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 | “枫”味尽在灯火万家

发布时间:2023-07-21 14:42:3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简苏涵 | 责任编辑:乔沐

60年来,发端于枫桥小镇的“枫桥经验”如迢迢江水,在微风簇浪中流向槐轩故里,衬托着两岸的万家灯火,映月生辉。

双流法院九江人民法庭(家事法庭)立足本土“槐轩文化”,坚持将“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作为人民法庭一线治理的“源头活水”,获评2022年成都法院第二批“枫桥式人民法庭”称号,在“家事审判、未成年人保护、服务基层社会治理”三大基地的建设中,展现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别样“枫”味。

一、家事小窗口,体现为民大情怀

“我不调解,马上就走,爱怎么样就怎么样!”法庭上,罗大爷情绪十分激动。罗大爷是一起收养关系纠纷案的原告,因拆迁赔款分配问题将其已离婚妻子的女儿诉至法院,想要跟这个生活了十几年的继女解除收养关系,此刻正在抗拒调解。

九江人民法庭作为专业家事审判基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抓前端、治未病”,构建专业化审判机制。自2023年起,全面开启诉前调解程序,所收案子一律先进入调解阶段,力求诉源解纷。

在接到罗大爷的案子后,法庭立即启动家事调查员、家事调解员、家事心理辅导员“三员”工作机制,对案情进行调查了解,将原被告双方请到“李老师人民调解室”进行现场调解。调解过程中,罗大爷的亲子与其继女的丈夫作为争吵双方,矛盾尖锐,导致罗大爷不配合调解。

面对矛盾双方的“不可调和”,金牌调解员李开成仍然保持微笑、耐心倾听,把控节奏、分庭劝说,准确抓住矛盾核心,对罗大爷的亲子重点开导。最终,罗大爷的儿子向被告道歉,这对兄妹冰释前嫌,并成功达成和解。

李开成表示,“像这样的家事案子,我们每月要接收近百件,而且案件数量还在持续增加。”

根据数据统计,2022年九江人民法庭月均收案70件,2023年上半年月均收案量已达90件,同比增长28.6%。针对案件数量增多、调解难度增大的情况,法庭组建“1+1+1”家事审判专业团队,搭建多元化解家事纠纷联动联调平台,发挥家事专业化审判效能,诉前调解成功率达31.5%,及时把家事矛盾纠纷化解在诉讼前端。

二、谈心小房间,用作护航大保障

“妈妈身体不好,我要学着照顾妈妈。其实,照顾妈妈一点也不辛苦的。”在九江人民法庭的心理辅导室,一个12岁的小女孩趴在李开成耳边悄悄说道。

小女孩因父母离异,独自承担起了照顾患病母亲的重担。其父亲想要变更抚养权起诉至法庭,受到小女孩强烈的抗拒,导致内心封闭。通过李开成在心理辅导室里的耐心疏导,小女孩终于打开了心扉,父女俩的关系得到修复,原告最终撤诉。

李开成表示,孩子抚养权的归属问题,一直都是离婚夫妻争吵的焦点。离婚夫妻或是争抢孩子,或是相互推诿,严重忽视孩子身心健康,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

九江人民法庭在处理离婚纠纷中格外重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与区妇联共建成都空港“豌豆荚”未成年人保护法官工作室——“韩韩法官工作室”,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室,有效采取心理疏导、谈心谈话。在未成年人保护中践行“枫桥经验”,变“末端治理”为“前端预防”,与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市心理健康中心等签订院校合作协议,打造心理干预机制实践基地,靠前守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

“孩子不仅是你们的,也是国家的,教育和引导好孩子的身心成长是你们的责任。”李开成在给离异的年轻夫妻送上判决书的同时,总会语重心长地嘱托上一句话。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未成年人教育上,九江人民法庭利用家庭教育指导手段,依法发出《责令家庭教育指导令》,明确“依法带娃”的底线标准,将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到国事。同时结合学校教育,选派法官担任辖区内学校法治副校长,深入校园开展“模拟法庭”“开学第一课”。

三、解纷小法庭,发挥治理大能量

双流是清代大儒“槐轩先生”——刘沅的故里,“至明至公”“协乎中正”是刘沅对善法良政的期许,“成己成人,养教周全无憾”是其民本思想的集中体现,更是对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景。

九江人民法庭管辖面积187平方公里,辖区内外来务工人口多,社会面问题复杂。法庭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将司法工作辐射到社区,为“枫桥经验”注入“槐轩”之道,安排德高望重的“槐轩调解员”,开设“槐轩法治堂”,提供法治咨询服务。

“我要起诉我的儿子/女儿,不养我!”这是李开成在法治咨询台前时常听到的话,像这类控告子女不孝的情况隔三差五就会出现:六旬老太交出长达3页的手写起诉书;九旬大爷自己推着轮椅来控诉大儿的不孝行径;一对老夫妇哭诉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到老无房产傍身……

李开成每每接待这样的老人,都会详尽了解情况,细致答复问题。如遇心有郁结的老人,便会及时劝慰开导,“老的要会当,小的才会做。”“共产党那么好,社保钱定期打到你的卡上,还有啥想不开的呢?”……必要时,李开成会联系当事人家属,将老人安全送回家。

百善孝为先。九江人民法庭厚植本土“槐轩文化”,秉持“仁育苍生,孝行天下”的理念,在全面开展诉前纠纷调解、社区法治宣传的基础上,创建“槐轩无讼社区”“槐轩道德模范专栏”等活动,打造特色法庭文化长廊,涵养家庭美德,助力家风建设。

小法庭有大能量。九江人民法庭庭长龚文书表示,“我们将努力做到从办理一案到治理一片,在家事审判中借助道德习惯力量和礼仪教化作用,以文化人、以文促德。”接下来,九江人民法庭将继续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家事审判中的作用,把家事审判、未成年保护放在社会治理大局中统筹推进,在司法一线守护万家灯火,维护社会和谐。图文:简苏涵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