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重任在肩 强国兴农使命光荣

发布时间:2023-07-20 16:29:3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翟志彬 毕谦 胡林林刘 睦和 乔善智 郭婧涵 | 责任编辑:乔沐

——华中农业大学学子赴湖北省十堰丹江口市社会实践总结

为充分立足专业知识,练就过硬本领,厚植知农爱农兴农的情怀,积极践行“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的号召,2023年7月7日至2023年7月16日,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暑期“三下乡”赴湖北省十堰丹江口市社会实践团前往丹江口市,从生态文明、专业知识、美丽乡村、走访调研四个方面开展此次社会实践活动。

生态文明始于心,水土保持鉴于行

丹江口市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中国重要的湿地保护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水土的情况牵动着国家生态文明的发展。丹江口市作为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社会实践基地,为资环学子了解水土保持的具体工作以及全方位、多层次认识水土保持核心研究方向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践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将专业知识所学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将人文关怀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宝贵机会。

五龙池村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附近。同时,村内有着大面积种植的烟草,烟草也是该地区的农村特色产业。水质状况以及土壤状况对烟草以及其他庄稼的生长与产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丹江口市水利和湖泊局在村内建设丹江口市水土保持监测站,以此来对当地水土状况做定期检测,保持水土的同时,助力当地农村的发展!

此次实践团六人前往丹江口市进行水土保持调研活动,将生态文明思想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积极践行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社会实践观。

立足专业特色,知行合一出真知

7月8日至7月10日,实践团成员深入基层,走向大山深处,走向玉米地、走向长满荆棘的山地,开始了为期3天的具体实践工作。在这三天的具体实践工作中,实践团成员在研究生黄一鸣的带领下采集各个采样点的土壤水含量,并且检查设备状态,对采样管进行抽气负压操作。这些完整的数据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监测当地的水土状况,并为水土保持监测站的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

队员们正在进行土壤溶液的提取

这三天的实践,实践团成员充分立足了环境专业的特色,更加懂得了要知行合一,在实践中出真知。通过这三天的工作,实践团成员不仅巩固了专业知识,还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与农村蒸蒸日上的景象。实践团成员在实践当中“自找苦吃”,培养“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奋斗、特别能奋斗”的精神品质。水土保持监测站研究生黄一鸣在肯定团队工作后提出建议并给予鼓励:进行社会实践,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端正自己的态度,制定详细计划,通过这次经历能够学有所获,不断成长。

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美丽乡村

为扎实推进乡村的发展、建设、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7月11日至7月12日,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赴湖北省十堰丹江口市暑期社会实践团在队长翟志彬的带领下深入丹江口市五龙池村走访调研,与当地村民、相关领导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当地村民的生活质量与生活现状,共同致力于建设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振兴。

11日,实践团前往张阿姨(化名)家进行走访调研。在走访调研中,实践团了解到本地村民大多以种植业为主,张阿姨家种植有玉米、小麦、西瓜等作物,这些农作物也是张阿姨的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关于为什么没选择种植当地的特色产业——雪茄烟,张阿姨说道:“雪茄烟种植很是耗费时间和精力,虽然每亩利润高,但是自己还要照顾两个女儿考学,就选择放弃了种植雪茄烟的打算。”

实践团成员在刘阿姨(化名)家调研

据了解,五龙池村生态环境与雪茄烟种植要求相适宜,并且采收晾制后由烟草公司统一收购,每年每亩种植雪茄烟的利润远远高于种植西瓜、小麦等其他作物。因此,雪茄烟种植便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

随后,实践团又随机走访了几户烟农,了解当地村民对雪茄烟种植的看法,存在问题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在此次走访调研中实践团对当地雪茄烟叶产业的情况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感受到了村民们对“发展烟草特色产业、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的坚定信心。

实践团队长翟志彬在晾烟棚了解烟叶情况

次日,在村委会纪检委员方波同志的带领下,实践团前往了丹江口市习家店烟叶站。通过与烟叶站站长孔为博进行深入交流,实践团了解到,习家店烟叶站作为烟农的服务中心,主要承担雪茄烟叶育苗、田间管理、晾制、发酵各环节的技术指导、专业化服务以及烟叶收购调拨的责任,帮助烟农解决“如何种、如何种好”等问题,是保障烟农收益的重要一环。

“烟农——朱某,48岁,种烟年数2年,上年种烟收入50790.7元……”在雪茄烟叶生产数字化调度中心,整个习家店所有技术员的资历以及烟农的个人信息与年收入都可以详细查看。孔为博表示,雪茄烟叶产业作为绿色产业,不仅仅承担着乡村振兴的重任,也是实现当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一步,将现代化技术与烟叶种植相结合,实时掌握雪茄烟叶生长动态,智能化调控生产设施,有效提高了种植效率,也为烟农增收致富增添新的动能。

实践团成员正在雪茄烟叶数字化调度中心观看实时状况

据了解,2021年,当地遇到大旱天气,降雨量无法满足雪茄烟种植所需,为此,当地政府特意为烟农们铺设了水渠管网,以减少极端干旱天气对雪茄烟叶造成的损失。自习家店镇种植烟叶以来,从以前“看天吃饭”到逐步完善的技术体系、应急措施以及系统化管理,政府、烟草公司和烟农们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在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的政策下,随之而来的是烟农幸福指数的提升。“不仅要种好烟,还要让我们丹江口市的雪茄烟走出去,让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都能够了解丹江烟草。”孔为博表示。

充分发挥雪茄烟叶产业的经济效益,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增加农村人口的就业机会,一地多产,一田多收,一物多用,是稳步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丹江口市烟草专卖局为描绘美丽乡村,推动产业绿色发展谱写的新画卷。

走出去——探寻“水都——丹江口市”的生态密码

7月14日,实践团六位成员前往丹江口市水利和湖泊局进行学习交流,与市水利和湖泊局有关负责人同志就当地水质情况及生态保护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探寻“水都——丹江口市”的生态密码。

日前,华农实践团已在丹江口市习家店镇五龙池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充分立足于专业特色,对2017年至2022年五龙池村黑龙庙沟小流域三十个采样点的水样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经分析,黑龙庙沟小流域内的水质呈逐年向好转变的趋势,但也存在农业面源污染影响个别指标季节性不稳定的现象。座谈会上,实践团队长翟志彬汇报了此次社会实践的我调研情况,对水治理提出了生态修复的建议。

丹江口市水利和湖泊局参会人员正认真听会

市水利和湖泊局有关负责人员认真听取了调研汇报,向实践团介绍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2014年调水以来,丹江口市在水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采取的积极措施。同时充分肯定了实践团成员此次社会实践所做的工作,表示当地条件比较艰苦,但实践团成员认真践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奋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展现出华农学子务实的品质。

“丹江口市在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中拥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可以作为‘水都’”?”实践团队长翟志彬问道。丹江口市水利和湖泊局有关负责人以丹江口库区地图为依据,从历史维度、国家水资源南北分布情况以及丹江口水库的建设情况回答了团队的提问。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自古以来,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新中国成立后,开展了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其中丹江口水库就是典型的代表。

丹江口市水利和湖泊局有关负责人正在进行指导

以Ⅲ类水作为标准,在实践团对丹江口五龙池村的水质调研结果中,当地水质中氨氮、总磷的指标有较好的达标率。从以上两个方面看,良好的水质是丹江口市能够作为“水都”的重要原因。

实践团成员在与各位参会人员的交流中,提到进入新时代以来,丹江口市在水质保护方面做出怎样的举措。市水利和湖泊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式形成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十六字治水方针,为丹江口市乃至全国各地做好水利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市水利和湖泊局水土保持科负责人表示,2023年5月以来,湖北省省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丹江口市也在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丹江口市以《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并充分结合流域内2023年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规划。坚持系统谋划、源头治理,从小流域上游开始,通过系统梳理流域内存在的问题,摸清底数,因地制宜,对沿线山水林田路村统一规划,实施治山、理水、人居环境整治、兴业、富民举措,推动试点小流域水质稳定达标,实现“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治理目标。

“当好守井人,确保一库碧水永续北送”,这是丹江口市挂在城市当中的标语,也是丹江口市作为“水都”的一种担当,这同样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是人民的要求,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实践团此次赴丹江口市水利和湖泊局学习交流深刻感受到丹江口市随着时代发展与变迁,能够与时俱进,在水土流失以及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方面不断探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生态密码”。进入新时代,丹江口市正认真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确保一库碧水永续北送,努力开创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新局面。

7月15日,实践团6位成员从生态文明、专业特色、美丽乡村、走访调研四个方面总结了此次社会实践工作并于7月16日踏上返回旅程。实践已经结束,实践精神依旧继续……

至此,2023年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暑期“三下乡”赴湖北省十堰丹江口市社会实践团已完成全部实践内容。实践团队长翟志彬表示,实践团六位成员在此次实践中,与岗位科学家同行,立足专业知识特色,守护祖国绿水青山,齐心助力乡村振兴。“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团队成员们相信,经历此次社会实践的洗礼,更加能够将专业所学写在中国大地。行走在田间地头,挥洒着奋斗的汗水,更加展现出新时代华农学子的青春担当。(通讯员 翟志彬 毕谦 胡林林刘 睦和 乔善智 郭婧涵)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