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卷烟厂卷包车间熊坚:37年,种一棵“树”
发布时间:2023-08-03 14:26:4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许亚婷 | 责任编辑:乔沐“16号机台首自检发现水松纸压破,存在设备隐患,经过排查,发现是由于导纸辊积胶所致,现已通过保养解决。”
在嘈杂的设备声中,一位皮肤黝黑,体态健硕的中年人,正聚精会神对设备进行常规性检查维护。他就是熊坚,卷包车间的“老大哥”。
谈起操作工熊坚,大家连连夸赞,“他是卷烟机的‘定海神针’,有他在的卷烟机,产量又高,质量又好!”“机台上的事情,没有他搞不定的。”“人又热心,又可靠,年年都是优秀员工”……
从懵懂学徒到操作明星,从初出茅庐到车间骨干,这是熊坚多年深耕一线的硕果。面对荣誉,他爽朗一笑,“能拿到这些成绩,我也非常荣幸,对我来说,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开好机台。”
勤学为苗,实干苦练筑匠心
“哪个机台出现问题,他就赶去那里。”这是一同进入车间的操作工张建敏对初入卷烟厂的熊坚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越多问题、越容易出故障的机台,我就越想去学,因为只有经历过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学会如何让去解决。”熊坚说。
1985年 12月,熊坚被分配至南昌卷烟厂卷包车间卷烟机设备操作岗位,跟着厂家师父学习如何操作调试机器。那时卷烟厂环境恶劣,设备陈旧,面对繁琐艰辛的工作,十六岁的熊坚却斗志蓬勃。
初尝复杂精密的卷烟设备,熊坚发现,要想提质量、升产量、降消耗,离不开对机器构造的研究。凭借对技术的热爱,他深学细悟,师父走到哪里,他就紧跟到哪里,不放过一丝一毫时间学习。有时提出的问题比较深入细节,师父也无法回答,他就将问题记下,休息时间马不停蹄赶去资料室查资料,打破砂锅问到底。
“操作机器和上学不一样,机台上的知识,除了理论方面的学习,还需要动手实践,没有长年累月操作的积累,就没办法把机台学透。”熊坚一边干活一边说。
夜以继日的学习过程中,熊坚发现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弱,为了补齐短板,除了吃饭,他从不离开机台。往往天还未亮,就早早到了机台,打扫卫生、清洁机台,一刻不停,等师父到岗后,熊坚早已把准备工作做好。
“那时候师父刚教什么,他就趁休息时间去空闲的机台上一遍遍练习,往往我们刚学会,他就已经很熟练了。“张建敏笑着说。
反复磨练、精耕细作,等再需要相关操作时,熊坚就毛遂自荐,操作技艺愈发娴熟。
明明是寒冷的冬天,熊坚却满头大汗,双手沾满乌黑的机油,蓝色的工服上黑一块、黄一块,眼睛依然明亮坚定,没有说一声苦、道一句累。
三更灯火五更鸡,熊坚仅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当上挡车工,所负责的设备产能与质量远远领先于其他同类型设备,并取得外加工品牌全年零翻箱的好成绩,迅速成为班组生产人员的“新星”。
在厂部设立优秀员工评比后,他凭借实力揽下诸多奖项:2012、2014-2017,2019、2020、2022年被评为年度优秀员工;2013年,他作为优秀骨干人才前往广州卷烟厂参观实习;2015、2022年,被评为操作明星,2020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取得卷接高级工证书;2018年,被评为厂二星级员工。
这颗“小树苗”,在他的辛勤耕耘下,茁壮成长。
笃行为枝,久久为功建骨干
走入车间,熊坚开始新的一天卷烟机的交接保养,消除设备运行风险和安全隐患,确保设备顺利运行。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熊坚将关键部位细致利落地检查保养了一番。
“任何一点小的问题,都可能会引起严重的质量问题,所以要全神贯注。”他边工作边说,眼睛紧盯着机台,手里不停忙活着。
相比单纯的设备操作,设备的保养更为复杂,这不仅需要操作工精通设备构造与原理,还需要操作工在长年累月操作过程中对经验的积攒。只有熟知哪里容易出现问题,才能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
“轰隆隆——”熊坚负责的16号卷烟机运行的轰鸣声打破卷包车间清晨的寂静。
“他负责的机台总是最快开起来。”15号包装机操作工的朱锦淞对熊坚竖起大拇指,“不但开的快,机台运行也稳,产量高,产品质量好。”
但即便如此,熊坚也不会停下忙碌的脚步。机台稳定运行后,他主动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关注检查其他机台的全寿命周期扫码工作与保养情况,帮助有问题的机台进行调整。
“熊师傅,金圣(青瓷)水松纸在搭接时总是出现漏气现象,我试了很多种办法都没能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方法吗?”7号机的操作工徐明私下与熊坚交流道。
“我来看看。”他的回答永远让人安心。左右排查,熊坚发现,当按住水松纸与滚轮相接部位时,烟支漏气现象就消失了。
“造成烟支漏气的主要原因是水松纸过于卷曲。“他仍然不放心,在询问其他机台是否也出现过类似情况并得到肯定的回复后,他坐不住了,立即将问题与解决思路反馈给班组及维修人员。不久后,一项水松纸辅助上胶装置横空出世,这项装置仅通过在水松纸抬纸臂机构上加装一根连杆,将压片及基座安装在抬纸臂连杆上,利用抬纸臂的升降功能,完成压平、松开水松纸的动作,让其充分上胶,保证了水松纸搓接质量,消除了后续烟支脱头、漏气的质量隐患。
“和别人不一样,他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正是这种不放过每一个小问题的精神,让我们的产品质量越来越高。”工艺员傅雯称赞道,“他是我们的‘警钟’。“
工作之余,熊坚认真钻研写作,将自己多年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技术经验分享给大家,主动参与到设备改进维护工作,提出多项质量改进建议。
“一个机台稳定运行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我能把我遇到的问题分享给大家,那么我们产品质量就会得到大大地提升。”微光成炬,正是这份朴实诚恳的情感,使他在攻坚克难的道路上勇毅前行。
攀高峰、过险滩,“千难万险“化作他的“千方百计“。2022年,他撰写的《ZJ17机组接装纸接头断纸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法》,有效解决了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频繁出现断纸停机现象,不但提高了生产有效作业率,还降低了生产消耗及加剧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
育英为叶,躬身耕耘展担当
作为一名党员,熊坚总是“闲不住”。
“每次他都是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走。”带班长说,“每天下班后,都会主动去打扫休息室与厕所卫生,别人不愿意做的工作,他总是第一个抢着做,作为一名老党员,是其他党员学习的好榜样。”
什么“硬骨头“他都敢啃,什么”雄关漫道“他都敢越。大保养期间,车间天花板通风口积灰严重,需要员工清洁。但天花板五米多高,清洁人员需要利用升降梯,对每个通风口进行逐一清理。正当带班长苦于没有员工主动承担这份工作时,熊坚举起手,“我来,这种时候,党员就该挺身而上。”
升降梯太高,他毫不畏惧勇登高;积灰落眼,他擦擦眼睛继续干;汗流浃背,他撸起袖子不停歇。
每次党日活动,他都积极参与、带头服务。街边,他忙碌于整理共享单车;景区,他俯身弯腰打扫卫生;高温天气,他抱起一箱矿泉水送予一位位交警……胸前的党徽被他擦了又擦,他说,“作为一名党员,有一份热,就传递一份热,有一点光,就发一点光,我要对得起胸口的‘党徽‘!“
作为车间的操作明星和优秀员工,熊坚无论在工作态度还是在专业技能上都精益求精,在培养新员工方面,他也竭智尽力,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好师父。
“我师父就是这样勤恳敬业,他不仅是我职业生涯的老师,更是我投身党的事业的领路人。”维修工李伟冰说。
在刚进入车间时,李伟冰跟着熊坚学习如何操作机台。“他教的非常好,深入浅出,层层递进,毫无保留,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在熊坚的教导下,李伟冰敢探索、善作为,从新员工到副档再到主档,如今,他已是一名优秀的维修工。
不仅如此,李伟冰作为其他党支部的党员,也像师父熊坚一样,立足本职工作,以维修工的身份,做好设备维修服务工作;作为党员骨干,以身作则,时时刻刻做表率,带着群众干。
春晖遍四方,桃李满天下。除了李伟冰,卷包车间许多员工,如万杰、黎潇雨、熊健、杨洋等等,通过他的培育,都在各自的岗位上闪闪发光。
三十七年,他种了一棵“树”,但又不止是一棵“树”。这棵树的树荫,为他人遮风避雨、排忧解难;这棵树的果实,让后辈能够继承前辈的成果,不断前行。树枝敲在时代绷紧的弦上,发出更大的回响,让每一位后继者都能循声而至,站在大树的最高点,仰望前方。
他是斗志昂扬的操作能手,他是尽心尽责的车间骨干,他是甘于奉献的共产党人,是机台上无所不能的“老大哥”,是桃李满园的师父,是成果累累的匠人......躬身为桥,挺身作梯,出色更出众。(图文:许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