通讯员: 蔡京豪 曾庆杰)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