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医科大学红色“窦房结”团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传承红色精神,我们在路上

发布时间:2023-08-11 14:57:4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辛文 | 责任编辑:乔沐

图片为团队全体成员三下乡实践出发前集体合照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正是一代代革命伟人不顾个人安危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为更好的学习革命历史、传承红色精神,锦州医科大学红色窦房结团队于2023年七月份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在辽沈战役纪念馆、牤牛屯以及幼儿园等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活动的第一站我们来到了辽沈战役纪念馆,打响了活动的“第一枪”。看着叶剑英元帅提下的“辽沈战役纪念馆”七个大字,一股难以言表的情感在心中迸发了出来。肃穆、伤感、激动,更多的则是敬仰和尊敬,在延绵的雨水的渲染下肃穆的气息显得更加的沉重。在这一庄严的时刻下,我们团队中的沈朵朵同学在这里进行了入党宣誓。

图片为团队成员沈朵朵同学在辽沈战役纪念馆前宣誓

拾阶而上,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英雄雕像,屹立在广场中央。院内松柏挺秀,绿草茵茵,环境优雅肃穆,我们向纪念碑深深鞠躬。

进入纪念馆后我们随着“大部队”的脚步一起前行。依次参观了支前馆、英烈馆、全景画馆。其中印象最深的便是英烈馆和全景画馆。

英烈馆中我们团队中的李冬霞同学向大家介绍起了各位英雄先烈,其中梁士英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梁士英烈士用自己的身躯为战友们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为纪念梁士英战士以她的名字命名了一条街道——“士英街。”讲解后响起了络绎不绝的掌声。在场的小孩子听到后默默地整理了下衣服向梁士英烈士敬了一个少先队员礼。

图片为团队成员李冬霞同学弘扬红色精神图片

活动的第二站我们来到了锦州市的牤牛屯,这里被誉为新中国第一缕曙光升起的地方,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坐落于此。外地人可能对这个名字有些陌生,而当地人确对此地有着不一样的情感。

早在出发前队员们都各司其职,做足了功课。在此期间我们团队的豆妮芸同学向前来游玩的游客们讲述着当地的红色故事以及红色遗址。小朋友们和大人们也在仔细地听着,随着故事的深入时而点头时而叹气。小朋友们也展示出了浓厚的兴趣,就这样我们一边讲着故事一遍解答着孩子们的问题。

图片为团队成员豆妮芸同学再牤牛屯讲述革命故事

随着活动的进行,我们来到了本此活动的最后一站——幼儿园。对孩童时期的小朋友的红色教育至关重要。此刻埋下的红色种子会伴随着他(她)们的成长生长为可以“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成为新一代红色力量!

此次活动中我们团队中的许丽影和沈朵朵同学为小朋友们带来了别样的活动。以许丽影同学向小朋友们讲述着朝阳革命英雄赵尚志的故事拉开帷幕。

图片为团队成员许丽影同学讲述赵尚志革命烈士事迹

除了红色故事外还有“红歌传唱”、“精神传承”等环节。在“红歌传唱”这一环节中我们选取了三首朗朗上口的红歌。第一首是《东方红》,第二首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第三首便是节奏欢快的《打靶归来》。看着小朋友们唱歌时开心的笑脸,便想起了小时候的我们也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着、传唱着这些的革命故事和红色歌曲,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传承吧。

图片为团队成员许丽影同学进行“精神传承”活动

之后便是“精神传承”这一环节。有时候精神的传承可以是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也可以是一件物品——代表着奋勇前进的冲锋号、也可以是一种信仰——用革命烈士鲜血染成的红领巾。而我们此次选择的便是一件物品——红军的帽子,通过折纸的方式让红军的帽子在我们的手中诞生。在我们团队许丽影、沈朵朵同学的指导下小朋友们都折出了第一顶属于自己的“军功章。”

随着三下乡实践活动的结束,每个人对红色精神、革命历史有了更深一步的见解和认知,不再是浅尝截止.对红色精神传承的意志更愈加的坚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同样红色精神好比摩天到楼的地基是不可或缺的。作为新时代青年应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以民族复兴为己任,更要以传承红色精神为方向,通过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将这份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通讯员:刘明超 王龙飞 王朝心 孙晓伟 指导老师:任欣欣

查看网址