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城街道党校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发布时间:2023-07-21 10:43:5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辛文 | 责任编辑:乔沐近年来,航城街道党校围绕全街高质量发展需要,通过建强三级阵地、整合三项资源、办好三类课堂,不断提升党校教育培训的广度、深度和实度,推动广大党员在课堂上真学、理论上真懂、实践中真用。2022年街道党校获评福州市五星级乡镇(街道)党校。
一、建强三级阵地,扩大党员教育广度
一是打造规范化的党校主阵地。按照“因地制宜、功能整合、强化应用”的原则,整合利用街道机关现有场地资源,按照“六有”标准在街道三楼设立航城街道党校。党校面积约260平方米,包含党校办公室、主教室、红色书屋、图书档案室、党员活动室等多个活动场所,并耗资10多万元购买党员学习教育辅导读物。2021年,投资200余万元打造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党校阵地,内设“百年光辉历程”“初心使命教育”“榜样的力量”教育展示厅和党校主教室,丰富教学载体。截至目前,街道党校共办班72期,培训10000余人次,实现党员教育培训常态化、规范化、全覆盖。
二是打造家门口的村级教学点。为将党校触角延伸到基层党员身边,街道党校在22个村(社区)建立村级教学点,为党员理论学习、党性教育、业务培训提供固定设施及场所,并依托街道及航辉、锦辉、仁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有针对性开展理论学习、党员活动、政策宣传、矛盾纠纷调解等活动,有效拓展了党支部生活和党员教育活动,实现阵地由教室向外延伸、教育面由党员向群众覆盖。
三是打造特色化的现场教学点。街道党校根植乡土情景,利用琴江村传统文化和后安村海丝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本土讲义”。琴江满族村现场教学点梳理整合爱国教育、满族文化、廉政文化等红色资源,按照“党建+研学”发展模式,规划红色教育互动研学线路,承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党日活动、主题教育等各项活动,2020年以来共办班培训38期,累计培训人次近1700余人次。长乐海丝馆现场教学点面积约1200平方米,全方位、多视角展示长乐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2年重新开放以来,海丝馆承接了各单位红色教育活动,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
二、整合三项资源,提升党员教育深度
一是整合人才资源,强化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专兼职师资队伍,通过吸纳“党政干部+教师+乡贤人才”,打造了一支20人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同时,向上依托市、区级党校老师、宣讲团成员等师资力量,定期邀请专业老师教授理论课程,向下发动党政班子成员到挂钩联系下属党组织讲党课,并吸收身边专业人才、乡土人才提供多样化教学内容,不断扩充师资队伍,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多样性。
二是整合红色资源,充实党课素材。充分挖掘本土红色资源,除了挖掘琴江村廉政文化和后安海丝文化外,街道还深挖下朱村革命先烈朱仁斌先进事迹,组织街道辖区党员、学生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纪念二·七烈士朱仁斌牺牲100周年》系列悼念活动,激发广大党员群众的情感共鸣,赓续红色血脉。
三是整合教育资源,拓宽学习载体。积极拓宽培训平台,为街道党校和村级教学点统一安装党员远程教育平台,扩大党员学习培训覆盖面,让党校培训“不断档”,理论宣讲“不断线”。主动和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教育学院、航城中学、海峡路小学等开展校地合作,推动教学资源双向开放共享,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三、办好三类课堂,增强党员教育实度
一是聚焦政治生活,打造“理论课堂”。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提升党员政治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培训班、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分期分批对党员、干部进行全员集中轮训。组织党员干部赴长乐区党员政治生活馆、福州规划馆等开展现场教学,重温党史,领略“3820”战略工程下福州的发展巨变,切实提升党员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截至目前,开展理论学习37场、专题研讨11次,外出参观学习6次、党政班子领导讲党课104次。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街道党校推出“航城党员说党史”专题活动,邀请辖区各领域优秀党员来到街道党群活动服务中心,通过录制音频分享党史资料、讲述红色故事,推动着党史学习教育走进社区、走进群众。
二是聚焦强素提能,打造“业务课堂”。有计划地安排党员、干部进行系统培训,协同街道各业务部门开展基层党建、护河爱水、安全生产、党风廉政教育、移风易俗等专题培训,扎实推进干部能力提升。2021年村级组织换届以来,共开展培训11场,覆盖500余人次。街道党校还协同街道乡村振兴办开展“党建领航·比武振兴”擂台赛以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歌比赛,让各村(社区)同台竞技,鼓励党员干部敢为争先,持续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三是聚焦精准滴培,打造“多元课堂”。发挥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紧密结合党员需求,让党员“点单”,由党校“上菜”,组织开设农村党员喜闻乐见且急需的家庭教育、法律知识、急救知识、消防演练等多元化课程,让党课活起来,变“刻板说教”为“主动参与”。
四、下一步做法
一是坚持“点面结合”,灵活建强教育阵地。持续优化教育阵地网络,织密“1+22+N”的三级阵地网络格局教学矩阵,努力打造好“家门口”的党校。健全社区党校管理的长效机制,以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为中心,串联航辉社区、锦辉社区、仁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及小区党群服务站,使社区党校成为融干部政治能力培训与党员教育培训于一体的开放式、集约化、共享性教育平台。
二是坚持“供需接合”,全面优化教学质量。以问题、需求和效果为导向,根据村居、机关事业单位、“两新”党组织等不同领域党员的需求“量体裁衣”,推出个性化资源“菜单”,确保教育的覆盖面和教学质量。做实做深做细“廉”文章,推动洋屿村郑昭先廉政文化示范点建设,结合琴江“旗营鉴清”廉政文化展示馆,聚焦融廉于景、寓廉于教、倡廉于行,打造具有航城特色的廉洁文化教育品牌。
三是坚持“全线融合”,持续提升培训实效。进一步整合市委党校、区委党校、辖区学校等各类资源,动态完善讲师、课程、阵地“三张菜单”,深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提升街道党校整体教学质量,为建设国际长乐、现代航城筑牢思想根基、提供精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