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8万家 “数字化”推动行稳“专精特新”之路

发布时间:2023-07-28 09:47:2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卢恩伟 | 责任编辑:乔沐

726日至728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在浙江省杭州市开幕

大会以“专精特新蓄势聚力”为主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来自相关部门、专家学者、行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中小企业服务机构、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代表近1200人齐聚一堂,共话“专精特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加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和合作

专精特新,是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型”的中小企业,“小巨人”则是其中佼佼者。它们往往专注于细分市场,是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余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9.8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达21.5万家,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26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式及主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表示,要激发涌现更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下大力气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推出更多暖企、惠企、利企政策。“我们将深入实施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三赋’专项行动,引导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专精特新企业集聚,支持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在制造业强链补链中发挥更大作用。”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仅是我国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主要参与者,更是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和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重要力量。围绕重点产业链遴选“链主”企业,梳理产业链薄弱环节和“链主”企业配套需求,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链主”企业对接机制,有助于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因此,促成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行合作就尤为重要。

现场,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中航工业、中电海康、新华三、卧龙电气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会上还发布了“大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榜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成果需求”和“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产品”,同时举行“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启动仪式。

证监会市场监管二部主任王建平分享了资本市场各板块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并表示接下来将作四方面推进:一是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稳走实走深;二是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在新三板基础层和创新层挂牌、在北交所上市,稳步提升北交所市场活跃度,提升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三是深化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积极推动“专精特新”专板建设;四是以贯彻落实《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为契机,进一步畅通私募基金行业“募投管退”各环节,优化私募基金行业发展环境,为私募行业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创造条件。

26日下午举行了4场平行论坛,分别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促进论坛、中小企业服务创新论坛、中小企业人才创新发展暨卓越工程师论坛、“专精特新·制造强国”杭州论坛,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供需对接、技术交流、经验分享的机会与平台。

此外,大会还设置中小企业融通、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2类主题对接活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大中小企业融通、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生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4条特色考察线路。大会同步举办了专精特新展览,其中企业展览部分,重点展示航空航天、工业母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以及光伏风能5条产业链上关键环节的专精特新企业阶段性培育成果。

“数字化”推动行稳“专精特新”之路

“行稳‘专精特新’之路”为主体的圆桌论坛上,大家共同探讨中小企业在走专精特新发展之道。如何建立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完整的链路服务体系,更好地帮助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解决自身的问题?

“我们看到广大的中小企业中,能够或者善于应用数字化技术的企业,它往往能够有更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从潜力角度而言,我们也看到更有潜力成长为一个专精特新企业。”阿里云智能集团副总裁王晓冬表示,阿里云开发了基于新型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之上的数字原生的数字化系统,“让你的企业从发展之初期就能长在云上,未来的发展就有非常好的技术底座与基础,从而能专心地做好自身的业务发展。”

“数字化转型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修课,也是行稳专精特新之路的必修课。”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冯旭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小企业“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在各级政府和产业界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依然还存在不少的企业不愿、不敢、不会转的问题。不愿转是由于没有看到数字化转型之势;不敢转,是没有看到数字化转型之效;不会转,是因为没有看到数字化转型之路。

因此,他给出建议: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政府继续地大力支持,需要解决供给侧的能力不足的问题,需要一个政企生态共同来完成数字化,并需要规模化、集约化地推动,尤其是需要龙头企业链式的带动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需要园区的集群式发展,通过产业集群来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据介绍,浙江盘毂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盘式电机技术,是一项非常有利于“双碳”落地的创新技术,在同功率下,盘式电机的体积和重量比传统电机减少50%以上,因此可以节约50%以上的电机制造原材料;在工业领域,应用盘毂电机的风机、水泵等工业设备,节能率达到30%以上。

“公司一开始量产,就在做相应数字化工作。”公司总经理潘存伟说,一是生产过程中实现数字化车间,二是产品应用场景上,比如给客户做工业设备样板,通过数字化方式去展现,能直观地展示其电机工业设备节能数据。专精特新,就要在数字化上持续升级。公司现在筹划二期工厂,要从数字化车间到智能工厂、智慧工厂,在生产、仓储、物流、能源等各方面系统化升级。

芯片质检龙头企业,杭州广立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一直在“良率提升”方面专注做精做深。以前是人工去做,现在是将经验能力嵌入到算法里面,实现智能化判断。积累了20年,这个领域必须深耕,而“数字化”是基础。

据悉,近年来,浙江不断建立完善“法规+政策”的制度体系、“评育用”结合的培育体系、“平台+样板”的数字化转型体系、“普惠+增值”的精准服务体系,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目前,浙江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3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263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4351家、隐形冠军341家。

杭州已经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过32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83家,创新型中小企业4699家。以专精特新为代表的优质中小企业,现已占全市规上工业中小企业17.3%的数量,贡献了27.4%的营收和56.8%的利润,成为全市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标杆和工业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图文:浙江省浙商研究会新经济研究专委会 卢恩伟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